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以社區為本的文化資源管理:台灣與泰國的經驗對話

Course Name: Community-based social and culture resources management- Taiwan and Thailand Experiences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5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以「社區資源管理」為主題,探討台泰兩國的社區資源管理政策和案例,並呈現台灣跟泰國長期在社區發展基礎上的社會文化資源發展與管理經驗,分享台灣最新的原住民族文化健康站新長照2.0經驗和社區的地方創生經驗,並引入國際經驗對話,期建立部落/社區發展與生態知識研究之交流平台。

課程中除了藉由泰國法政大學跨學科學院的院長Saifon Suindramedhi和副院長Rungnapa Thepparp兩位老師介紹多年深耕泰國社區的經驗,更藉由實地訪查,帶領同學到台灣社區進行參訪。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本次課程計畫邀請兩位泰國學者來台不只是邀請她們來台分享泰國法政大學最新的泰北計畫社區的社會實踐成果,該校獲得泰國2020年泰國高等教育在泰北四府的社區在地深耕就業計畫的主持人,也將與兩位學者進一步交流台灣經驗、發展出更長遠的教學合作的目標並結合教學與研究的規劃。

    泰國的觀光發展和OTOP的產業發展很重視社區為本,將文化資產作為在地認同的母體,生活脈絡的土壤,發展以社區為本的自給自足經濟,同時導入青年投入社區蹲點的地方創生就業模式。透過合作開設課程,兩國師生將可深化對泰國社會與臺灣學術議題的比較研究。例如博物館、文創的社會企業、社區發展與高齡照顧議題等。

    課程目標

    1. 第一部分:對社區資源管理議題的掌握

    學生透過台灣與泰國老師的介紹瞭解台灣與泰國的文化資源管理政策與第三部門、社區的實際發展情形。並藉由兩者比較,反思社區資源管理在兩國執行的現況與困境,更進一步提出想法進行分享討論。

    1. 第二部分:田野參訪

    藉由課程中的實際田野調查,實際進入社區,了解社區資源管理方法和政策如何在不同的社區中應用與調整,更藉由實際與社區居民互動,進一步了解社區資源管理的意涵。社區探訪後,藉由反思田野經驗和課程所學,深化其學習成果。

    1. 第三部分:國際交流

    創造國內國際學術交流平台,使學生可接收第一手國際新知

     

    學習成效

    學生在課程後,能掌握台泰兩國社區資源管理的政策方向與了解實際的執行狀況,更能進一步藉由兩國案例研究和社區探訪,比較兩國社區資源管理中的同異。此外,學生將進一步在課程反思後,提出自身的觀察與反思報告,並針對自身背景與經驗,對社區資源管理現況提出想法。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本計畫授課語言可視學生理解課程之需要,採雙語(例如華語、英語或泰語等三種語言進行)方式授課。每門課程修課人數:學士班最少7人,其他課程學制(碩士班、博士班、學碩合開、碩博合開)最少3人。國際師資授課時數:15小時 合計30小時(含線上24小時各4)其餘6小時為在台集中一週上課

    • 課程採用遠距同步方式進行,預計使用「Google Meet」為遠距教學平台。
    • 本課程未取得授權同意書,故不上傳課程影片。
    • 課程規劃表如下(表一)

      協同師資1

      基本資料

       

       

      *依需求自行增列

      姓名:Rungnapa Thepparp

      國籍:泰國

      服務單位: 泰國國立法政大學南邦校區跨學科學院

      職稱:副教授兼副院長

      專長領域:老年學研究、以社區為基礎的社會福利、發展社會學、性別

      國際師資授課時數:_18__小時

      (授課時數應至少占總授課時數1/3)

      協同師資2

      基本資料

       

      姓名:Saifon Suindramedhi 所屬單位: 泰國國立法政大學跨學科學院

      服務單位: 泰國國立法政大學南邦校區跨學科學院

      職稱:副教授兼院長

      專長:社會文會資本、社會文化資源管理、地方政府、鄉村發展

      國際師資授課時數:_18__小時

      (授課時數應至少占總授課時數1/3)

     

    第一週2024/02/23

    王雅萍 老師 (3hrs)

    課程介紹與說明/ Class Introduction

    第二週

    2024/03/01

    王雅萍 老師(3hrs)

    台灣的社區資源管理/

    Community-based culture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aiwan

    第三週

    2024/03/08

    王雅萍 老師

    (3hrs)

    台灣的社區案例介紹(1)/

    Case Study- Taiwan(1)

    第四週

    2024/03/15

    王雅萍 老師

    (3hrs)

    台灣的社區案例介紹(2)/

    Case Study- Taiwan(2)

    第五週

    2024/03/22

    線上

    Dr. Saifon Suindramedhi

    (3hrs)

    泰國的社區資源管理發展背景/

    Community-based culture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ailand- History

    第六週

    2024/03/29

    線上

    Dr. Saifon Suindramedhi

    (3hrs)

    泰國的社區資源管理- 政府政策(1) /

    Community-based culture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ailand- Government Policy (1)

    第七週

    2024/04/05

    線上

    Dr. Saifon Suindramedhi

    (3hrs)

    泰國的社區資源管理- 政府政策(2) /

    Community-based culture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ailand- Government Policy (2)

    第八週

    2024/04/12

    線上

    Dr. Saifon Suindramedhi

    (3hrs)

    泰國的社區資源管理-第三部門與社區發展(1) / Community-based culture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ailand- Third Sector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1)

    第九週

    2024/04/19

    線上

    Dr. Rungnapa Thepparp

    (3hrs)

    泰國的社區案例介紹 (1)/

    Case Study- Thailand (1)

    第十週

    2024/04/26

    線上

    Dr. Rungnapa Thepparp

    (3hrs)

    泰國的社區案例介紹 (2)/

    Case Study- Thailand (2)

    第十一週

    2024/05/10

    線上

    Dr. Rungnapa Thepparp

    (3hrs)

    泰國的社區案例介紹 (3)/

    Case Study- Thailand (3)

    社區參訪一

    (暫定)

    2024/05/18(六)

    王雅萍老師/ 社區講師

    (8hrs)

    社區參訪- Field trip- 烏來達卡工坊

    社區參訪二

    (暫定)

    2024/05/19

    王雅萍老師社區講師

    (8hrs)

    三峽甘樂文創參訪/

    Field trip- Sanxia: The Can Social Enterprise

    第十二週

    2024/05/17

    台灣實體上課

    Dr. Saifon Su-indramedhi

    & Dr. Rungnapa Thepparp

    (3hrs)

    台灣和泰國社區發展經驗的對話工作坊

    第十三週

    2024/05/24

    台灣實體上課

    Dr. Saifon Su-indramedhi &Dr. Rungnapa Thepparp

    (3hrs)

    台灣和泰國社區發展經驗的對話工作坊

    第十四週

    2024/05/31

    台灣實體上課

    王雅萍老師/ Dr. Saifon Suindramedhi/ Dr. Rungnapa Thepparp

    (3hrs)

    學生期末個案報告/

    Student Presentation

    第十五週

    2024/06/07

    王雅萍老師

    學生期末心得發表與國際課程成果報告檢討與展望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40%

    講述 Lecture

    30%

    討論 Discussion

    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30%

    其他: Others: 社區 實踐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20%:10分鐘針對選定題目和研究問題的口頭報告  
    40%:2000字小論文關於一個社區資源管理政策或個案的研究報告(可以是課程中的案例)
    20% :  個人修課心得與反思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王雅萍

      王雅萍 (2020, Oct). 〈部落大学カリキュラムから烏来女性のエンパワーメント、工芸復興への展開 〉. 《日本台湾学会報》, 第22號:21-40。. MOST 102-2420-H-004-025-HS1. 本人為第一作者. 此為科技部政大烏來樂酷計畫培力織女老師的歷程~受邀到日本台灣學會發表後譯成日本語刊登.

    專書

    1. 湯京平、王雅萍(2019年12月)。 : 政治大學行動學術的實踐。。(ISBN:9789869855570)(1)。臺北:政大出版社。科技部:104-2420-H-004-001-HS3。MOST104-2420-H-004-001-HS3。
    2. 王雅萍等41位(2016年12月)。對話與改變《部落大小聲》原住民族教育論壇實錄(上)(下)(ISBN:978-986-92225-1-8)(1)。台北市: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無。擔任主編。

     

    專書論文

    1. 王雅萍(2019年11月)。織布文創產業與體驗經濟─台泰兩國一鄉村一特產(OTOP)推動之比較。翻開泰國新篇章:穩中求新、變中求創、順中求昇(ISBN:9789577636980)(頁301-332)。臺北:五南出版社。科技部:106-2420-H-004-001-MY2。
    2. 王雅萍(2018年11月)。〈臺灣與泰國的博物館發展樣態與策展交流回顧與展望〉。宋鎮照、洪鼎倫、譚偉恩主編《泰國發展進行式:政治經濟與社會文化整合》頁339-374。台北:五南出版社(ISBN:9789571199825)(頁339-374)。臺北:五南出版社。科技部:106-2420-H-004-001-MY2。
    3. 約瑟夫.派恩,詹姆斯.吉爾摩,《體驗經濟時代(The experience economy : work is theatre & every business a stage)》2003。台北:經濟新潮社

    石原照敏,《觀光發展與社區營造》2005。台北:品度出版社

    漢寶德,《文化與文創》2014。台北:聯經出版社

    國家發展委員會,《設計翻轉、地方創生」計畫 規劃作業指引》2017

    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劃」草案報告〉2018

    木下齊,《地方創生:小型城鎮、商店街、返鄉青年的創業10鐵則》2017台北: 不二家

    木下齊,《地方創生戰鬥論:地區營造從活動到事業,必備的思考、實踐、技巧! 》2018台北: 不二家

    木下齊,《地方創生:觀光、特產、地方品牌的28則生存智慧》2018台北:不二家

    謝子涵,《抓住風一樣的人:政藝少女的日本地方創生官僚見習》2021台北:斑馬線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