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是以晚清到日治初期的臺灣史為主題,主要讓學生學習從臺灣史與東亞史、世界史的交互關聯與相互比較的視角,來考察晚清到日治初期臺灣歷史的連續與變遷,並討論臺灣長期近代化演變的問題。晚清部分,將會探討開港與牡丹社事件以來西方人與日本人所帶來的文化衝擊,以及晚清沈葆楨與劉銘傳的自強新政與洋務改革,同時會從中國(臺灣)洋務運動與日本明治維新的比較進行討論。日治初期部分,將探討日治初期的割讓過程與台灣民主國事件、臺灣領導階層與日本官紳的互動,以及殖民政府所進行各項調查、行政與法律改革,同時也會透過與同時期朝鮮殖民地史的比較進行討論,並會檢討有關殖民地史研究的帝國主義論、殖民近代化論與殖民近代性論等分析觀點。
能力項目說明
1、認識晚清與日治初期的臺灣社會文化史重要議題與相關理論,從而懂得問問題,並找出自己有興趣的研究議題。
2、認識重要的清代與日治時期各種中日英文史料,並懂得如何尋找歷史資料,以探討自己感興趣的議題。
3、老師講課時將從長時段的視角討論晚清到日治初期臺灣歷史的連續與變遷,並討論如何比較劉銘傳與後藤新平改革的性質,藉以釐清臺灣近代化論爭的相關議題。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請注意以下選擇閱讀書目的標準,主要代表這些作品可引導讀者進入該週所設定的主題(其實其他作品可能更為適合,但因語言因素或者篇幅等等原因而不選),並不一定代表這些作品為該議題的代表性作品,也不代表授課教師贊成這些研究所提出的論點。贊成與否或者讀者可從中獲得什麼,正是透過我們的授課討論過程所期待發現的。
1. 課程導論
2. 臺灣近代化論戰
3. 晚清臺灣的自強運動
4. 牡丹社事件與臺灣番地
5. 晚清臺灣開山撫番
6. 開港後西方人的臺灣知識:看見十九世紀臺灣
7. 開港後西方人的臺灣知識:李仙得臺灣紀行
8. 開港前後西方人的調查學知
9. 開港後的傳教活動與傳教士的臺灣知識
10. 臺灣割讓、乙未之役與臺灣歷史書寫
11. 日治初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的時代肆應
12. 日治初期日臺官紳的文學活動
13. 日治初期的殖民統治與知識生產
14.日治初期的土地調查、統治理性與帝國學知
15.日治初期的調查、犯罪與統治理性
16.晚清到日治初期的地方行政變革
17.晚清到日治初期的財政體制改革
18.伊能嘉矩與連橫的歷史書寫
1、課堂討論參與 40%,包括分組口頭報告與平常課堂討論
2、出席成績20%, 無故缺席一週,扣總成績2分
3、期末報告40% ,報告內容中文8千字以上
擬修課同學,可於開學前一週內email給老師,wklin1969@gmail.com,以取得上課講義部分電子檔的下載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