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斯賓諾莎的感觸論

Course Name: Spinoza's Theory of Affect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2.0

學分數

Credit(s)

2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考察斯賓諾莎(Benedict Spinoza)的感觸論,貫串其形上學實體論、身心論、情感行動模式。討論及閱讀的重心放在《倫理學》(Ethica)的第三卷、第四卷,在幾何學命題集合的靜態表面下掌握出對於個體情感表現、個體間交互影響、群體構成之間的動態理解。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課程目標:(1)掌握斯賓諾莎哲學體系的特徵,側重發揮其力量動態式的當代解讀;(2)借重斯賓諾莎的思考路徑來思考人類情感及行動的一般特徵,考慮個體自身、個體間互動、群體凝聚的內外部張力,引導到對於自由與倫理的問題設定;(3)引介當代斯賓諾莎詮釋,掌握新的哲學動態,了解哲學史研究對當代思潮的影響,進而探索此一哲學體系在跨學科研究上的旨趣。

    課程參與者可學習文本的閱讀,從命題之間關聯、概念運作來訓練哲學思考。感觸論研究涉及情感、感受、情緒等切身的問題,既關係到個人,也更涉及個人之間互動的機制,此課程可在心理學經驗性研究之外,提供一種概念框架來考察此一普遍性的問題。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週次

    課程主題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

    教學活動與作業

    1

    課程簡介

    本課程的進度藍圖。斯賓諾莎哲學體系的特徵、當代的研究重點

    課程目標說明

    2

    斯賓諾莎的形上學與倫理學

    斯賓諾莎《倫理學》第一卷附錄

    教師授課、同學報告分組

    3

    實體論中的本質與能力

    《倫理學》第一卷

    教師授課,同學參與討論

    4

    身心秩序的吻合

    《倫理學》第二卷命題1-15

    教師授課,同學參與討論

    5

    身心秩序的動力機制

    《倫理學》第二卷命題16-31

    教師授課,同學報告

    6

    存在的動力

    《倫理學》第三卷命題1-8

    教師授課,同學參與討論

    7

    感觸的界定

    《倫理學》第三卷命題9-11

    教師授課,同學搜集資料並報告

    8

    感觸論及身心關係

    二手資料研究概況鳥瞰

    同學搜集資料並報告

    9

    想像與感觸的機制

    《倫理學》第三卷命題12-15

    教師授課

    10

    感觸的模仿連結

    《倫理學》第三卷命題16-33

    教師授課

    11

    感觸的體系

    《倫理學》第三卷命題34-52

    教師授課,同學參與討論

    12

    感觸與行動力

    《倫理學》第三卷命題53-59

    教師授課,同學參與討論

    13

    感觸的力量結構

    《倫理學》定義集及第三卷回顧

    同學報告並討論

    14

    倫理善惡與互動關係

    《倫理學》第四卷命題1-14

    教師授課,同學參與討論

    15

    激情的奴役狀態及掙脫(德行)

    《倫理學》第四卷命題15-22

    教師授課,同學參與討論

    16

    善與社會性

    《倫理學》第四卷命題23-37

    教師授課,同學參與討論

    17

    自主總整學習

    《倫理學》第四卷回顧

    同學搜集研究資料、整理心得

    18

    課後報告撰寫

     

    設定問題,撰寫報告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60%

    講述 Lecture

    20%

    討論 Discussion

    1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1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參與課程討論的積極度30%;搜集資料的切題性20%;期中段落報告的準備20%;期末書面報告的撰寫成果3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Spinoza著作

    英譯本

    The Complete Works of Spinoza, 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Edwin Curle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Vol. 1, 1985; Vol.2, 2016.

    中譯本

    《斯賓諾莎文集》(五卷),顧壽觀、賀麟、洪漢鼎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

    《倫理學》,邱振訓譯。臺北:五南,2010年。

    二手研究

    Gilles Deleuze, Spinoza et le problème de l’expression, Paris, Minuit, 1968.

    ----, Spinoza: philosophie pratique, Paris, Minuit, 1981.

    Aurelia Armstrong, Keith Green and Andrea Sangiacomo (ed.), Spinoza and Relational Autonomy,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19.

    Moira Gatens (ed.), Feminist Interpretation of Benedict Spinoza, University Park: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9.

    Chantal Jaquet, L’unité du corps et de l’esprit. Affections, actions et passions chez Spinoza, Paris : PUF, 2004.

    –––, Les expressions de la puissance d’agir chez Spinoza, Paris : Publication de la Sorbonne, 2005.

    Matthew Kisner, Spinoza on Human Freedom: Reason, Autonomy and the Good Lif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Mathew J. Kisner and Andrew Youpa (ed.), Essays on Spinoza’s Ethical Theo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Alexandre Matheron, Individu et communauté chez Spinoza, Paris, Minuit, 1988.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