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社會學研究方法

Course Name: Advanced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修別:必

Type of Credit: Required

3.0

學分數

Credit(s)

2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是社會學研究所第一年下學期的必修課。本課程主旨為教授社會學研究方法。透過課堂上的講授、討論以及作業的練習,學生可了解不同的研究設計、研究方法取向及研究流程,並培養初步獨立研究的能力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1. 了解社會學研究方法重要概念及取向
    2. 具備專業基礎及理性批判思考
    3. 培養收集分析組織資料能力
    4. 培養初步獨立研究能力

              評量工具與指標

     

    學習目標與成效

    評量工具

    評量指標

    考試

    小組報告

    個人心得及報告

    測驗藍圖

    評量尺規

    了解社會學研究方法重要概念及取向

     

     

     

    具備專業基礎及理性批判思考

     

     

     

    培養收集分析組織資料能力

     

     

    培養初步獨立研究能力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課程進度 (*號為必讀文本)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與課前、課後作業

    學習投入時間

    2/22 課程簡介

    2/29 研究問題與文獻回顧

    1. *Alford, Robert R. 2011,《好研究,怎麼做》,p.67-119
    2. *邱明哲、吳重禮,2015<研究文獻評閱與研究>,《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第二版》,東華出版。

    教學活動:講授及小組討論

    分組請於2/22號中午12點前繳交:

    (1) 作業A-資料蒐集的方式。若是選擇面訪,請同時繳交分組名單以及選定資料與問卷。

    (2) 作業B-資料分析的分組名單

    (3) 作業CD-分組名單。

    3+4.5

    3/7量化研究

    1. *Alford, Robert R. 2011.《好研究,怎麼做》, p.121-150
    2. *Abendroth, A. K., Huffman, M. L., & Treas, J. (2014). The parity penalty in life course perspective: Motherhood and occupational status in 13 European countri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79(5), 993-1014.
    3. Wasserstein, R. L., & Lazar, N. A. (2016). The ASA's statement on p-values: context, process, and purpose. The American Statistician.

    教學活動:講授及小組討論

    作業:

    (1) 請複習統計假設檢定、p-valueType 1Type 2 error等概念。

    (2) 請完成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並於課堂上繳交完成課程之證明。

    3+4.5

    3/14概念化與測量

    1. Babbie, Earl著,林秀雲譯,2016 56
    2. *DiMaggio, P. (1982). Cultural capital and school success: The impact of status culture participation on the grades of US high school student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89-201.
    3. *Lamont, M., & Lareau, A. (1988). Cultural capital: Allusions, gaps and glissandos in recent theoretical developments. Sociological theory, 6(2), 153-168

    導讀

    1. Bennett, A. (2018). Conceptuali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outh, Music and DIY Careers: A Critical Overview. Cultural Sociology, 1749975517750760.
    2. Bollen, K. A., Glanville, J. L., & Stecklov, G. (2001).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class in studies of fertility and heal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27(1), 153-185.
    3. Davis, S. N., & Greenstein, T. N. (2009). Gender ideology: Components, predictors, and consequence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35, 87-105.

    教學活動:講授及小組討論

    思考:文化資本的概念與測量在不同社會脈絡中如何被界定?

    3+4.5

    3/21因果關係:實驗研究

    1. *Baldassarri, D., & Abascal, M. (2017). Field experiments across the social science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43, 41-73..
    2. *Shadish, W. R., Cook, T. D., & Campbell, D. T. (2002). Experimental and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 for generalized causal inference. Houghton, Mifflin and Company. Chapter 8
    3. Earl Bobbie, 8

    導讀

    1. Maurer-Fazio, M. (2012). Ethnic discrimination in China's internet job board labor market. IZA Journal of Migration, 1(1), 1-24.
    2. Protsch, P., & Solga, H. (2015). How employers use signals of cognitive and noncognitive skills at labour market entry: insights from field experiments. European Sociological Review31(5), 521-532.
    3. Tilcsik, A. (2011). Pride and prejudice: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against openly gay men in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17(2), 586-626.

     

    教學活動:講授及小組討論

    思考:

    1. 請問為什麼需要用實驗設計研究種族歧視的議題?其優缺點為何?

     

    3+4.5

    3/28因果關係:類實驗研究

    1. *Shadish, W. R., Cook, T. D., & Campbell, D. T. (2002). Experimental and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 for generalized causal inference. Houghton, Mifflin and Company. Chapter 5

     

    導讀

    1. Brand, J. E., & Davis, D. (2011). The impact of college education on fertility: Evidence for heterogeneous effects. Demography, 48(3), 863-887.
    2. 尤智儀與李玉春. (2016). 縣市生育津貼政策對夫妻生育意願之影響. 人口學刊. (52)43-79.
    3. 關秉寅與李敦義. (2008). 補習數學有用嗎?一個「反事實」的分析.台灣社會學刊. (41)97-148.
    4. 關秉寅;彭思錦;崔聖秀. (2019). 臺灣高教擴張對年輕世代職業地位及薪資的影響:反事實的分析.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31(4)555-599.

    教學活動:講授及小組討論

    思考:

    1. 請問一例一休的所造成的衝擊是否適合運用類實驗設計?該如何設計?其可行性與局限性為何?

     

    3+4.5

    4/4兒童節/民族掃墓節停課

    4/11 調查研究

    1. *Robert M. Groves, Floyd J. Fowler, Jr., Mick P. Couper,James M. Lepkowski, Eleanor Singer, Roger Tourangeau著,陳信木、徐富珍、張喻婷、裘雁鈴譯,<調查研究中有關訪談的議題>,《調查方法》,台北市:雙葉書廊。 
    2. Presser, S., Couper, M. P., Lessler, J. T., Martin, E., Martin, J., Rothgeb, J. M., & Singer, E. (2004). Methods for testing and evaluating survey questions. Public opinion
    3. Earl Bobbie,79

     

    導讀

    1. Marsden, P. V., Smith, T. W., & Hout, M. (2020). Tracking US social change over a half-century: The general social survey at fifty.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46, 109-134.
    2. Petev, I. D. (2013). The association of social class and lifestyles: Persistence in American sociability, 1974 to 2010.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78(4), 633-661.
    3. 張宜君. (2016). 臺灣產業轉型下的工作機會分布變遷: 1978-2012.臺灣社會學刊,60,135-187.
    4. 張宜君、林宗弘.(2020).時勢造英雄?臺灣個人所得的世代差異,1992–2017. 灣社會學刊68, 117-162.61-120.

    教學活動:講授及小組討論

    準備於課堂分享電訪或面訪的經驗。

     

    3+4.5

    4/18 Proposal討論 ()

    每位同學會被分派兩位同學的論文計畫大綱,請同學閱讀分派的計畫大綱,並準備至少三點建議。

    教學活動:個人報告及討論

    作業:請於4/11中午12點前繳交2頁內的論文計畫大綱。準備10分鐘計畫大綱口頭報告。

    3+4.5

    4/25 Proposal討論 ()

    每位同學會被分派兩位同學的論文計畫大綱,請同學閱讀分派的計畫大綱,並準備至少三點建議

    教學活動:個人報告及討論。準備10分鐘計畫大綱口頭報告。

    3+4.5

    5/2期中閱讀及團體報告討論

    四本書擇一仔細閱讀:

    《想像的共同體》、《人行道》、

    《家鄉裡的異鄉人:美國右派的憤怒與哀愁

    》、《不平等的童年》

    1. *Matthew B. Mile and A. Michael Huberman2005,張芬芬譯,<設定資料蒐集的焦點與範圍:實質的開始>,質性研究資料分析。雙葉出版。
    2. *吳嘉苓,2015<深入訪談>,《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 ():質性研究法》,東華出版。
    3. *畢恆達,2010<訪談作為一種交談行動>,《教授為什麼沒有告訴我-2010年全見版》,新北市板橋區:小畢空間。

    教學活動:團體質性研究報告討論

    作業:請於5/2號中12點前繳交作業C

    3+4.5

    5/9質性研究

    1. *Alford, Robert R. 2011.《好研究,怎麼做》, p.151-175
    2. Earl Bobbie,10

     

    導讀(2)

    *Michael Burawoy著,林宗弘譯,2005,《製造甘願壟斷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歷史變遷》

    教學活動:講授及小組討論

     

    3+3

    5/16 課程調整

    參與5/5於台灣大學公衛學院舉辦之台灣人口學年會兩個場次

    教學活動:參與學術會議

     

     

    5/23 田野觀察()

    1. Emerson, R. M., Fretz, R. I., & Shaw, L. L. (2011). Writing ethnographic fieldnot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apter 3.
    2. Small, M. L. (2009). How many cases do I need?' On science and the logic of case selection in field-based research. Ethnography, 10(1), 5-38.

     

    導讀(2)

    * Ashley Mears2021當女孩成為貨幣:一位社會學家的全球超富階級社交圈臥底報告,揭開以性別、財富與階級不平等打造的派對勞動產業赤裸真相

    教學活動:講授及小組討論

     

    3+4.5

    5/30田野觀察()

    1. Geertz, C. (1972). Deep play: Notes on the Balinese cockfight. Daedalus, 1-37.

     

    導讀(3)

    *Yi-lin Chiang著,2022,《Study Gods: How the New Chinese Elite Prepare for Global Competition

    教學活動:講授及小組討論。

     

    3+4.5

    6/6比較/歷史研究

    1. *Alford, Robert R. 2011. 《好研究,怎麼做》,p.177-205
    2. *林國明,2015<歷史研究法>,《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 ():質性研究法》第六章。台北:東華出版社。
    3. Mahoney, J. (2004). Comparative-historical methodology.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81-101.

     

    導讀(2)

    *蕭阿勤著,2012,《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

    教學活動:講授及小組討論

    思考:比較/歷史研究中個案或是分析單位為何?研究資料的來源及關切的研究議題為何?

    3+4.5

    6/13 期末團體報告

     

    每組準備30分鐘的口頭報告

    3+4.5

    6/20 Proposal討論及繳交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45%

    講述 Lecture

    30%

    討論 Discussion

    25%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量化研究(30%)

    作業A-資料蒐集(15%):請同學於以下兩種資料蒐集方式中,擇一完成

    (a) 請同學擔任位於北棟五樓選舉研究中心的電話訪員。請取得初級訪員資格(參加20小時的電話訪問,不含訪訓6小時)以完成本項作業。相關訪員訓練、薪資與進行方式請遵循選舉研究中心相關辦法。4/11前請至少參加一次電訪案,6/20日前完成所有時數。

    (b) 請同學從中研院學術研究調查資料庫(https://srda.sinica.edu.tw/),使用台灣社會變遷調查、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青少年動態調查資料或其他調查研究,選擇既有之問卷進行面訪調查。請從選中的問卷中,選取約可於20分鐘完成的問卷進行面訪。至多3為一組,使用相同的問卷。每位同學須完成12的問卷。

    (1) 研究對象:請自行選定研究對象(不得以政大學生為研究母體)(2) 進行方式:問卷須由同學與受訪者以一問一答的方式進行,不得由受訪者自行填寫。(3) 問卷:請包含基本的人口變項(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態)及其他同學感興趣的題組。(4) 完成面訪後,請將問卷資料key-in建成資料檔。請跑基本人口變項及感興趣之變項的次數分配,並與中研院之資料中相同變項的次數分配進行比較。請於6/20完成所有問卷調查,並完成分析。4/11每人至少須完成8問卷。

    作業B-資料分析(15%)至多3為一組,並於以下兩篇文章擇一進行資料分析。

    Chu, C. C., Xie, Y., & Yu, R. R. (2011). Coresidence with elderly parent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outheast China and Taiwa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73(1), 120-135.

    Lu, L., Kao, S. F., Chang, T. T., Wu, H. P., & Cooper, C. L. (2008). Work/family demands, work flexibility,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their consequences at work: A national probability sample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Management15(1), 1.

    選定文章後,至中研院學術研究調查資料庫下載該文章所使用之資料。運用該資料,按照選定文章敘述之分析步驟,重跑該研究的分析並呈現該文章中所包含的圖表及撰寫4000以內的書面報告。報告內容須包含(1) 該論文與什麼理論進行對話?(2)作者使用的應變項與自變項為何?這些變項測量什麼概念?是如何測量的?該測量是否為具有效度及信度的測量?(3)變項類型與統計分析方法的統計關係的為何?作者為何選擇此種統計分析方法?其理由為何?(4)作者如何詮釋研究發現(5)作者所使用的資料中,是否有訊息(變項)你認為重要,但作者並未納入分析(6)是否能複製作者的研究發現?與作者的結果差別在哪裡?請於4/5日中午12前繳交本作業。

    質化研究(30%)

    作業C-團體質性研究計畫大綱(10%)至多4為一組並於以下四本書擇一。

    1. Benedict Anderson著,吳叡人譯,2010,《想像的共同體》,時報出版。
    2. Arlie Hochschild著,許雅淑李宗義2020家鄉裡的異鄉人:美國右派的憤怒與哀愁》。台北市:群學。
    3. Annette Lareau著,林佑柔譯,2021《不平等的童年》。野人出版。
    4. 姜以琳著,2023許雅淑李宗義譯,《學神:中國菁英教育現場一手觀察》。衛城出版。

    詳讀所選取之書籍,並依據該書的研究問題、概念、論述及成果進行研究問題的發想,並依循該書相近的研究方法蒐集資料來回答研究提問。請5/7日中午12點前繳交至少4000的團體研究計畫大綱。內容須包含:(1) 對所選定書籍主要概念、論述及成果的介紹及摘要 (2) 該書研究方法及資料的介紹及評析 (3) 具體的研究提問,含背景介紹及問題意識 (4) 研究設計、資料蒐集方法及來源 (5) 預期的研究成果。可以選擇其他讀本,但請先跟老師討論

    作業D-團體質性研究報告(20%):依據作業C的研究計畫大綱進行深度訪談、田野調查或是歷史文獻資料蒐集,並分析及詮釋蒐集到的資料,以回答研究問題。請準備30分鐘的口頭報告於6/13日課堂上進行成果分享。請撰寫8000/的期末團體報告,並於6/20日中午12:00前繳交。

    個人論文計畫大綱(15%)

    期末請繳交一份4000以下的論文計畫大綱。請於6/20日課堂繳交

    導讀 (15%):每人負責兩次課堂導讀。請準備20-30分鐘的導讀,並於導讀前天中午12點前上傳PPT至課程網站。

    課堂參與(10%):課前閱讀指定文獻並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報告抄襲以零分計。

    完成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此課程為本校畢業要求之一,請參閱以下網址:

    https://aca.nccu.edu.tw

    學生專區>碩博士班>學術研究倫理課程

    書籍

    Babbie, Earl著,林秀雲譯,2016,《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市:雙葉書廊。

    Robert R. Alford著,王志弘譯,2011,《好研究怎麼做:從理論、方法、證據構思研究問題》。台北市:群學。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書籍

    Babbie, Earl著,林秀雲譯,2016,《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市:雙葉書廊。

    Robert R. Alford著,王志弘譯,2011,《好研究怎麼做:從理論、方法、證據構思研究問題》。台北市:群學。

    參考書目

    Annette Lareau著,林佑柔譯,2021《不平等的童年》。野人出版。

    Arlie Hochschild著,許雅淑李宗義2020家鄉裡的異鄉人:美國右派的憤怒與哀愁》。台北市:群學。

    Ashley Mears2021當女孩成為貨幣:一位社會學家的全球超富階級社交圈臥底報告,揭開以性別、財富與階級不平等打造的派對勞動產業赤裸真相》。臉譜。

    Benedict Anderson著,吳叡人2010,《想像的共同體》,時報出版。

    Emerson, R. M., Fretz, R. I., & Shaw, L. L著,2012,符裕、和珉譯,如何做田野筆記。上海譯文出版社。

    Matthew B. Mile and A. Michael Huberman,張芬芬譯,2005質性研究資料分析。台北市:雙葉。

    Michael Burawoy著,林宗弘譯,2005,《製造甘願壟斷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歷史變遷》群學

    Shadish, WR, Cook, TD & Campbell DT著,楊孟麗譯,2007實驗與類實驗設計-因果擴論。台北市:心理。

    姜以琳著,2023許雅淑李宗義譯,《學神:中國菁英教育現場一手觀察》。衛城出版。

    畢恆達,2010,《教授為什麼沒有告訴我-2010年全見版》,新北市板橋區:小畢空間。

    蕭阿勤著,2012,《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聯經出版公司。

    瞿海源、畢恆達、劉長萱、楊國樞主編,2015,《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全三冊,東華出版。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No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