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以空間概念應用在台灣文學批評,運用跨學科的訓練,開展文學研究的新範疇。
能力項目說明
以空間概念為核心,探索本土化與全球化,文本與空間性間的種種關係,增進文本閱讀與社會關照的能力。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週次 |
課程主題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
教學活動與作業 |
學習投入時間 |
|
課堂講授 |
課程前後 |
||||
第1週 |
課程介紹 |
開學/課程介紹 |
老師講授、討論分組 |
3 |
4.5 |
第2週 |
一、時空型與空間再現 二、空間與權力 三、劃界與流動 |
課程介紹 |
老師講授、課堂報告及分組討論 |
3 |
4.5 |
第3週 |
巴赫金《小說的時間形式和時空體形式》pp.274-276 & 444-460 |
老師講授、課堂報告及分組討論 |
3 |
4.5 |
|
第4週 |
班雅明〈遊手好閒者〉;Crang 《文化地理學》ch4 |
老師講授、課堂報告及分組討論 |
3 |
4.5 |
|
第5週 |
巴舍拉〈空間詩學導論〉;段義孚《經驗透視中的空間與地方》ch9-12 |
老師講授、課堂報告及分組討論 |
3 |
4.5 |
|
第6週 |
Crang《文化地理學》ch7;范銘如〈台灣當代區域小說〉 |
老師講授、課堂報告及分組討論 |
3 |
4.5 |
|
第7週 |
王聰威《濱線女兒》 |
老師講授、課堂報告及分組討論 |
3 |
4.5 |
|
第8週 |
傅寇〈不同空間的正文與上下文〉〈地理學問題〉 |
老師講授、課堂報告及分組討論 |
3 |
4.5 |
|
第9週 |
索雅《第三空間》pp.1-108 |
老師講授、課堂報告及分組討論 |
3 |
4.5 |
|
第10週 |
哈維〈時空之間〉 |
老師講授、課堂報告及分組討論 |
3 |
4.5 |
|
第11週 |
McDowell《性別認同與地方》 Ch1-2. |
老師講授、課堂報告及分組討論 |
3 |
4.5 |
|
第12週 |
胡淑雯《太陽的血是黑的》 |
老師講授、課堂報告及分組討論 |
3 |
4.5 |
|
第13週 |
薩伊德〈敘事與社會空間〉131-159;《文化地理學》ch5 |
老師講授、課堂報告及分組討論 |
3 |
4.5 |
|
第14週 |
John Urry《觀光客的凝視》pp.21-56;Crang《文化地理學》 |
老師講授、課堂報告及分組討論 |
3 |
4.5 |
|
第15週 |
平路《婆娑之島》 |
老師講授、課堂報告及分組討論 |
3 |
4.5 |
|
第16週 |
總結 |
課程總結 |
老師講授、課堂報告及分組討論 |
3 |
4.5 |
第17週 |
|
期末報告 |
學生期末個別討論 |
3 |
4.5 |
第18週 |
|
期末報告 |
學生期末個別討論 |
3 |
4.5 |
課堂參與 40%
期末報告 60%
Crang《文化地理學》
講義
小說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