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教育社會學專題研究

Course Name: Seminar on Sociology of Education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2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有關教育社會學性質的探討與論戰一直不斷。因此,各種教授方法與見解迥異。所以,此一課程並不具對各學派與理論之間兼容並蓄的野心,或試圖尋求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的一般通則,而是培養修課同學具備對於社會科學研究與觀察的初步理論視野,使其能有基本的知識結構來判斷所面臨的社會結構與教育場域互動的問題,進而解析社會發展與社會生活範疇,詮釋政治行為與政治參與,理解個體和結構之間的關係,尊重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發展,並且能透過全球發展脈動,回歸認識台灣的主體方向。社會結構下不同理論的探索與教育議題,貫穿本學期各週進度的主軸議題,應此修課同學的理論探索與思辯能力將是本門課要求的重點。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1. 能以社會學理論分析相關教育趨勢與議題內涵。

    2. 能熟悉批判教育學的應用以及相關代表人物對教育之影響。

    3. 能以全球化角度理解教育發展趨勢與脈絡,並反映在論文研究之上。

    4. 能熟悉社會科學領域之經典著作並與所學進行對話。

    5. 能具備洞悉教育社會學相關學術研究並進行評論之能力。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週次

    Week

    課程主題

    Topic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Content and Reading Assignment

    教學活動與作業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Homework

    學習投入時間

    Student workload expectation

    課堂講授

    In-class Hours

    課程前後

    Outside-of-class Hours

    1

    2/29

    導論

    本課相關課程用書

    本學期上課與

    討論方式說明

    3

    2

    2

    3/7

    結構功能

    衝突理論

    詮釋理論

    I

    Emile Durkeim

     

    教育社會學:理論、經驗

    與應用 Ch1-3.

    Education, globalization & social change

    (pp.76-88)

    教師講授討論

    1. 為什麼要有理論?
    2. 理論之於教育研究的角色為何?
    3. 理論的分類與應用。

    3

    9

    3

    3/14

    結構功能

    衝突理論

    詮釋理論

    II

    Pierre Bourdieu

    教育社會學:理論、經驗

    與應用 Ch1-3.

     

    Education, globalization & social change

    (pp.105-118)

    教師講授討論

    1. 為什麼要有理論?
    2. 理論之於教育研究的角色為何?
    3. 理論的分類與應用。

    4

    3/21

    結構功能

    衝突理論

    詮釋理論

    III

    Fazal Rizvi & Bob Lingard

     

    教育社會學:理論、經驗

    與應用 Ch1-3.

     

    Education, globalization & social change

    (pp.247-260)

    教師講授討論

    1. 為什麼要有理論?
    2. 理論之於教育研究的角色為何?
    3. 理論的分類與應用。

    5

    3/28

    批判理論

    女性主義

    教育機會均等

    Martin Carnoy

    教育社會學:理論、經驗

    與應用 Ch4-6.

     

    Education, globalization & social change

    (pp.371-380)

    教師講授討論

    1. 多元的教育
    2. 教育公平
    3. 教育機會

    6

    4/11

    批判理論

    女性主義

    教育機會均等

    II

    Philp Brown

    教育社會學:理論、經驗

    與應用 Ch4-6.

     

    Education, globalization & social change

    (pp.381-397)

    教師講授討論

    1. 多元的教育
    2. 教育公平
    3. 教育機會

    7

    4/18

    批判理論

    女性主義

    教育機會均等

    III

    Sally Power & Geoff Whitty

    教育社會學:理論、經驗

    與應用 Ch4-6.

     

    Education, globalization & social change

    (pp.446-453)

    教師講授討論

    1. 中產階級與教育
    2. 教育政策的遷移

    8

    4/25

    階級

    性別

    族群

    Michael Apple

    教育社會學:理論、經驗

    與應用 Ch7-9.

     

    Education, globalization & social change

    (pp.468-489)

    教師講授討論

    1. 新自由主義
    2. 後現代性
    3. 誰的教育才是教育
              3

    9

    5/2

    階級

    性別

    族群

    II

    Paul Willis

    教育社會學:理論、經驗

    與應用 Ch7-9.

     

    Education, globalization & social change

    (pp.507-523)

    教師講授討論

    1. 教育是誰的工具
    2. 弱勢者的聲音
    3. 教育的主體性

        10

       5/9

                                                           期  中  考  試

    11

    5/16

    階級

    性別

    族群

    III

    Carlos Torries

    教育社會學:理論、經驗

    與應用 Ch7-9.

     

    Education, globalization & social change

    (pp.537-556)

    教師講授討論

    1. 多元文化教育
    2. 什麼是公民
    3. 學校教育的角色

    12

    5/23

    學校組織文化

    教師角色專業

    青少年文化

    I

    Michael Young

     

     

    教育社會學:理論、經驗

    與應用 Ch10-12.

     

    Education, globalization & social change

    (pp.734-741)

    教師講授討論

    1. 學校的角色
    2. 教師的角色
    3. 課程的角色

    13

    5/30

    學校組織文化

    教師角色專業

    青少年文化

    II

    Simon Marginson

    教育社會學:理論、經驗

    與應用 Ch10-12.

     

    Education, globalization & social change

    (pp.893-908)

    教師講授討論

    1. 大學的角色
    2. 知識分子的角色

    14

    6/6

      HERA

    15

    6/13

    課程的分析

    教育改革

    科技與教育

    I

    Karen Mundy & Lynn Murphy

    教育社會學:理論、經驗

    與應用 Ch13.14.16

     

    Education, globalization & social change

    (pp.991-1015)

    教師講授討論

    1. 教育的未來性
    2. 新自由主義的興衰
    3. 新管理主義的影響

    16

    6/20

    課程的分析

    教育改革

    科技與教育

    II

    Lynn Davies

    教育社會學:理論、經驗

    與應用 Ch13.14.16

     

    Education, globalization & social change

    (pp.1029-1038)

    教師講授討論

    1. 教育的未來性
    2. 新自由主義的興衰
    3. 新管理主義的影響

    3

    9

    17

    期末報告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60%

    講述 Lecture

    20%

    討論 Discussion

    2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1. 期中考試:30%

    2. 期末報告:40%

    3. 課堂出席與表現:20%

    4. 小組討論:1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1. 陳淑敏與許殷宏主編(2023). 教育社會學:理論、經驗與應用。高教出版。
    2. Lauder, H., Brown, P., Dallabough, J. A., & Halsey, A. H. (2006). Education, globlalization & social change. Oxford Press.
    3. 方永泉(譯)(2004)。受壓迫者教育學。台北: 巨流。
    4. Apple, M. (2003). The state and the politics of knowledge. New York: Routledge.
    5. Halsey, A.H., Lauder, H., Brown, P., & Well, A.S. (2001). Education, culture, economy, and society.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 陳榮政(2019)。教育行政與治理:新管理主義的觀點。台北:學富。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書名 Book Title 作者 Author 出版年 Publish Year 出版者 Publisher ISBN 館藏來源* 備註 Note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