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商周青銅器銘文研究(二)

Course Name: Study on the Character on Bronze Utensil Shangand Chou Dynasties (II)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2.0

學分數

Credit(s)

1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為一學年碩、博士班完整課程,主要針對殷、兩周青銅器銘文進行教學。在一年內,擬就商代甲骨文與西周金文之間相互關係與時代意義進行分 析,作為講授的開始;進而依時代排序,挑選重要銘文一一申論探討,講述範圍包括東周青銅器。以綜合論述為主,個別識字為輔,引領同學進入商周文字古奧迷人的學術殿堂。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一、認識商周金文的常用字形、常見銘文體例及其演變。

    二、瞭解自宋代以來的金文學史。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第一週 緒論與工具書介紹(教師講授)
    第二週 青銅器銘文研究現況(教師講授)
    第三週 商代銅器(學生報告)
    第四週 商代銅器(學生報告)
    第五週 西周銅器(學生報告)
    第六週 西周銅器(學生報告)
    第七週 西周銅器(學生報告)
    第八週 西周銅器(學生報告  
    第九週 西周銅器(學生報告)
    第十週 西周銅器(學生報告)
    第十一週 春秋青銅器(學生報告)
    第十二週 春秋青銅器(學生報告)
    第十三週 春秋青銅器(學生報告)
    第十四週 戰國青銅器(學生報告)
    第十五週 戰國青銅器(學生報告)
    第十六週 戰國青銅器(學生報告)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40%

    講述 Lecture

    0%

    討論 Discussion

    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60%

    其他: Others: 同學報告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Textbook & References

    于豪亮,《于豪亮學術文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于省吾,《雙劍誃吉金文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于省吾,《商周金文錄遺》,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王國維,《觀堂集林》,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王輝,《商周金文》,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
    王輝,《一粟集 王輝學術文存》,台北:藝文印書館,2002年。
    王輝,《高山鼓乘集 王輝學術文存二》,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尹盛平主編:《西周微氏家族青銅器群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年。
    日‧白川靜著,蔡哲茂、溫天河譯,《金文的世界》,台北:聯經出版社,1989年。
    朱鳳瀚,《中國古代青銅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5年。
    朱鳳瀚,《商周家族型態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
    朱鳳瀚、張榮明編,《西周諸王年代研究》,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李學勤,《新出青銅器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李峰著,徐鋒譯、湯惠生校:《西周的滅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李學勤,《中國古代文明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李學勤編著,《青銅器與古代史》,台北:聯經,2005年。
    李學勤著,《古文物中的古文明》,台北:商務印書館,2008年。
    李朝遠,《青銅器學步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
    何樹環,《西周錫命銘文新研》,台北:文津出版社,2007年。
    杜勇、沈長雲,《金文斷代方法探微》,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孫詒讓,《古籀拾遺‧古籀餘論》,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孫稚雛,《金文著錄簡目》,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容庚,《商周彝器通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唐蘭,《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唐蘭,《唐蘭先生金文論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
    馬承源,《中國青銅器》修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美‧夏含夷,《古史異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收於《郭沫若全集》第七、八冊,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年。
    陳直,《讀金日札;讀子日札》,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陳絜,《商周姓氏制度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陳劍,《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
    陳佩芬,《夏商周青銅器研究》(全六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全二冊),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張亞初、劉雨,《西周金文官制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黃盛璋,《歷史地理與考古論叢》,濟南:齊魯書社,1982年。
    楊寬,《西周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彭裕商,《西周青銅器年代綜合研究》,四川:巴蜀書社,2003年。
    楊懷源,《西周金文詞彙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7年。
    楊樹達,《積微居讀書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重印。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台北:萬卷樓圖書,1991年。
    裘錫圭,《裘錫圭學術文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
    劉雨,《金文論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
    劉釗,《古文字構形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劉啟益,《西周紀年》,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2年。
    保利藏金編輯委員會編著,《保利藏金:保利藝術博物館精品選》,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1999年。
    上海博物館編,《晉國奇珍──晉侯墓地出土文物精品》,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年。
    首陽齋、上海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編,《首陽吉金:胡盈瑩、范季融藏中國古代青銅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泉屋博古館,《泉屋博古》中国古銅器編,京都:泉屋博古館,2002年。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編,《殷周金文集成》,北京:中華書局,1984-1994年。
    中國社會科學考古所編,《殷周金文集成》修訂增補本,北京:中華書局,2007。
    陜西省文物局、中華世紀壇藝術館編,《盛世吉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曁圖像集成續編》(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羅振玉編,《三代吉金文存》,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王占奎、李峰、郝明科、張懋鎔、陳昭容、劉軍社:《寶雞戴家灣與石鼓山出土商周青銅器》,台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5年
    陳夢家:《中國銅器綜述》,北京:中華書局,2019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馬承源主編:《商周青銅器銘文選》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4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2005年)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Yes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