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2024年將是康德誕辰300週年。沒有人會否認康德是哲學現代性最重要的靈感來源。即使在後現代時代,而且在我們今天,哲學家和普通讀者仍在繼續努力釐清康德先驗觀念論的意義。在本課程中,我們將從跨文化的角度對康德哲學進行稍微不同的審視。康德常常被視為歐洲思想在主體性思想發展的漫長歷程中的頂峰;但今天怎麼可能從當代的、批判的和非歐洲中心的角度來重建康德式的哲學理論呢?本課程將先介紹康德的哲學計畫,然後主要從道德哲學的角度對於其理論潛力進行反思。課程讀物將包括康德的原典,但也包括東方哲學資源(牟宗三、勞思光等)。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將有三個目標:第一,從哲學史的角度來釐清康德哲學在東亞的接受的主要面向;第二,梳理康德道德哲學內在邏輯,並且澄清其核心哲學問題;第三,說明跨文化哲學視野下康德理論的哲學意義。本課程另一目標在於,培養同學的研究能力以及寫作能力,使同學對於道德哲學以及哲學史的議題進行分析和批。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1 課程介紹
2 康德的形上學:超驗觀念論(1)
3 康德的形上學:超驗觀念論(2)
4 康德的道德哲學(1)
5 康德的道德哲學(2)
6 康德的道德哲學(3)
7 康德的道德哲學(4)
8 康德在東亞
9 牟宗三的形上學; 牟宗三的道德哲學(1)
10 牟宗三的道德哲學(2)
11 牟宗三的道德哲學(3)
12 勞思光的新康德主義:道德哲學
14 勞思光的新康德主義:文化哲學(1)
15 勞思光的新康德主義:文化哲學(2)
16 期末報告發表會
17 自主學習
18 自主學習
平時表現:40%
期末報告:60%
Textbook & References
一、指定書目
講義
二、參考書目
1.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學生書局,2015。
2. 牟宗三,《康德的道德哲學》,台北:台灣大學,2016。
3. 李明輝,《康德哲學在東亞》,台北:聯經出版社,2018。
4. 李明輝,《儒家與康德(增訂版)》,台北:聯經出版社,2018。
5. Kant, Immanuel,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transl. by Mary Grego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 (revised edition);
6. Allison, Henry E., Kant's Transcendental Idealism: An Interpretation and Defense, Yale University Press (revised, expanded edition), 2004;
7. Billioud, Sébastien, Thinking Through Confucian Modernity. A Study of Mou Zongsan’s Moral Metaphysics, Leiden: Brill, 2011;
8. Wood, Allen W., Kantian Eth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9. Kurtz, Joachim, "Domesticating a Philosophical Fiction -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Immanuel Kant's 'Things in Themselves'", Concept and Communication, No. 7 (June 2011), pp. 165-202;
書名 Book Title | 作者 Author | 出版年 Publish Year | 出版者 Publisher | ISBN | 館藏來源* | 備註 No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