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之整體設計,以下列數議題為主:
1、 方法?方法論?
2、 歷史方法論及其相關問題
3、 科學哲學與客觀知識
4、 社會理論中的結構
5、 文學理論的省思
6、 考古學、人類學的應用與侷限
能力項目說明
希望透過方法與方法論之思考,並參考各學門之相關討論,培養研究生以分析的角度,進行古典文獻的現代研究。
1、提升文獻詮釋能力
2、習得研究方法的運用與批判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週次Week | 課程主題Course Theme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Content and Reading Assignment | 教學活動與作業Activity and Homework | 學習投入時數Estimated time devoted to coursework per week | |
---|---|---|---|---|---|
課堂講授Lecture Hours | 課程前後Preparation Time | ||||
1 |
課程說明──治學與研究 |
錢賓四致信余英時〈論學書簡〉 |
學習活動:討論何謂學者與研究 課後作業:思考以薩˙柏林的「狐狸」與「刺蝟」兩類型學者 |
3.0 |
4.5 |
2 |
何謂方法?何謂方法論? |
閱讀黃進興〈論「方法」及「方法論」〉 |
學習活動:討論何謂方法論 課後作業:分析不同學科的知識典範與方法進路 |
3.0 |
4.5 |
3 |
何謂方法?何謂方法論? |
閱讀黃進興〈論「方法」及「方法論」〉 |
學習活動:討論何謂方法論 課後作業:分析不同學科的知識典範與方法進路 |
3.0 |
4.5 |
4 |
詮釋如何而可能? |
閱讀張鼎國〈「較好的」還是「不同地」理解〉 |
學習活動:討論人文學知識的內涵,辨明其與客觀知識的關係,掌握當代詮釋學的基礎問題與流派 課後作業:思考人文學的邊界,分析古典文獻詮釋與現代詮釋學的關係,反省學科差異與詮釋模式的不同 |
3.0 |
4.5 |
5 |
詮釋如何而可能? |
閱讀張鼎國〈「較好的」還是「不同地」理解〉 |
學習活動:討論人文學知識的內涵,辨明其與客觀知識的關係,掌握當代詮釋學的基礎問題與流派 課後作業:思考人文學的邊界,分析古典文獻詮釋與現代詮釋學的關係,反省學科差異與詮釋模式的不同 |
3.0 |
4.5 |
6 |
典範是什麼?知識型態是什麼? |
傅大為〈科學革命的結構:導言:科學的哲學發展始終的孔恩〉 |
學習活動:討論知識型態的要素,分析典範與學派的內涵 課後作業:閱讀蒯因的 The Web of Belief |
3.0 |
4.5 |
7 |
心理與傳記、團體、家族 |
閱讀馬茲利希〈對目前心理史學發展的回顧〉 |
學習活動:討論個人傳記、家族、時代團體的形成及其意義 課後作業:請思考年譜的學術價值與意義 |
3.0 |
4.5 |
8 |
思想史、哲學史、觀念史 |
閱讀黃俊傑〈思想史方法論的兩個側面〉 |
學習活動:討論思想史、觀念史、哲學史的定義 課後作業:思考勞思光「基源問題研究法」的意義 |
3.0 |
4.5 |
9 |
分組報告 |
請就閱讀分析之學位論文進行分析,包括如下幾個方向:1、題目。2、問題意識。3、研究方法。4、文獻分析。5、章節結構。6、註解與參考書目 |
學習活動:就上述幾個問題進行報告,並接受提問討論 課後作業:請修改原報告 |
3.0 |
4.5 |
10 |
分組報告 |
請就閱讀分析之學位論文進行分析,包括如下幾個方向:1、題目。2、問題意識。3、研究方法。4、文獻分析。5、章節結構。6、註解與參考書目 |
學習活動:就上述幾個問題進行報告,並接受提問討論 課後作業:請修改原報告 |
3.0 |
4.5 |
11 |
分組報告 |
請就閱讀分析之學位論文進行分析,包括如下幾個方向:1、題目。2、問題意識。3、研究方法。4、文獻分析。5、章節結構。6、註解與參考書目 |
學習活動:就上述幾個問題進行報告,並接受提問討論 課後作業:請修改原報告 |
3.0 |
4.5 |
12 |
分組報告 |
請就閱讀分析之學位論文進行分析,包括如下幾個方向:1、題目。2、問題意識。3、研究方法。4、文獻分析。5、章節結構。6、註解與參考書目 |
學習活動:就上述幾個問題進行報告,並接受提問討論 課後作業:請修改原報告 |
3.0 |
4.5 |
13 |
分組報告 |
請就閱讀分析之學位論文進行分析,包括如下幾個方向:1、題目。2、問題意識。3、研究方法。4、文獻分析。5、章節結構。6、註解與參考書目 |
學習活動:就上述幾個問題進行報告,並接受提問討論 課後作業:請修改原報告 |
3.0 |
4.5 |
14 |
分組報告 |
請就閱讀分析之學位論文進行分析,包括如下幾個方向:1、題目。2、問題意識。3、研究方法。4、文獻分析。5、章節結構。6、註解與參考書目 |
學習活動:就上述幾個問題進行報告,並接受提問討論 課後作業:請修改原報告 |
3.0 |
4.5 |
15 |
分組報告 |
請就閱讀分析之學位論文進行分析,包括如下幾個方向:1、題目。2、問題意識。3、研究方法。4、文獻分析。5、章節結構。6、註解與參考書目 |
學習活動:就上述幾個問題進行報告,並接受提問討論 課後作業:請修改原報告 |
3.0 |
4.5 |
16 |
分組報告 |
請就閱讀分析之學位論文進行分析,包括如下幾個方向:1、題目。2、問題意識。3、研究方法。4、文獻分析。5、章節結構。6、註解與參考書目 |
學習活動:就上述幾個問題進行報告,並接受提問討論 課後作業:請修改原報告 |
3.0 |
4.5 |
17 |
分組報告 |
請就閱讀分析之學位論文進行分析,包括如下幾個方向:1、題目。2、問題意識。3、研究方法。4、文獻分析。5、章節結構。6、註解與參考書目 |
學習活動:就上述幾個問題進行報告,並接受提問討論 課後作業:請修改原報告 |
3.0 |
4.5 |
18 |
分組報告 |
請就閱讀分析之學位論文進行分析,包括如下幾個方向:1、題目。2、問題意識。3、研究方法。4、文獻分析。5、章節結構。6、註解與參考書目 |
學習活動:就上述幾個問題進行報告,並接受提問討論 課後作業:請修改原報告 |
3.0 |
4.5 |
一、期末報告:50%
二、平時成績:1、分組報告:40% 。2、課堂討論:10%
【期末報告尺規】
以50%為成績基礎,評分(以百分計)原則為:
文獻分析貧乏、結構混亂、論述不清:50-70分
文獻分析平實、結構鬆散、論述寬泛:70-85分
文獻分析深入、結構完整、論述正確:85-100分
【分組報告尺規】
報告組織嚴謹程度:25%
報告內容豐富程度:25%
報告內容專精程度:25%
口語表達溝通程度:25%
1、 孔恩(Thomas.Kuhn):《科學革命的結構》(台北:允晨出版社,1985)
2、 王弘五譯:《哲學講話》(台北:鵝湖出版社,1988)
3、 卡爾?波普爾(Karl.R.Popper)《客觀知識》(台北:結構群,1989)
4、 卡西勒(E.Cassirer)《語言與神話》(台北:桂冠出版社,1990)
5、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華世出版社,1980)
6、 吳光明:《歷史與思考》(台北:聯經出版社,1991)
7、 李天命:《語理分析的思考方法》(台北:鵝湖出版社,1983)
8、 李正治編:《政府遷臺以來文學研究理論與方法之探索》(台北:學生書局,1988)
9、 拉卡拖斯(Imre lakatos)編:《批判與知識的增長》(台北:桂冠出版社,1993)
10、林慶彰:《學術論文寫作指引》(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6)
11、胡昌智:《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出版社,1988)
12、唐納:(J.H.Turner)《社會學理論的結構》(台北:桂冠出版社,1985)
13、黃宣範:《語言哲學》(台北:文鶴出版社,1983)
14、黃進興、康樂主編:《歷史學與社會科學》(台北:華世出版社,1981)15、黃進興:《歷史主義與歷史理論》(台北:允晨出版社,1992)
16、黃俊傑編:《歷史方法論叢》(台北:學生書局,1984)
17、張光直:《中國考古學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社,1995)
18、勞思光:《思想方法五講》(香港:文光出版社,1958)
19、劉若愚:《中國文學理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95)
20、Terry Eagleton著、吳新發譯:《文學理論導讀》(台北:書林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