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隨著台灣民主體制的發展,科技推陳出新,人民自主性的提高,對於不同生活領域的參與有更多的期待。因應此種趨勢,公部門也透過制度、管理以及技術等不同方略,嘗試將參與落實於公共治理過程,也衍生許多實務議題以及學術討論。本課程主要目標在介紹組織內參與式管理、組織外部的利害關係人管理以及公民參與等主題的基本概念以及運作方式,並進一步探討其理論基礎和衍生的學術及實務議題。透過教師的講授、案例的提供以及對於不同參與方法的實務觀察與分析,除了讓同學對參與式治理的現況與理論爭辯能有深刻的體認外,並能夠將各種不同參與機制運用於公共管理過程。
能力項目說明
隨著台灣民主體制的發展,科技推陳出新,人民自主性的提高,對於不同生活領域的參與有更多的期待。因應此種趨勢,公部門也透過制度、管理以及技術等不同方略,嘗試將參與落實於公共治理過程,也衍生許多實務議題以及學術討論。本課程主要目標在介紹組織內參與式管理、組織外部的利害關係人管理以及公民參與等主題的基本概念以及運作方式,並進一步探討其理論基礎和衍生的學術及實務議題。透過教師的講授、案例的提供以及對於不同參與方法的實務觀察與分析,除了讓同學對參與式治理的現況與理論爭辯能有深刻的體認外,並能夠將各種不同參與機制運用於公共管理過程。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1 (2/22) |
相見歡與課程介紹 |
2 (2/29) |
民主、科層體制與參與 |
壹、組織內參與式管理 |
|
3 (3/07) |
團體決策 |
4 (3/14) |
團隊建立 |
5 (3/21) |
會議管理 |
6 (3/28) |
自主學習:影片欣賞與心得撰寫 |
貳、多元利害關係人互動管理 |
|
7 (4/04) |
多元利害關係人與民主治理 |
8 (4/11) |
多元利害關係人管理 |
9 (4/18) |
民意調查運用 |
10 (4/25) |
期中分享 |
參、開放政府 |
|
11 (5/02) |
透明與開放資料 |
12 (5/09) |
公民參與/審議式民主 |
13 (5/16) |
公民參與/參與式預算 |
14 (5/23) |
自主學習(參與式預算觀摩與心得) |
15 (5/30) |
協力治理與眾籌 |
16 (6/06) |
協力治理與社群 |
17 (6/13) |
期末分享 |
18(6/20) |
期末報告個別討論 |
壹、導讀分享與參與 (30%)
學生輪流負責帶領每堂上課的討論,上課前將當週讀資料閱讀完畢。上課時以30分鐘左右的時間,向全班摘要簡介閱讀內容,(報告內容及討論提綱均應以powerpoint呈現),完成報告後引導同學參與討論。凡輪任報告的同學,應於週一中午以前,將書面報告交給老師。補充相關課外資料者酌予加分。
貳、每周閱讀心得寫作與自主學習心得(30%)
未輪任負責帶領討論的同學,於各主題中選出三個主題,針對當週指定閱讀材料,以批判的角度撰寫心得及提出問題,於上課前一天繳交,500字為限。另針對自主學習繳交500字以上心得。
參、參與式治理案例寫作(40%)
字數與內容:介於6000-8000字之間,內容包括:
(一) 議題背景說明
選定一個與參與式治理相關的主題(如團隊建立機制效果評估、利害關係人立場分析、公民審議過程參與品質、社群管理成效…),說明你的研究所試圖解答的問題是哪些?研究結果對相關學門具有什麼樣的學術價值?或者在實務上帶來什麼樣的實際貢獻?
(二) 實務案例簡介
說明為何選擇這個案例?並簡要介紹實務案例中涉及的人、事、時、地、物有哪些?過程如何進行?結果如何?本報告所關注之現象為何?
(三) 實務案例分析
由課程中所接觸到概念、原則或理論,建立自己的架構,檢視本案例與探討議題有關之現象。
(四) 結論
從以上案例之分析,討論本案例所呈現的現象和文獻或理論所指出的是否一致,並且從以上案例提出對於參與式治理相關運作實務的建議。
教師自行編輯讀本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