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轉型正義與記憶政治

Course Name: Transitional Justice and the Politics of Memory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2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轉型正義是當前國際上相當受到受到重視的議題,也是聯合國人權兩公約的實踐重點。目前以效仿南非而設置「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國家有三十九個,在中東歐則主要追隨了德國才取嚴厲的司法途徑來追究過往配合過威權政府或極權政府侵犯人權的各級公務人員。台灣過去將近二十年來亦有民間組織與學者倡議轉型正義並引入了各種相關案例的討論,民進黨政府也曾在數年前成立了「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來推動此一議題的實踐,成效尚未明顯,但民間組織仍繼續努力當中。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至今為止,這議題仍是實踐先行,理論尚未發展完全的重大政治議題,也是一個橫跨政治哲學、國際關係、人權法以及比較政治等學門的學術議題。本課程將介紹轉型正義議題的理論與實踐,尤其是將此一議題置於更大的歷史正義與記憶政治當中,並試圖從規範性的記憶倫理角度來反思這議題的理論與實踐。課程內容從國際上的典型案例討論出發,進而討論各種規範性理論的可能性,再回到台灣本地的現實層面來進行理論與實踐上的反思。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Week01 課程介紹:一個尋求理論的政治實踐

            閱讀:葉浩,〈一個不可避免理論的政治議題

    Week02 規範性理論與比較政治的研究途徑

            閱讀:許家馨,〈從轉型正義的反思到歷史記憶的倫理

    Week03   記憶倫理&規範性政治理論

            閱讀:Avishai Margalit, The Ethics of Memory

    Week04   南非的轉型正義案例討論

    閱讀:屠圖,《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

    Week 05 德國的轉型正義案例討論

            閱讀:花亦芬,《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

    Week06   轉型正義&記憶政治中的知識問題

            閱讀:洪子偉,〈轉型正義中的記憶與知識

    Week07 轉型正義與和解共生的理論與實踐

            閱讀:汪宏倫,〈我們能和解共生嗎?反思台灣的轉型正義與歷史記憶

    Week08 歷史記憶&書寫的政治

            閱讀:石忠山,〈歷史記憶與身份認同德國歷史學家之爭及其時代涵蘊

    Week09 如何將歷史從國族拯救出來

            閱讀:藍適齊,〈在國族之外的歷史和解:「地域性」的二戰紀念活動與歷史記憶

    Week10   歷史創傷與歷史情感

            閱讀:楊孟軒,〈歷史記憶與記憶的歷史:創傷、情感、牽連性與和解

    Week11 漢娜鄂蘭與轉型正義

            閱讀:葉浩,〈介於過去與未來的政治行動:論鄂蘭思想之轉型正義意涵

    Week12   二二八&記憶中的恐懼

            閱讀:曾慶豹,〈除去記憶中的恐懼:二二八平安運動的和平與正義

    Week13   和解概念的多重理解

            閱讀: 許家馨,〈對當代台灣政治論述中「和解」概念的初步反思

    Week14 文化作為一種重建記憶的策略(一)

            閱讀:范耕維,〈歷史記憶、如何共享:對1985年至1995年出生之二二八共生音樂節成員經歷的初步考察

    Week15   文化作為一種重建記憶的策略(二)

            閱讀:黃猷欽,〈從文化資產角度審視台灣偉人塑像之存留

    Week16   加害者與受害者的多元圖像

            閱讀: 陳柏良,〈台灣命運中不能承受之重?出探加害人/被害人多元圖像與政治檔案條例資訊回覆權

    Week17 轉型正義&台灣與世界政治的節點

            閱讀:葉浩,《突破時差,走向共和

    Week18   結論

            閱讀:葉浩,《突破時差,走向共和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40%

    講述 Lecture

    60%

    討論 Discussion

    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每週學生口頭報告與討論。

    課堂口頭報告與討論50%;期末個人書面報告50%

    本課程無涉AI工具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葉浩,《突破時差,走向共和》,台北:聯經出版社,2023

    許家馨主編,《歷史記憶的倫理》,台北:台大出版社,2023

    戴斯蒙・屠圖,《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台北:左岸出版,2013

    花亦芬,《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德國走過的轉型正義之路》,台北:先覺出版,2016

    Elster, Jon Closing the Books: Transitional Justice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Margalit, Avishai The Ethics of Memor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Teitel, Ruti G., Transitional Justi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2015).

    Buckley-Zistel, Susanne & Beck, Teresa Koloma, Transitional Justice Theories (London: Routledge, 2013).

    Teitel, Ruti G. Globalizing Transitional Justi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