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目的在系統地介紹宗教文獻學的內涵,是為宗教文本文獻研究基礎訓練而設計的課程。課程結構是依不同宗教文獻,探討宗教文獻之主題。本課程聚焦佛教、道教、基督教、民間宗教,較次要的有伊斯蘭教、印度教、齋教等。透過本課程,學生可以學習使用不同宗教文獻以及資料庫,掌握文獻資料之運用,進行基本的宗教研究,並透過比較宗教的觀點,可以把握各宗教的基礎文獻並運用在研究的基本方法。文獻研究是宗教研究的基礎,有助於全面地瞭解、掌握各宗教的歷史演變和內部結構。本課程界定了宗教文獻學的性質、物件、範圍、任務,並對經典的來源,文獻的流變、分類法,經典的編纂,經典的傳寫、收藏諸形式等課題做基礎探討。
本課程會運用上課時段至政大達賢圖書館、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文獻館等地進行實地教學與考察,以利學生對圖書資源與數位資料文獻之瞭解。
課程之教學以學界對宗教文獻之研究成果為基本教材,盡可能地涵蓋使用不同研究取徑、涉及不同宗教的研究成果。研討主題涵蓋國際學界對宗教文獻研究的範疇、趨勢、成果之檢討,而同時並輔以相關議題,訓練學生對文獻之掌握,培養使用、分析文獻之能力,使學生對宗教典籍及相關文獻能有系統性的了解,並培養學生從問題意識為切入點,對宗教文獻能具備研究之能力。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目的在系統地介紹宗教文獻學的內涵,是為宗教文本文獻研究基礎訓練而設計的課程。課程結構是依不同宗教文獻,探討宗教文獻之主題。本課程聚焦佛教、道教、基督教、民間宗教,較次要的有伊斯蘭教、印度教、齋教等。透過本課程,學生可以學習使用不同宗教文獻以及資料庫,掌握文獻資料之運用,進行基本的宗教研究,並透過比較宗教的觀點,可以把握各宗教的基礎文獻並運用在研究的基本方法。文獻研究是宗教研究的基礎,有助於全面地瞭解、掌握各宗教的歷史演變和內部結構。本課程界定了宗教文獻學的性質、物件、範圍、任務,並對經典的來源,文獻的流變、分類法,經典的編纂,經典的傳寫、收藏諸形式等課題做基礎探討。
課程之教學以學界對宗教文獻之研究成果為基本教材,盡可能地涵蓋使用不同研究取徑、涉及不同宗教的研究成果。研討主題涵蓋國際學界對宗教文獻研究的範疇、趨勢、成果之檢討,而同時並輔以相關議題,訓練學生對文獻之掌握,培養使用、分析文獻之能力,使學生對宗教典籍及相關文獻能有系統性的了解,並培養學生從問題意識為切入點,對宗教文獻能具備研究之能力。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第一週 2/13課程簡介
課程介紹、研究領域與研究方法簡介。
第二週 從印度文獻到佛教文獻學
Kenneth Roy Norman,《佛教文獻學十講》北京:百家出版社,2019年。
第三週 佛教文獻學
Kenneth Roy Norman,《佛教文獻學十講》北京:百家出版社,2019年。
第四週 佛教文獻學
Jan Nattier,《漢文佛教文獻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
第五週 佛教文獻學
Jan Nattier,《漢文佛教文獻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
第六週 佛教文獻數位資料
演講:佛教文獻數位資料使用
第七週 印度教文獻資料
黃柏棋,《宇宙、身體、自在天:印度宗教社會思想中的身體觀》,臺北:商周出版社,2017年。
第八週 道教文獻學
丁培仁,《道教文獻學》,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9。
謝世維,〈天文與出世:道教經典建構模式〉,《天界之文:魏晉南北朝靈寶經典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頁25-62。
第九週 道教文獻學
丁培仁,《道教文獻學》,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9。
Kristofer Schipper and Franciscus Verellen ed., The Taoist Canon: A Historical Companion,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4.
第十週 道教文獻學
黎志添編,《道藏輯要.提要》,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21。
第十一週 道教文獻數位資料
道教文獻數位資料使用
第十二週 基督教文獻
張毅民,〈儀式文本與經書之獨立性與相互關連性:以《十二宗徒訓誨錄》與《撒羅滿讚歌》為個案〉,《臺灣宗教研究》20:1,2021年。
第十三週 基督教文獻學
「漢語基督教文獻書目的整理與研究」平台介紹
第十四週 伊斯蘭教文獻
演講:華人伊斯蘭教文獻資料
第十五週 民間宗教文獻學
王見川、侯冲、范純武、李世偉編,《中國民間信仰文化資料彙編》,台北:博揚文化出版社,2021年。
第十六週 台灣民間宗教文獻
王見川、李世偉編,《台灣宗教資料彙編》,台北:博揚文化出版社,2009年。
第十七週 台灣民間鸞堂文獻
王見川,《台灣的齋教與鸞堂》,台北:南天出版社,1996年。
第十八週
期末報告
本課程係以講授教學與研討並用的方式,老師與學生皆須作課前準備,閱讀指定教材,至課中由一同學對教材作心得報告並進行討論。此外,學期末須繳交研究報告一份。平時報告與討論50%、主題報告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