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華語跨文化代間教學與研究

Course Name: Intercultural and Intergenerational Mandar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12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高齡化社會以及全球化下的國際移動已是許多國家的現況,發展跨越教育邊界的跨文化、跨世代華語課程,不僅是回應台灣社會的必要研究也是回應永續發展目標的重要課題。尤其海內外的華語教學現場,除了正規學制中小學的華語課程有機會依據年齡來分班,在高等教育以及語言中心之華語課程主要是以能力來分班,因此華語文教師除需具備跨文化的課程設計能力也需具備代間教學的素養,以因應全球高齡化下的混齡課堂特性。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本課程目的在培養華語文跨文化代間教學與研究素養,以回應海內外的華語文教育趨勢,目標有三:

    一、能應用華語文跨文化代間教學理論設計適切的教學方案
    二、能分析跨文化代間外語教學的相關研究並思考華語教學與研究之連結與應用
    三、能反思自己的華語文化教學觀與研究歷程以促進跨文化代間理論與實務的轉化

    根據上述目標,課程內容包含以下三大面向:

    一、理論:教師講述理論與實務現況
    二、實務:教師引導教學設計與分析
    三、應用:師生主題研究探討與反思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週次

    Week

    課程主題

    Topic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Content and Reading Assignment

    教學活動與作業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Homework

    學習投入時間

    Student workload expectation

    課堂講授

    In-class Hours

    課程前後

    Outside-of-class Hours

    1

    課程概述

    課程大綱與講義

    課堂討論

    課後反思

    3

    1

    2

    源流定義

    跨文化代間語言教育的源流與定義

    課堂討論

    課後反思

    3

    1

    3

    研究範疇

    華語文跨文化代間教育概述

    課堂討論

    課後反思

    3

    1

    4

    華語作為外語教育

    華語跨文化代間教育的理論與模式(I)

    課堂討論

    課後反思

    3

    1

    5

    華語做為傳承語

    華語跨文化代間教育的理論與模式(II)

    課堂討論

    課後反思

    3

    1

    6

      華語作為目的語

    實體演講I:
    德語區華語教學現況與教學工具
    柏林自由大學
    顧安達博士

    課堂討論

    心得反思

    3

    1

    7

    放假

    兒童清明連假
    暨校際活動週停課

    放假

    3

    1

    8

    學習意願與動機

    聽線上演講:

    跨越邊界的華語文跨文化教學:從教什麼到如何學
     

       

    心得反思

    3

    1

    9

    學習意願與動機 跨文化代間共學的意願、動機與障礙(II)

    自主學習與實作

    3

    1

    10

    認知特性

    跨文化代間交流的認知機制與學習特性(I)

    自主學習與實作

    3

    1

    11

    課程參考目標與評估工具

    華語文跨文化代間共學的課程目標與指引

    課堂討論

    課後反思

    3

    1

    12

    課程設計

    華語跨文化代間課程設計原則與操作

    課堂實作

    課後反思

    3

    1

    13

    教材教法

     

    實體演講II
    特里爾大學漢學系
    費陽博士

    德國講師:從華語到台語
    (題目暫定) 

    課堂互動

    心得反思

    3

    1

    14

    教學設計

    華語文跨文化代間學習活動設計與研究(II)

    主題報告

    研討反思

    3

    1

    15

    教學設計

    華語文跨文化代間學習活動設計與研究(III)

    主題報告

    研討反思

    3

    1

    16

    教學評量

    華語文跨文化代間學習活動評估與反思

    自主學習

    反思報告

    3

    1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20%

    講述 Lecture

    40%

    討論 Discussion

    2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1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1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課堂參與 40 %
    課堂報告 30%
    教學實作 3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1. 教師自製講義。
    2. Brinton, D. M., Kagan, O., & Bauckus, S. (2017). Who are our heritage language learners? Identity and biliteracy in heritage languag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Heritage language education (pp. 17- 19). Routledge.
    3. Byram, M., Golubeva, I., Han, H., & Wagner, M. (2017). Education for intercultural citizenship–Principles in practice. Bristol, GB: Multilingual Matters.
    4. Clyne, M., Cordella, M., Schüpbach, D., & Maher, B. (2013). Connecting younger second-language learners and older bilinguals: interconnectedness and social inclus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 10(4), 375-393.
    5. Cordella, M., & Huang, H. (2015). L1 and L2 Chinese, German and Spanish Speakers in action: Stancetaking in intergenerational and intercultural encounters. Challenging the monolingual mindset, 97-112.
    6. M. Clyne & S. Fernandez (2007). 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 in Australia. In N. Deusen-Scholl and N. Hornberger (ed.), Encyclopaedia of Language and Education. Berlin: Springer, 169-181.
    7. Miller, J., Berkey, B., & Griffin, F. (2015).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American pathway programs: Learning English and culture through service-learning.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5(4), 334-352.
    8. Porto, M. (2019). Does education for intercultural citizenship lead to language learning?. 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 32(1), 16-33.
    9. 張德永(2022)。代間學習理論與方案研究對我國樂齡學習中心推動代間學習課程的啟示。課程與教學,25(3)1-22
    10. 黃富順(2008)。高齡教育學。五南。
    11. 黃雅英(2015)。華語文跨文化溝通教學:理論與實務。新學林。
    12. 黃雅英(2022a)。跨文化代間學習於大學華語課程之應用模式初探。台灣教育研究期刊,3(1),65 -90。
    13. 黃雅英(2023)。大學外籍生與樂齡長者之跨文化代間共學參與障礙初探。台灣教育研究期刊,4(1)137-161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Yes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