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主要在探討現代文學史上的一個新的學術概念「民國文學」,分析其觀念、問題與方法。除了討論這個概念提出的背景與意義,也析論其時空框架與民國性,以與現代文學、台灣文學、華文文學等不同名詞展開對話。
民國文學不是單一的學術命題,不論從研究方法或視野上來看,它都必須涉及到民國的歷史、政治、經濟、教育、法律、文化、社會與思想等諸多領域,它必然是一個跨學科、跨地域、跨國別的學術視角,彼此之間的複雜關係說明了此一命題的豐富性與延展性。
本課題也可以延伸至東亞學術的範疇,同為亞洲的新興國家,日本、韓國與中華民國之間的政體、文化與文學比較,也在本課程的關注視野中,冀能打開學生的學術視角,引發許多新的構想與見解。
能力項目說明
1.對民國文學的思潮發展、歷史規律有深入認識,對代表作家及作品也有一定了解,並能與兩岸當代文學發展現況有所連結與參照。
2.培養對現代文學研究的理論、方法及史料的正確掌握與運用,進而具有獨立學術研究的能力。
3.從新的研究視野與觀念的引進,對既有的研究成果能有新的看法與解釋。
4.從文學史中體認時代社會的變遷、文化人的心態、立場選擇,進而對知識分子的當今使命與價值取向有深刻正確的理解。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1.授課內容與進度將依學生人數、上課時數做必要的調整。
2.每次上課3小時,以講述為主。等學期進行一段時間後,開始進行分組報告及討論。
週次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
教學活動與課前、課後作業 |
學生學習投入時間 (含課堂教學時數) |
1 |
第1講 民國文學研究的學科觀念 |
1.以講述為主 2.課後閱讀相關論文: 李怡〈民國機制:中國現代文學的一種闡釋框架〉 |
3 |
2 |
第2講 走進民國文學史的遼闊世界 |
1.以講述為主 2.針對課前閱讀相關論文1篇加以討論 王力堅〈「民國文學」抑或「現代文學」:評析當前兩岸學界的觀點交鋒〉 |
3+3 |
3 |
第3講 由古典走向現代的嬗變 |
1.以講述為主 2.針對課前閱讀相關論文1篇加以討論 3. 課後閱讀相關論文: 張堂錡〈從「民國文學的現代性」 到「現代文學的民國性」〉 |
3+3 |
4 |
第4講 舊瓶新酒: 黃遵憲的文學改革 |
1.以講述為主 2.針對課前閱讀相關論文1篇加以討論 3. 課後閱讀相關論文: 丁帆〈新舊文學的分水嶺:尋找被中國現代文學史遺忘和遮蔽了的七年1912-1919〉 |
3+3 |
5 |
第5講 鴛鴦蝴蝶派小說的爭議 |
1.以講述為主 2.針對課前閱讀相關論文1篇加以討論 3. 課後閱讀相關論文: 張福貴〈從意義概念返回到時間概念〉 |
3+3 |
6 |
第6講 五四驚雷,文學狂飆: 新文學革命運動的興起 |
1.以講述為主 2.針對課前閱讀相關論文1篇加以討論 3. 課後閱讀相關論文: 李怡〈大文學視野下的吳宓日記〉 |
3+3 |
7 |
第7講 誰主沉浮:文研會與創造社 |
1.以講述為主 2.針對課前閱讀相關論文1篇加以討論 3. 課後閱讀相關論文: 秦弓〈現代文學的歷史還原與民國史視角〉
|
3+2 |
8 |
第8講 悲情守望:民國文學史上的文化保守主義 |
1.以講述為主 2.針對課前閱讀相關論文1篇加以討論 |
3+3 |
9 |
第9講 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 |
1.以講述為主 2.針對課前閱讀相關論文1篇加以討論 3. 課後閱讀相關論文: 張堂錡《清靜的熱鬧:白馬湖作家群論》,東大圖書公司 |
3+3 |
10 |
第10講 民國文學作家文本討論: 白馬湖作家群 |
1.以講述為主 2.針對課前閱讀相關論文1篇加以討論 3. 課後閱讀相關論文: 張堂錡〈論謝冰瑩的左翼思想及其轉變〉 |
3+3 |
11 |
第11講 民國文學作家文本討論:柏楊與《異域》 |
1.以講述為主 2.針對課前閱讀相關論文1篇加以討論 3. 課後閱讀相關論文: 張堂錡〈從《異域》到《金三角‧荒城》〉 |
3+2 |
12 |
第12講 民國文學作家文本討論:鹿橋與《未央歌》 |
.以講述為主 2.針對課前閱讀相關論文1篇加以討論 3. 課後閱讀相關論文: 〈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鹿橋》,台灣文學館,2014年 |
3+2 |
13 |
第13講 報告與討論 |
1.分組報告 2.要求提出問題並討論 |
3+2 |
14 |
第14講 報告與討論 |
1.分組報告 2.要求提出問題並討論 |
3+2 |
15 |
第15講 報告與討論 |
1.分組報告 2.要求提出問題並討論 |
3+2 |
16 |
第16講 報告與討論 |
1.分組報告 2.要求提出問題並討論 |
3+2 |
17 |
第17講 總結與前瞻 |
1.以講述為主 2.總結本課程內容 3.要求提出問題並討論 |
3+1 |
1.課程要求:需按進度自行閱讀指定書籍。上課無故未出席被點名三次者將不予及格。
2.評分標準:
期末報告佔60%:議題選擇10%、論文內容20%、文字表達10%、文獻掌握10%、思想觀念10%。
平時表現佔20%:出席狀況10%、討論狀況10%。
分組報告佔20%:報告狀況10%、報告內容10%。
民國文學討論集 李怡等編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民國文學史論 李怡、張中良主編 廣州:花城出版社
民國文化與文學研究文叢 李怡主編 新北:花木蘭出版社
民國文學與文化系列論叢 李怡、張堂錡主編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文學與文化研究集刊 張堂錡主編 台北:秀威出版公司
民國作家的抒情意識與審美追求 張堂錡著 廣州:花城出版社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