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當代靈性運動專題

Course Name: Seminar on the Contemporary Spiritual Movements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1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探討當代的靈性、療癒與修行,當代宗教學者已經發現,「靈性而非宗教」Spiritual but not Religious, SBNR)、「靈性而不歸屬」(Spiritual but not affiliated, SBNA))已成為當代人內在追尋的趨勢,人們不再完全歸屬於傳統宗教,在傳統宗教制度之下尋求救贖,選擇「靈性」作為自我成長、療癒的道路。「靈性」結合當代的日常生活,在內在性與超越性兩方面,達到自我成長、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趨向完美的過程,包括神聖體悟、超驗經驗、身心靈療癒等等層面,涵蓋外在性超越的神聖與實相追求,以及對於真我、本心、真性等內在超越的感知與體悟。是人類亙古的終極探詢,也是人格超越的實現。

如何界定靈性,已經成為宗教研究的新議題。本課程從不同的角度去探討近當代的「靈性」,包括神智學、人智學、榮格心理學、煉金術、靈氣與能量、心識理論、整合心理學、超個人心理學、當代不二論等。探討靈性道路如何整合東西方靈修的方式,從而建立嶄新的靈性體系,從不同的觀點去構建當代的靈性地圖。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本課程探討當代的靈性、療癒與修行,當代宗教學者已經發現,「靈性而非宗教」Spiritual but not Religious, SBNR)、「靈性而不歸屬」(Spiritual but not affiliated, SBNA))已成為當代人內在追尋的趨勢,人們不再完全歸屬於傳統宗教,在傳統宗教制度之下尋求救贖,選擇「靈性」作為自我成長、療癒的道路。「靈性」結合當代的日常生活,在內在性與超越性兩方面,達到自我成長、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趨向完美的過程,包括神聖體悟、超驗經驗、身心靈療癒等等層面,涵蓋外在性超越的神聖與實相追求,以及對於真我、本心、真性等內在超越的感知與體悟。是人類亙古的終極探詢,也是人格超越的實現。

    如何界定靈性,已經成為宗教研究的新議題。本課程從不同的角度去探討近當代的「靈性」,包括神智學、人智學、榮格心理學、煉金術、靈氣與能量、心識理論、整合心理學、超個人心理學、當代不二論等。探討靈性道路如何整合東西方靈修的方式,從而建立嶄新的靈性體系,從不同的觀點去構建當代的靈性地圖。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第一週 近當代靈性運動

    課程介紹

     

    第二週 靈性與意識

    Ken Wilber,《意識光譜》(台北:一中心,2017)。

     

    第三週 靈性光譜

    Ken Wilber,《意識光譜》(台北:一中心,2017)。

     

    第四週 神智學

    Gerhard Wehr,《榮格與史坦納》(台北:心靈工坊,2023)。

     

    第五週10/11 煉金術

    Jeffrey Raff著,廖世德譯,《榮格與煉金術》(台北:人本自然出版社,2007),頁20-131; 294-340

     

    第六週 了悟真我

    Siddharameshwar MaharajiMaster Key to Self-realization了悟真我的核心教授》(台北:白象文化,2019)。

     

    第七週 自我與原型

    Edward Edinger,《自我與原型深度剖析個體化與心靈的宗教功能》(台北:心靈工坊,2023)。

     

    第八週 自我覺察

    Daniel Siegel,《覺察通往身心靈整合的科學冥想》(台北:時報出版,2023)。

     

    第九週 覺悟真我

    Ramana MaharshiWords of Grace真我三論(台北:心靈工坊出版社,2005)。

     

    第十週  靈性

    PapajiPapaji Interviews躍入永恆(台北:紅桌文化出版社,2021)。

     

    第十一週 日常的靈性

    Ken Wilber,《靈性的覺醒》(香港:中國文獻出版社,2020),第一章 整合式方法多元論 037。第二章 意識階段 055;第三章 意識狀態 077

     

    第十二週 心理整合

    Ken Wilber,《靈性的覺醒》(香港:中國文獻出版社,2020),第四章 狀態和階段 091第八章 極其明顯的世界 181;第九章 傳送帶 199;第十章 整合式生活練習 223

     

    第十三週 能量與靈氣

    David R. Hawkins,《心靈能量:藏在身體裡的大智慧》(台北:方智出版社,2012)。

     

    第十四週 自在超脫

    Mooji, Vaster Than Sky Greater Than Space (Boulder: Sound True, 2016).

     

    第十五週 自然靈性12/20

    演講者楊美芬(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

    演講:大自然中的「眾聲交響」現象一個萬物有靈的新視野

     

    第十六週 當代不二論

    Rupert Spira, Presence: The Art of Peace and Happiness (Salisbury: Non-Duality, 2011).

     

    第十七週

    期末報告

     

    第十八週

    期末報告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30%

    講述 Lecture

    70%

    討論 Discussion

    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本課程係以講授教學與研討並用的方式,老師與學生皆須作課前準備,閱讀指定教材,至課中由一同學對教材作心得報告並進行討論。此外,學期末須繳交研究報告一份。

    成績考核:

    平時報告與討論50%、主題報告5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