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介紹數位策展的概念與方法,以及策展平台在數位人文研究歷程中,如何提供研究者、文化記憶機構或文史工作者等,將材料與藏品資料進行數位內容的收藏、組織、查詢、研究、展示、創作等工作。研究者可運用各種策展模組,結合其他藏家精彩的藏品,在數位策展平台創造全新的數位主題展,或以數位方式再現研究成果。包括: 用數位空間典藏記憶或研究材料,以時空角度進行主題敘事等。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旨在於建立學生有關數位策展之理論與實務的基本知識內涵,透過課程學習可以達到: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週別 |
單元主題 |
課程內容與作業要求 |
一 |
課程介紹 |
|
二 |
數位策展與研究展示導論 |
|
三 |
數位策展的方法 I
|
|
四 |
以「開放博物館」平台為基礎的數位策展 |
介紹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的數位策展平台-開放博物館,並讓同學體驗數位策展平台上的流程操作 |
五 |
策展的方法與案例 II |
[從案例入手]藝術檔案的數位展示與知識探索:以「從北緯23.5°出發 陳澄波」為例的探討 |
六 |
[觀展報告]實體與數位 |
●每組時間為15分鐘。 |
七 |
不上課(春假) | |
八 |
[數位策展專題]構想報告與討論 |
每組15分鐘簡報 |
九 |
專題演講 I |
知識轉譯 |
十 |
[展件與組織]數位素材與後設資料 |
何謂後設資料?知識組織?兩者在數位策展上有何重要性?品質好與壞的後設資料,如何影響數位策展的呈現? |
十一 |
專題演講II |
數位轉譯 |
十二 |
數位數位策展的方法 III策展專題具體規劃與分組討論(I) |
[從案例入手]從田野調查資料到數位展示:以台灣農村數位博物館為例的探討 |
十三 |
展覽研究實作(I) |
進行分組的策展討論,並於「開放博物館」平台進行數位建館與策展。 |
十四 |
展覽研究實作(II) |
●進行分組的策展討論,並於「開放博物館」平台進行數位建館與策展。 |
十五 |
數位策展成果期末口頭報告I |
●[每組20分鐘+討論&評論5分鐘] |
十六 |
數位策展成果期末口頭報告II |
●[每組20分鐘+討論&評論5分鐘] |
十七 |
彈性教學週 |
|
十八 |
彈性教學週 |
完成數位策展專題成果(繳交書面作業) |
評分標準:
■ 平時作業 40%
■ 期末專題研究報告 40%
■ 課堂討論表現與出席狀況 20%
指定閱讀書目
個案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