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文化研究專題

Course Name: Special Topics in Cultural Studies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12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旨在向學生介紹文化研究的核心概念、跨領域特質及其重要議題。作為奠基於人文學門並與其他學門進行對話的知識體系,文化研究既可是一種思考取徑,亦可為跨領域的研究方法。本課程將引導學生聚焦於文化研究如何作為研究取徑,思考文化研究關注的幾項重要議題,包括現代性、後現代主義、全球化、族裔、東方主義與後殖民、主體性、性別與認同、空間與地方等面向,認識其中的主要理論家、思想脈絡及其辯論,進而培養未來華語文教學者所需要具備的多元文化思維及涵養,並開展華語文教學者跨文化的國際視野。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本課程具以下課程學習目標:

    1. 學習並瞭解文化研究的核心概念與跨領域特質
    2. 掌握文化研究關注的重要議題
    3. 深入探索文化研究的主要理論家、思想脈絡與辯論
    4. 培養對於多元文化的詮釋、分析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5. 厚植多元文化思維與涵養,開展華語文教學者跨文化的國際視野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週次

    Week

    課程主題

    Topic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Content and Reading Assignment

    教學活動與作業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Homework

    學習投入時間

    Student workload expectation

    課堂講授

    In-class Hours

    課程前後

    Outside-of-class Hours

    1

    課程簡介

    導論

    文化研究的興起、沿革與跨領域特質

    • 課程總論與指定書目簡介

    • 課程進行方式說明

    * 各週課程內容、閱讀範圍和文本將視課堂實際情況再行調整

    閱讀範圍:

    • 《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第一章 文化研究導論

    講述、討論

    3

    5

    2

    大眾文化與通俗文化

    文化的定義、大眾文化與通俗文化

    閱讀範圍:

    • 《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第一章 文化研究導論

    講述、討論

    3

    5

    3

    現代性與現代主義

    現代性與現代主義

    閱讀範圍:

    • 《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第五章 新世界失序
    • 《消失的現代性》選讀
    • 《液態現代性》選讀

    講述、討論、報告

    3

    5

    4

    後現代主義、全球化

    後現代主義與全球化

    閱讀範圍:

    • 《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第六章 進入後現代主義

    講述、討論、報告

    3

    5

    5

    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符號分析 I

    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符號分析 I

    閱讀範圍:

    • 《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第三章 文化、經驗與知識
    • 《神話學》、《新神話學》、《符號帝國》選讀

    講述、討論、報告

    3

    5

    6

    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符號分析 II

    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符號分析 II

    閱讀範圍:

    • 《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第三章 文化、經驗與知識

    • 《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選讀

    講述、討論、報告

    3

    5

    7

    國定假日

    國定假日停課一次

     

     

    5

    8

    空間、地方與城市 I

    空間、地方與城市 I

    【大稻埕文化走讀活動】

    閱讀範圍:

    • 《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第十二章 文化空間與城市地方
    參訪、討論

    3

    5

    9

    空間、地方與城市 II

    空間、地方與城市 II

    閱讀範圍:

    • 〈後博物館、街區活化與老屋再生:臺北市大稻埕街區個案研究〉

    • 〈創意街區、飲食文化與都市再生:臺北市大稻埕迪化街美食地景與文創轉向

    講述、討論、報告

    3

    5

    10

    期中提案

     

    期末報告初步提案與討論

     

    報告、討論

    3

    5

    11

    種族、族裔與國族 I

    種族、族裔與國族 I

    閱讀範圍:

    • 電影文本《太陽的孩子》
    • 《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第八章 族群種族與國族

    講述、討論、報告

    3

    5

    12

    種族、族裔與國族 II

    種族、族裔與國族 II、主體性與身份認同

    閱讀範圍:

    • 《東方主義》、《黑皮膚、白面具》選讀
    • 《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第八章 族群種族與國族

    講述、討論、報告

    3

    5

    13

    性別與酷兒理論 I

    性別與酷兒理論 I

    閱讀範圍:

    • 電影文本《日常對話》
    • 《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第九章 性別主體性與再現

    講述、討論、報告

    3

    5

    14

    性別與酷兒理論 II

    性別與酷兒理論 II

    閱讀範圍:

    • 《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第九章 性別主體性與再現

    講述、討論、報告

    3

    5

    15

    期末發表

    期末小型模擬研討會 I

    報告、討論

    3

    5

    16

    期末發表

    期末小型模擬研討會 II

    報告、討論

    3

    5

    17

    期末報告撰寫

    彈性補充教學週 I

    期末報告撰寫與繳交

    3

    5

    18

    期末考週

    彈性補充教學週 II

    自主學習活動

    3

    5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40%

    講述 Lecture

    40%

    討論 Discussion

    2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1. 平時課堂參與和討論(含出席):30 %
    2. 平時報告:30 %
    3. 期末報告:40 %

    * 本課程相當著重每週課堂的參與和討論,課堂上鼓勵同學多多發言,激盪思考。課程進行方式與評量項目將於開學第一週課堂上詳細說明。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指定書目:

    1. Chris Barker and Emma A. Jane. Cultural Studies: Theory and Practice. Sage (5th Edition), 2016. 中譯版:《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 (四版) 》,羅世宏譯,台北:五南,2022
    2. Appadurai, Arjun. Modernity at Larg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Globalizati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6. 中譯版:《消失的現代性:全球化的文化向度》,鄭義愷譯,台北:群學,2009
    3. Said, Edward. “Orientalism.” Social Theory Re-Wired. Routledge, 2016. 402-417. 中譯版:《東方主義》,王志弘王淑燕莊雅仲等譯,台北:立緒,1999
    4. Fanon, Frantz. Black Skin, White Masks. Grove press, 2008. 中譯版:《黑皮膚,白面具》,陳瑞樺譯,台北:心靈工坊,2007
    5. Zygmunt Bauman. Liquid Modernity. 中譯版:《液態現代性》,陳雅馨譯,台北:商周出版,2018
    6. Walter Benjamin. One-way Street中譯版:《單向街:城市漫遊者班雅明的步行、探索與懷舊小物》,王湧譯,台北:時報出版,2023
    7. Walter Benjamin. 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中譯版:《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班雅明精選集》,莊仲黎譯,台北:商周出版,2019
    8. Roland Barthes. Mythologies中譯版:《神話學》,江灝譯,台北:麥田出版,2019
    9. Roland Barthes. Empire of Signs中譯版:《符號帝國》,江灝譯,台北:麥田出版,2014
    10. Jérôme Garcin. Nouvelles Mythologies中譯版:《新神話學》,翁德明譯,台北:麥田出版,2019
    11. 殷寶寧,〈後博物館、街區活化與老屋再生:臺北市大稻埕街區個案研究〉,《現代美術學報》,2018
    12. 殷寶寧,〈創意街區、飲食文化與都市再生:臺北市大稻埕迪化街美食地景與文創轉向〉,《文資學報》,2016
    13. 陳玉箴,《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聯經,2020

     

    參考書目:

    1. Brian Longhurst, Greg Smith, Gaynor Bagnall, Garry Crawford, Miles Ogborn, Elaine Baldwin, Scott McCracken. 2008. Introducing Cultural Studies. Routledge. (2nd Edition).
    2. Jeff Lewis. 2008. Cultural Studies: The Basics. Sage. (2nd Edition).
    3. John Storey. 2015. Cultural Theory and Popular Culture: An Introduction. Routledge. (7th Edition).
    4. John Storey. 2008. Cultural Theory and Popular Culture: A Reader. Routledge. (4th Edition).
    5. Paul Hodkinson. 2016.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Sage. (2nd Edition).
    6. Michel de Certeau.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Third Edi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1.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書名 Book Title 作者 Author 出版年 Publish Year 出版者 Publisher ISBN 館藏來源* 備註 Note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