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閩客語比較專題研究

Course Name: Seminar on Comparative Studies of Min and Hakka Languages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1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名為【閩客語比較專題研究】,課程的主要內容是從共時與歷時比較的觀點,對閩語和客語進行範圍廣泛而議題深入的研究。現代漢語屬於漢藏語系漢語支,底下有若干重要分支,這些分支風貌各異,其中閩語和客語更是臺灣重要的本土語言,使用人口多,與其他漢語分支相較而言,研究也更細緻。本課程從比較的觀點探討閩語和客語,進行漢語分支比較的方式,可以採取不同的尺度。例如二十世紀以來漢語方言的研究,通常使用中古音系(《切韻》框架以及韻圖四十三轉、十六攝系統等)作為參照系統。這個方式可以很快地看出現代漢語某方言與中古音系之間的對應關係。這是第一種尺度。第二種尺度則是直接比較現代漢語系語言,透過同源詞所呈現的規則對應,由下而上地建構原始語的面貌。本課程一方面將從經典的歷史語言學比較方法入手,另一方面也介紹中古切韻─現代漢語尋求對應的操作方式。以期從實際操作中,了解歷史語言學比較方法的科學性與嚴謹性,同時從漢語比較的觀點對西方歷史語言學的觀念與方法提供反饋,進而深化其理論基礎。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本課程之課程目標為:

    1.了解現代閩客語的共時語言現象;

    2.了解現代閩客語的歷時語言發展;

    3.以嚴謹的比較方法從事閩客語的比較研究。

    本課程之學習成效為:

    1.掌握上個世紀以來閩客語相關之學術基礎及發展;

    2.認識現階段學術界對閩客語比較研究的最新成果;

    3.熟悉歷史語言學的研究方法並運用於閩客語研究。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請選修本課程之同學,於選課完成後致函授課教師,以利寄發第一到二週之閱讀資料。

    109學年度下學期於2/19(週一)開學,本課程之時間為週二。

    暫擬進度,依正式選課同學之具體需求可有若干調整。

    第1週 02/20 課程要求:歷史語言學相關資料研讀。(本週提供基礎篇章自主閱讀,同學無須到課)

    第2週 02/27 歷史語言學簡介一:比較方法。課程要求:Historical Linguistics專書篇章閱讀。本週正式上課

    第3週 03/05 歷史語言學簡介二:內部構擬。課程要求:Historical Linhuistics專書篇章閱讀。

    第4週 03/12 歷史語言學與漢語歷史音韻學。課程要求:漢語音韻學及聲韻學專書篇章閱讀。

    第5週 03/19 現代閩語共時音韻。課程要求:各閩語重要次方言的音韻結構介紹。

    第6週 03/26 現代閩語歷時音韻。課程要求:現代閩語與中古音系的對應及歷史音韻比較。

    第7週 04/02 漢語音韻史與閩語時間層次。課程要求:相關論文研讀。

    第8週 04/09 閩語詞彙及語法的共時比較。課程要求:相關論文研讀。

    第9週 04/16 閩語歷時語法與漢語語法史。課程要求:相關論文研讀。

    第10週 04/23 現代客語共時音韻。課程要求:客語各重要次方言音韻系統簡介。

    第11週 04/30 現代客語歷時音韻。課程要求:現代客語與中古音系的對應及歷史音韻比較。

    第12週 05/07 客語詞彙與語法的共時比較。課程要求:相關論文研讀。

    第13週 05/14 客語歷時語法與漢語語法史。課程要求:相關論文研讀。

    第14週 05/21 方言本字研究的觀念與方法。課程要求:相關論文研讀。

    第15週 05/28 現代閩客語本字研究舉例。課程要求:相關論文研讀。

    第16週 06/04 現代閩客語語法比較研究舉例。課程要求:相關論文研讀。

    第17週 06/11 課程要求:期末報告撰寫。(本週為自主總整學習,同學無須到課)

    第18週 06/18 選課同學期末研究成果報告。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50%

    講述 Lecture

    15%

    討論 Discussion

    1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5%

    數位學習 E-learning

    20%

    其他: Others: 研讀論文撰寫摘要及評述,上課時繳交並輪流上台導讀。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評量項目:

    1.課堂表現:含出席、課前研讀、隨堂報告、提問討論以及期末口頭發表。50%

    2.期末報告。50%

    §期末書面報告相關說明:

    A.架構分明、論述清晰、議題明確─90以上。

    B.架構一般、論述一般、資料匱乏─89-80。

    C.體例、架構紊亂、論述低落、資料空泛─80以下。

    D.抄襲者─0分。

    ★★★ 期末論文若屬於A或B+者,將詢問學生意願,將期末報告修改後推薦參加語言學領域相關論文競賽。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閱讀文獻舉要

    [歷史語言學]

    Campbell, Lyle. 2013. Historical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s.: The MIT Press.

    Crowley, Terry and Claire Bowern. 2010. An Introduction to Historical Linguistics.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ox, Anthony. 1995. Linguistic reconstruction :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 Oxford,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閩語]

    Norman, Jerry.1973. Tonal development in Min.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1 (2): 22-38.

    Norman, Jerry.1974. The initials of Proto-Min.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2: 27-36.

    Norman, Jerry. 1981. The Proto-Min finals. 《中央研究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語言與文字組》: 3574

    Norman, Jerry. 1979.Chronological strata in the Min dialects》。《方言》4268-274

    陳章太、李如龍. 1991.《閩語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楊秀芳.1982.《閩南語文白異讀的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楊秀芳.1991.《臺灣閩南語語法稿》。臺北:大安出版社。

    林倫倫.1996.《廣東閩方言語音研究》。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

    秋谷裕幸.2018.《閩東區寧德方言音韻史研究》。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客語]

    李如龍、張雙慶.1992. 《客贛方言調查報告》。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何耿鏞.1993.《客家方言語法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楊時逢.1957.《台灣桃園客家方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單刊第22種。

    楊時逢.1971.〈台灣美濃客家方言〉,史語所集刊第42本第3分:405-465

    橋本萬太郎1972 《客家語基礎語彙集》,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言語文化研究所。

    羅美珍、鄧曉華.1995.《客家方言》。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羅肇錦.1977.《瑞金方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肇錦.1985.《客語語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劉綸鑫.1999.《客贛方言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藍小玲.1999.《閩西客家方言》。廈門大學出版社。

    謝留文.2003.《客家方言語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

    [綜合論著]

    Norman, Jerry.1988. Chinese.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丁邦新、張雙慶編. 2002.《閩語研究及其與周邊方言的關係》。香港 : 中文大學出版社。

    丁邦新. 1970.《臺灣語言源流》。臺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丁邦新. 1998.《丁邦新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丁邦新. 2008.《中國語言學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丁邦新編.2007.《歷史層次與方言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何大安.1987.《規律與方向:變遷中的音韻結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何大安.2009.《漢語方言與音韻論文集》。作者自印。

    張光宇.2016.《閩客方言史稿》(增訂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光宇.2019.《漢語語音發展史:歷史語言學的理論與實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梅祖麟. 2000.《梅祖麟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梅祖麟. 2014.《漢藏比較暨歷史方言論集》。上海:中西書局。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