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中國文學與變動書寫:以詩賦為中心

Course Name: Chinese Literature and Mobile Writing : Focus on Poetry and Tsfu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1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課程旨要

      本課程主要以中國古典文學裡之詩賦書寫為中心,並旁及相關韻文或駢文等等體類之結合與對照,探索其中攸關 「變動」此一基本概念及其涵攝意涵的多元性書寫與多面向質素,至於本課程命題中之變動一詞,於此既涵蓋源自外在的一般所謂世變與事變等學術文化慣用概念外,更進而關注其中運用詩賦書寫的作者,據此所牽動與感發之諸多內在心靈介面的情變波動與創作脈絡,尤其於此所牽動的內外思辨.書寫對話及其情志應變脈動;此外本課程亦特別關注詩賦文學裡相關文本或譜系之間,彼此前後攸關的書寫承傳與其前後變動之書寫現象。植基於上述思考,作為建構本課程的三大主要審視向度,其中主要聚焦詩賦文學裡攸關文本書寫與內外變動二者之間,彼此縱橫交錯與情志經緯的文學網絡,並由此所集中體現於世變.情變.文變三者合一的重要變動意涵,進而藉此展開中國詩賦文學世界另一深待觀看與探索的閱讀風景與研究視域。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1.藉由詩賦文體的淵源與書寫流變,及其歷史經典的重新審視,探索詩賦在中國文學史上特殊的的價值與貢獻。

    2.藉由詩賦與中國文學其他文學體類的合體與跨界,洞鑑詩賦與中國文學的文本互動與流動之內在審美牽動。

    3.藉由詩賦文體的審美取向與變動向度,重新詮釋中國文學的文學自覺與嬗變關鍵,從而對詩賦在中國文學史的地位重新評估與商榷。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第一週  課程導論與研討步驟與方法之說明

     第一階段  4-5週   詩賦書寫與世變介面

    *經典作家.作品之示範與講解 
    *相關學術議題之閱讀與討論 
    *學生專題報告之演練與討論.講評 

    第二階段  4-5週  詩賦書寫與情變介面

    *經典作家.作品之示範與講解 
    *相關學術議題之閱讀與討論 
    *學生專題報告之演練與討論.講評

     

    第三階段  4-5週  詩賦書寫與文變介面

    *經典作家.作品之示範與講解 
    *相關學術議題之閱讀與討論 
    *學生專題報告之演練與討論.講評

    期末週  本學期課程與相關研究之討論.回顧與展望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35%

    講述 Lecture

    50%

    討論 Discussion

    15%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成績考核方式 

    專題報告 考核50% 
    平時學習(平時出缺席.討論)考核5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課堂提供訊息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