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劇目是劇種搬演能量的指標,在故事情節所提供的基底藍圖上,結合表演技藝與舞臺美術在劇場中實踐。這些劇目標誌著劇種發展的歷史光影,投射著劇種成長的生態環境,映照著當時藝界的交流網絡,體現著劇種藝術的演化變革,也滲透著觀眾品賞的審美趣味。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以臺灣當代戲曲劇作選讀與賞析為主題,從京劇、崑劇、豫劇、歌仔戲與布袋戲等劇種中,挑選創作及演出具代表性的劇本進行閱讀、賞析與討論,透視劇作探究未經修飾與框設的赤裸人性,挑戰傳統的觀念法則與價值標準,反映當下的流行思潮與社會議題,思考族群融合、女性意識、人文關懷、時代語境、性別認同與建構臺灣文化的主體性等文化意識與創作美學。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週次 Week |
課程主題 Topic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Content and Reading Assignment |
教學活動與作業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Homework |
學習投入時間 Student workload expectation |
|
|
課堂講授 In-class Hours |
課程前後 Outside-of-class Hours |
|||
1 |
戲史綜論 |
臺灣當代戲曲綜論 臺灣當代京劇史述、創作景觀與課題研究 |
PPT 影音教材
|
3 |
2 |
2 |
編劇技巧 |
編創、本土與詮釋—臺灣京豫創作分享 |
專題講座 |
3 |
1 |
3 |
劇作賞析 |
《戲曲劇本編創三部曲》、《表演創意夢想家》劇作賞析討論 |
PPT 劇作賞析 課堂討論 |
3 |
3 |
4 |
劇作賞析 |
《王安祈劇作選》、《絳唇純珠袖兩寂寞》、《水袖畫魂胭脂》劇作賞析討論 |
PPT 劇作賞析 課堂討論 |
3 |
3 |
5 |
移地教學 |
現代劇場觀劇 |
臺灣戲曲中心 國家戲劇院 臺北城市舞台 |
3 |
5 |
6 |
戲史綜論 |
臺灣當代崑豫劇史述、創作景觀與課題研究 |
PPT 影音教材
|
3 |
2 |
7 |
劇作賞析 |
《蓬瀛五弄》、《蓬瀛續弄》劇作賞析討論 |
PPT 劇作賞析 課堂討論 |
3 |
3 |
8 |
劇作賞析 |
《臺灣豫劇三部曲》、「豫莎劇三部曲」劇作賞析討論 |
PPT 劇作賞析 課堂討論 |
3 |
3 |
9 |
戲史綜論 |
臺灣當代歌仔戲史述、創作景觀與課題研究 |
PPT 影音教材
|
3 |
2 |
10 |
移地教學 |
外台民戲「活戲」采風 |
廟會劇場 |
3 |
5 |
11 |
劇作賞析 |
《拱樂社劇本集》劇作賞析討論 |
PPT 劇作賞析 課堂討論 |
3 |
3 |
12 |
劇作賞析 |
《精彩-好戲—歌仔戲劇本集》劇作賞析討論 |
PPT 劇作賞析 課堂討論 |
3 |
3 |
13 |
劇作賞析 |
《戲說說戲.內台口述劇本》、《牡丹花開》劇作賞析討論 |
PPT 劇作賞析 課堂討論 |
3 |
3 |
14 |
專題講座 |
當代歌仔戲「創新局」劇作賞析 |
傳藝金曲獎作最佳編劇、唐美雲歌劇團編劇陳建星 |
3 |
1 |
15 |
劇作賞析 |
《王友輝劇作選輯》、《願結無情遊》、《占斷是風流》劇作賞析討論 |
PPT 劇作賞析 課堂討論 |
3 |
3 |
16 |
戲史綜論 |
臺灣當代布袋戲史述、創作景觀與課題研究 |
PPT 影音教材
|
3 |
2 |
17 |
專題講座 |
布袋戲的家族記憶與當代符碼 |
真快樂掌中劇團行政總監及編劇柯世宏 |
3 |
1 |
18 |
劇作賞析 |
《亂世英雄傾國淚》《李天祿口述劇本集》劇作賞析討論 |
PPT 劇作賞析 課堂討論 |
3 |
3 |
1.王安祈《當代戲曲》(臺北:三民書局,2002.9)
2.王安祈〈性別政治與京劇表演文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
3.林鶴宜《臺灣戲劇史》(增修版)(臺北:台大出版社,2015)
4.陳芳主編《臺灣傳統戲曲》(臺北:學生書局,2004)
5.蔡欣欣《臺灣戲曲景觀》(臺北:國家出版社,2011.1)
6.劉慧芬:《戲曲劇本編創三部曲:原創、改編、修編》,臺北:文津,2010年。
7.張旭南:《戲曲編劇入門:表演.創意‧夢想家》,臺北:國立臺灣戲曲學院,2013年。
8.王安祈:《國劇新編:王安祈劇集》,臺北:文建會,1991年。
9.王安祈:《絳唇珠袖兩寂寞──京劇.女書》,新北:印刻,2008年。
10.王安祈:《水袖‧畫魂‧胭脂:劇本集》,臺北:獨立作家,2013年。
11.曾永義、周秦:《蓬瀛五弄》,臺北:國家,2016年。
12.曾永義:《蓬瀛續弄》,臺北:國家,2016年。
13.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豫劇團:《臺灣豫劇團:豫莎劇三部曲《天問》《量度》《約束》》,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15年。
14.邱坤良主編:《傳統歌仔戲輯錄‧歌仔戲卷‧拱樂社劇本》,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2001年。
15.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編輯:《精彩好戲─歌仔戲劇本集》,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11年。
16.蔡欣欣編著:《戲說‧說戲內台歌仔戲口述劇本》,宜蘭:傳統藝術中心,2005年。
17.蔡欣欣主編:《牡丹花開:廖瓊枝七十風華》,北縣: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2004年。
18.王友輝:《王友輝劇作選輯》,臺北:新銳文創,2022年。
19.施如芳:《願結無情遊:施如芳歌仔戲創作劇本集》,臺北:聯合文學,2010年。
20.李季紋:《占斷是風流:李季紋戲曲四種》,臺北:木蘭文化,2017年。
21.陳崇民:《亂世英雄傾國淚》,臺北:蔚藍文化,2021年。
22.李天祿口述、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中心編輯:《布袋戲:李天祿藝師口述劇本集》,臺北:教育部,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