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一、研讀台灣當代詩作品,增進對於台灣當代詩及其美學的深入理解。
二、研讀台灣當代詩的理論與評論文章,培養詩學闡釋與批評的能力,以及批判性和理論性的思辯與表達的能力。
能力項目說明
一、研讀台灣當代詩作品,增進對於台灣當代詩及其美學的深入理解。
二、研讀台灣當代詩的理論與評論文章,培養詩學闡釋與批評的能力,以及批判性和理論性的思辯與表達的能力。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評分辦法
出勤(10%,缺席請繳交書面請假);課堂討論(10%);口頭報告(40%,每位同學每堂課五分鐘);期末論文(40%,八千到一萬字,請自訂關鍵詞和提綱)
課程進度(建置中)
楊小濱:〈解讀兩岸當代詩的後現代性〉;廖咸浩:〈悲喜未若世紀末:九〇年代的臺灣後現代詩〉
余光中在〈新現代詩的起點--羅青的《吃西瓜的方法》讀後〉;李男:〈柿子的綜合研究的研究〉;李翠瑛:〈割裂的自我——論蘇紹連詩的創作手法與生命向度〉;簡政珍〈蘇紹連論〉;陳義芝〈美麗的結構,一張網──我讀《驚心散文詩》〉;林燿德〈黑色自白書〉;李癸雲:〈蘇紹連:蛻變於現實之中〉;夏婉雲:〈本土的固守:蘇紹連的主體建構與雙聲發音〉;王文仁:〈口香糖、贗幣與缺席的ISBN:王添源詩創作歷程及文本分析〉
黃文鉅:〈箱女在劫:宿命與地理的黑洞——零雨詩的歷史寓言;空間考古〉;黃粱:〈想像的對話:零雨詩歌經驗模式分析〉;王金城:〈論零雨的後現代詩歌寫作〉
鄭慧如:〈從媒介轉換論白靈的詩〉;焦桐:〈忐忑的苦戀──評陳義芝詩集《不安的居住》〉(幼獅文藝第530期);洪淑苓:〈詩的騷動與不安──陳義芝《不安的居住》評介〉(現代詩新版圖);羅小鳳:〈台灣中生代的新品種:論陳義芝詩歌的藝術特質〉;李翠瑛:〈潛藏的美麗――從陳育虹小詩的隱喻到詩集《索隱》中的「月亮」〉;陳義芝:〈外文系詩人陳黎、陳育虹:中西承傳與轉化〉
廖咸浩:〈玫瑰騎士的空中花園〉;劉紀蕙:〈燈塔;鞦韆與子音:論陳黎詩中的花蓮想像與陰莖書寫〉;楊小濱:〈文學作為「搵學」:陳黎詩中的文字灘塗〉;奚密:〈本土詩學的建立:讀陳黎的《島嶼邊緣》〉;解昆樺:〈情慾腹語——陳黎詩作中情慾書寫的謔史性〉
李癸雲:〈不存在的戀人──以陳黎;楊澤;羅智成詩為例〉;陳允元:〈徬徨者與信仰者--論七;八○年代之交的楊澤詩及其時代意義〉;林燿德:〈微宇宙中的教皇──初窺羅智成〉;陳俊榮:〈羅智成詩中的情人形象〉;胡錦媛:〈食色經濟學——焦桐《完全壯陽食譜》〉;張靄珠:〈食色國族寓言──論焦桐的《完全壯陽食譜》及其文化現象〉
陳義芝:〈夢想導遊論夏宇〉;翁文嫻:〈《詩經》「興」義與現代詩「對應」美學的線索追探——以夏宇詩語言為例探研〉;李癸雲:〈不可知的黑暗排列——以夏宇〈擁抱〉為例談現代詩評的侷限與可能〉;陳柏伶:〈雜音;走音或耳鳴——淺論夏宇詩中的聲音〉;陳柏伶:〈發笑的詩——論夏宇詩文本的快感美學〉;陳惠鈴:〈論夏宇詩的遊戲特徵〉;張嘉惠:〈論夏宇詩中的修辭策略及女性書寫〉
楊小濱:〈與驅力絕爽的無盡遊戲:陳克華詩的語言僭越與身體政治〉;陳允元:〈末日預言——陳克華的末日意象與都市詩〉;陳素貞:〈在醫學與詩之間——談陳克華的官能書寫〉
楊宗翰:〈書寫與消解——閱讀詩·人·林燿德〉;林綠:〈都市與後現代——林燿德詩論〉;楊斌華:〈解構——都市文化的黑色精靈:評林燿德的詩〉;凌雲夢:〈詭異的銀碗——林燿德詩作初探〉;馮青:〈帶著光速飛竄的神童——一個解碼者;革命之子;林燿德〉;劉紀蕙:〈林燿德與台灣文學的後現代轉向〉
瘂弦:〈詩是一種生活方式——鴻鴻作品的聯想〉;許劍橋:〈一個波西米亞,在路上——鴻鴻的藝想詩界〉;王珂:〈現代與現在,和解與對抗:鴻鴻現代詩寫作倫理考察〉;陳謙:〈鴻鴻的抗拒敘事〉
林燿德:〈許悔之論〉;洪淑苓:〈閱讀李進文的詩與心靈〉;胡西宛:〈李進文詩歌的現世情懷與終極關切〉;鯨向海:〈讀《自由肉體》—— 致隱匿不為人知的底細〉;鴻鴻:〈讀隱匿的第一本詩集《自由肉體》〉
黃文鉅:〈魔化;變身;支離;痙攣美感:論唐捐詩中的身體思維〉;黃文鉅:〈魔鬼化或逆崇高——唐捐身體詩再探〉;劉紀蕙:〈以死人似的眼光,賞鑑這路人們的乾枯〉;陳慧樺:〈唐捐詩中的意識網〉;陳建民:〈突兀的魅力:讀唐捐的詩〉;夏婉雲:〈幻土的游離:唐捐的魔怪書寫與混搭合唱〉
黃粱:〈身體的詩學:波光與水流〉;吳昇晃:〈流動;自主與包容--顏艾琳詩中的女性意識〉;陳政彦:〈少女維特的穿越:楊佳嫻小論〉;丁旭輝:〈楊佳嫻詩作的古典新象〉
唐捐:〈鯨渣優劣論〉;楊佳嫻:〈詩的案發現場,美學的緝捕——鯨向海,和鯨向海的詩〉;嚴忠政:〈用自己的鰭,界定自己的海域——鯨向海的經驗模式探析〉;騷夏:〈愛的字根及其衍生:評《法蘭克學派·Frank》〉;蕭水順:〈跨界越位的後現代:以林德俊《樂善好詩》為例〉
黎俊成:〈新生代女性詩人朦朧美學:葉覓覓〉;鴻鴻:〈離開屋簷才能犁開巫言──跟著葉覓覓,越車越遠〉;陳謙:〈林婉瑜愛情詩的論辨與諷喻〉;陸怡臻:〈騒夏《瀕危動物》的女同志書寫〉
喵球:〈到了夢中工廠我居然還是工人不是工頭嗎!——聊陳昌遠詩集《工作記事》〉
出勤(10%,缺席請繳交書面請假);課堂討論(10%);口頭報告(40%,每位同學每堂課五分鐘);期末論文(40%,八千到一萬字,請自訂關鍵詞和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