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出版文化研究日漸為學者關注,然在日本卻是一行之多年的傳統研究領域,此在於日本擁有龐大的中國古籍善本(統稱漢籍)以及完善的漢籍目錄供學者使用之故。知識旅行者不僅是人,書籍在買售商業行為下遠赴異國,尤其是因一海之隔難與中國直接交流的江戶日本,更可謂完全依賴承載漢籍的中國商船吸取新知,形成「無聲的漢籍世界」。
本課程以主題分,所論國家包含日本、朝鮮、安南,時代從宋朝至清朝。上課除教師授課、同學報告外,若時間允許,會增加藏書家目錄翻譯,培養同學基礎文獻知識。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
1.擁有綜合分析之研究能力
2.掌握現今學術發展趨勢
3.學習多元研究方法
學習成效
1.能清楚歸納、辨析漢籍版本
2.了解主要藏書家與其目錄
3.對東亞書物傳播有一整體認知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週次 課程內容
第1週 出版與傳統學術
第2週 士階層與出版人
第3週 特殊的存在:明朝的藩王與日本的藩主
第4週 元朝與朝鮮半島出版
第5週 僧侶出版
第6週 書肆出版活動:京都
第7週 放假
第8週 書肆出版活動:大坂
第9週 書肆出版活動:江戶(東京)
第10週 讀者的立場:讀書與學習
第11週 禁書問題與發展
第12週 學生報告
第13週 學生報告
第14週 學生報告
第15週 學生報告
第16週 學生報告
第17週 自主學習
第18週 自主學習
1.課堂表現(含出席率)與平時作業:50%
本課程十分重視出席與課堂表現。上課睡覺者視同缺席,滑手機者扣分,即使請假亦不可超過三次。評分原則如下:
缺席一次者:70-80分
缺席二次者:60-70分
缺席三次以上:0-59分
2.主題報告:50%
為個人報告形式,分口頭、書面報告。每位同學皆需參加兩種形式報告,書面報告於最後一次授課時繳交。評分原則如下(以百分計):
抄襲、文不對題或缺交:0分
內容貧乏,條理紊亂者:1-59分
內容單薄,條理鬆散者:60-80分
內容充實,條理清晰者:81-100分
大木康:《明清文学の人びとー職業別文学誌》,東京:研文出版,2004年。
大木康:《明末江南の出版文化》,東京:創文社,2008年。
大木康:《中国明末のメディア革命》,東京:刀水書房,2009年。
大塚秀高:《増補中国通俗小説書目》,東京:汲古書院,1987年。
孫楷第:《日本東京所見中國小説書目:附大連圖書館所見中國小説書目》,台北:鳳凰出版社,1974年。
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説書目》,台北:鳳凰出版社,1974年。
上里春生:《江戶書籍商史》,東京:名著刊行會,1976年。
大庭脩:《江戸時代における唐船持渡書の研究》,吹田: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1967年。
大庭脩:《漢籍輸入の文化史》,東京:研文出版,1997年。
小林善八:《日本出版文化史》,東京:青裳堂書店,1978年。
中野三敏:《江戸の出版》,東京:ぺりかん社,2005年。
井上進:《中国出版文化史-書物世界と知の風景》,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社,2003年。
今田洋三:《江戸の禁書》,東京:吉川弘文館,2007年。
石崎又造:《近世日本に於ける支那俗語文學史》,東京:清水弘文堂書店,1967年。
宗政五十緒:《近世京都出版文化の研究》,京都:同朋舎,1982年。
岡野他家夫:《日本出版文化史》,東京:原書房,1981年。
弥吉光長:《出版の起源と京都の本屋》,東京:ゆまに書房,1988年。
林董一:《近世名古屋商人史の研究》,中部經濟新聞社,1966年。
長澤規矩也:《長澤規矩也著作集》,東京:汲古書院,1982-1989年。
麻生磯次:《江戶文學と中國文學》,東京:三省堂,1955年。
鈴木健一:《浸透する教養—江戸の出版文化という回路》,東京:勉誠出版,2014年。
德田武:《江戶漢學の世界》,東京:ぺりかん社,1990。
慶應義塾大学附属研究所斯道文庫編:《江戶時代書林出版書籍目錄集成》,東京:井上書房,1962-1964年。
橫田冬彥:《異文化交流史の再檢討-日本近代の〈經驗〉とその周辺》,東京:平凡社,2011年。
Gordon R Foxall・Ronalg E Goldsmith・Stephen Brown “Consumer Psychology for Marketing”(Routledge、1994年)
Lucille Chia “Printing for Profit-The Commercial Publishers of Jianyang、Fujian (11th-17th Centuries)”(Cambridge、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for the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 Distribut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