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研讀伯納德威廉斯的《羞恥與必然性》

Course Name: Reading on Bernard Williams' Shame and Necessity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2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伯納德·威廉斯 (1929—2003) 是英國道德哲學家,被《泰晤士報》稱為「他那個時代中最傑出、最重要的英國道德哲學家」。他的著作包括《個人問題》(Problems of the Self,1973年)、《道德運氣》(Moral Luck,1981年)、《倫理學和哲學的邊界》(Ethics and the Limits of Philosophy,1985年)、《真理與真誠》(Truth And Truthfulness: An Essay In Genealogy,2002年)等,曾為瑪塔納絲寶(Nussbaum) 所推崇。本學期欲研讀他在1993年的著作:《羞恥與必然性》(Shame and Necessity)。該書在目前哲學界討論羞恥的議題方面被廣泛參考。威廉斯在此書主要引用希臘悲劇的詩人,連接到相關的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討論人行為的能動性 (agency) 與責任、多來自外在的羞恥是否與自律的罪責意識相衝突、來自個人家庭背景的身份必然性與自然性之衝突或協調、以及超自然的命運必然性與人的自由的關係。我們從西方哲學的這些議題出發來研讀討論,也將適時關聯到中國哲學相關的文獻來討論。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練習深度之閱讀與掌握問題的能力,關注與西方近代道德哲學不同面向的研究,蒐尋與當代西方及中國傳統的倫理討論相近的西方古典文獻,對於目前學界與社會蔚為風氣的「羞恥」議題討論,從深度的哲學與悲劇文學層面來探究。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週次

    Week

    課程主題

    Topic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Content and Reading Assignment

    教學活動與作業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Homework

    學習投入時間

    Student workload expectation

    課堂講授

    In-class Hours

    課程前後

    Outside-of-class Hours

    1

    課程介紹與規劃

    課程的目的與內容,同學報告的安排

    授課老師講解、討論

    3小時

    4小時

    2

    第一章: 古代的解放

    《羞恥與必然性》(Shamme and Necessity) 頁1-20; pp. 1-20:

    1. 古希臘與現代的近似性與差異性
    2. 進步主義的批判

    授課老師講解、討論

    3小時

    4小時

    3

    1. 羞恥為罪責所取代是否進步
    2. 復原希臘的想法:對悲劇的追問

    授課老師講解、討論

    3小時

    4小時

    4

    第二章:能動性的核心

    荷馬的人物是否為行動者的問題 (頁21-53; pp. 21-49):

    1. 自我
    2. 靈魂與身體

    同學研讀講解、討論

    3小時

    4小時

    5

    1. 意願
    2. 意圖
    3. 自制

    同學研讀講解、討論

    3小時

    4小時

    6

    第三章:確認責任

    荷馬之關於責任問題 (頁54-81; pp. 50-74):

    1. 意圖、有責任/原因 (aitia)、狀態、回應的關聯

    同學研讀講解、討論

    3小時

    4小時

    7

    1. 俄狄浦斯王》為例說明

    同學研讀講解、討論

    3小時

    6小時

    8

    第四章:羞恥與自律

    頁82-113; pp. 75-102

    索福克勒斯的英雄之「必須」與康德義務之「必須」的差異

    1. 古希臘裡的美德:勇敢、正義、羞恥
    2. 羞恥的意涵

    同學研讀講解、討論

    3小時

    6小時

    9

    1. 恐懼、憤怒與羞恥
    2. 罪責的概念

    同學研讀講解、討論

    3小時

    6小時

    10

    第五章:必然的身份

    頁114-141; pp. 103-129

    1. 取決於機運的人的生活、倫理身份         
    2. 奴隸制與女性地位為例

    同學研讀講解、討論

    3小時

    6小時

    11

    1. 亞里斯多德的觀點
    2. 必然身份與生物學自然與自由的關係

    同學研讀講解、討論

    3小時

    6小時

    12

    第六章:可能性、自由與權力

    頁142-182; pp. 130-167

    1. 超自然的必然性
    2. 《阿伽門農》為例說明

    同學研讀講解、討論

    3小時

    6小時

    13

    1. 俄瑞斯忒亞》為例說明
    2. 俄狄浦斯王》為例說明
    3. 運氣 (tuche)、形而上的自由、

    同學研讀講解、討論

    3小時

    6小時

    14

    1. 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康德、黑格爾的回應

    同學研讀講解、討論

    3小時

    6小時

    15

    羞恥與敬畏

    良知與羞恥問題 (《讓出空間與敬畏作為公共領域價值的基礎》,頁42-53; 81-93)

    同學研讀講解、討論

    3小時

    6小時

    16

    從「羞恥」到「敬畏」(同揭書,頁125-143)

    同學研讀講解、討論

    3小時

    6小時

    17

    中國哲學裡的羞恥與敬畏

    儒家與新儒家的討論羞恥與敬畏 (孟子、荀子、唐君毅、安樂哲等)(同揭書,頁147-163)

    同學研讀講解、討論

    3小時

    6小時

    18

    結論

     

    授課老師講解、討論

    3小時

    4小時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30%

    講述 Lecture

    30%

    討論 Discussion

    4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上課出席與參與情形20%,期中報告20%,期末報告4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Williams, Bernard. Shame and Necessity. Berkeley/Los Angeles/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

    伯納德·威廉斯著(吳天岳譯):《羞恥與必然性》,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1月。

    汪文聖:《讓出空間與敬畏作為公共領域的價值基礎》,北市:時報出版社,:2022年。

    汪文聖:〈從良知概念來看海德格的倫理學〉,《中山人文學報》,第55卷,2023年7月,頁71-86。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書名 Book Title 作者 Author 出版年 Publish Year 出版者 Publisher ISBN 館藏來源* 備註 Note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