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康德法哲學是西方近代法哲學的重要思想資源,其後歐洲法哲學的發展均直接或間接淵源於此。本課程旨在引導學生閱讀康德的法哲學著作,俾能掌握康德法哲學的要義。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採逐段討論的方式,以康德的《法權論之形上學根基》一書為主要範圍,同時參考其他相關著作。第一週由任課教師簡介康德法哲學的一般背景、著作及參考書目,第二週起開始討論《法權論之形上學根基》一書,以期使學生熟悉康德法哲學的要旨。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
週次 |
課程主題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
教學活動與作業 |
|
1 |
康德法哲學 |
康德法哲學的一般背景、著作及參考書 |
|
||
2 |
法權論概論 |
討論《法權論》:〈前言〉 |
|
||
3 |
法權論概論 |
討論《法權論》:〈道德形上學導論〉第1-3節 |
|
||
4 |
法權論概論 |
討論《法權論》:〈道德形上學導論〉第4節 |
|
||
5 |
法權論概論 |
討論《法權論》:〈法權論導論〉 |
|
||
6 |
法權論概論 |
討論《法權論》:〈法權論之畫分〉、〈一般而言的道德形上學之畫分〉 |
|
||
7 |
私法 |
討論《法權論》:§§1-5 |
|
||
8 |
私法 |
討論《法權論》:§§6-9 |
|
||
9 |
私法 |
討論《法權論》:§§10-14 |
|
||
10 |
私法 |
討論《法權論》:§§15-17 |
|
||
11 |
|
討論《法權論》:§§18-21 |
|
||
12 |
|
討論《法權論》:§§22-30 |
|
|
13 |
私法 |
討論《法權論》:§§31 |
|
|
14 |
私法 |
討論《法權論》:§§32-37 |
|
||
15 |
私法 |
討論《法權論》:§§38-42 |
|
||
16 |
公法 |
討論《法權論》:§§43-48 |
|
||
17 |
公法 |
討論《法權論》:§§49 |
|
||
18 |
公法 |
討論《法權論》:§§49 |
|
期末報告 70%
出席率 30%
Kant, Immanuel: Metaphysik der Sitten, hrsg. von Paul Natorp. In: Kants Gesammelte Schriften (Akademieausgabe), Bd. 6.
Kant, Immanuel: Metaphysische Anfangsgründe der Rechtslehre. Hg. von Bernd Ludwig, Hamburg: Meiner 1986.
Kant, Immanuel: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In: Immanuel Kant, Practical Philosophy.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Mary J. Grego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Timmons, Mark (ed.): Kant’s Metaphysics of Morals: Interpretative Essay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康德著、李明輝譯:《道德底形上學》。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