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旨在協助學生認識中學國語文學科教學實務,體驗學校教學情境,讓學生能統整過去在教育學程中的各種學習,透過教案編寫、教學演示、自評他評及與在職教師、實習教師之座談,增加學生對教學工作與環境的了解,引導學生增強自身的教學專業知能,做好教育實習之準備。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
一、能夠熟習中學國語文課程的教案架構及編寫流程,具備國語文學科單元教學活動的設計能力。
二、能夠熟習中學國語文課程的教材內容與教學方法,具備掌握教學進度的能力。
三、能夠完成教學演示,累積授課經驗,並藉說課與議課的形式與他人充分交流。
四、能夠實地體驗中學教學現場,見習國語文教學及教師角色的工作承擔。
學習成效檢核規劃如下:
|
評量工具 |
評量指標 |
||||
|
上課參與 |
學習檔案(含教案) |
教學演練 |
紙筆測驗 |
測驗 藍圖 |
評量 尺規 |
能夠熟習中學國文課程的教案架構及編寫流程,具備國文科單元教學活動的設計能力 |
|
※ |
|
|
|
|
能夠熟習中學國文課程的教材內容與教學方法,具備掌握教學進度的能力 |
|
|
※ |
※ |
|
|
能夠完成教學演示,累積授課經驗,並與他人相互討論及自我評鑑 |
※ |
※ |
※ |
|
※ |
|
能夠實地體驗中學教學現場,見習國文教學及教師角色的工作承擔 |
※ |
※ |
|
|
|
|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週次 Week |
課程主題 Topic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Content and Reading Assignment |
教學活動與作業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Homework |
學習投入時間 Student workload expectation |
|
課堂講授 In-class Hours |
課程前後 Outside-of-class Hours |
||||
1 |
學期課程介紹 |
本學期課程介紹與導論 |
活動1:教學綱要說明及介紹評估表格(Rubrics) 活動2:試教順序編排及相關事項說明 作業:依教案撰寫重點設計評估表格(Rubrics) |
2 |
3 |
2 |
領綱研讀 |
領綱研讀與課程設計 |
活動1:閱讀十二年國教國文科領綱內容 活動2:理解素養導向課程設計的精神 作業:撰寫課堂學習心得一篇 |
2 |
3 |
3 |
教案撰寫重點提示 |
教案撰寫與教學要領提示 |
活動1:討論他人教案、觀賞試教DVD 活動2:清楚課程要素及教案撰寫重點 作業:撰寫第一份課堂試教課文教案 |
2 |
3 |
4 |
素養導向課程設計 |
課堂試教與檢討(一)及教學設計提示 |
活動1:試教、討論與修改建議 活動2:素養導向教學理論介紹 作業:撰寫課堂學習心得一篇 |
2 |
3 |
5 |
教學目標的設定 |
課堂試教與檢討(二)及教學設計提示 |
活動1:試教、討論與修改建議 活動2:教學目標的設定與檢視 作業:撰寫課堂學習心得一篇 |
2 |
3 |
6 |
教學策略的選擇 |
課堂試教與檢討(三)及教學設計提示 |
活動1:試教、討論與修改建議 活動2:教學設計的策略選擇 作業:撰寫課堂學習心得一篇 |
2 |
3 |
7 |
核心提問的設置 |
課堂試教與檢討(四)及教學設計提示 |
活動1:試教、討論與修改建議 活動2:從概念出發的提問設計 作業:撰寫課堂學習心得一篇 |
2 |
3 |
8 |
學習脈絡的組織 |
課堂試教與檢討(五)及教學設計提示 |
活動1:試教、討論與修改建議 活動2:聚焦有效教學的情境脈絡 作業:撰寫課堂學習心得一篇 |
2 |
3 |
9 |
經驗課程設計原則 |
課堂試教與檢討(六)及教學設計提示 |
活動1:試教、討論與修改建議 活動2:學習任務的設計與檢視 作業:撰寫課堂學習心得一篇 |
2 |
3 |
10 |
教學評量的意義 |
課堂試教與檢討(七)及教學設計提示 |
活動1:試教、討論與修改建議 活動2:提問層次、學習單及評量方式的設計 作業:修改第一份課堂試教課文教案 |
2 |
3 |
11 |
教學觀摩 |
校外教學觀摩(一) |
活動1:參訪國中教學現場 活動2:觀課及座談 作業:撰寫觀課心得一篇 |
2 |
3 |
12 |
教學觀摩 |
校外教學觀摩(二) |
活動1:參訪高中教學現場 活動2:觀課及座談 作業:撰寫觀課心得一篇 |
2 |
3 |
13 |
教育實習法規研讀 |
課堂試教與檢討(八)及教育實習法規說明 |
活動1:試教、討論與修改建議 活動2:研讀教育實習法規 作業:撰寫課堂學習心得一篇 |
2 |
3 |
14 |
教育實習經驗分享 |
課堂試教與檢討(九)及實習經驗分享座談 |
活動1:試教、討論與修改建議 活動2:邀結束實習的學長姐回校座談分享經驗 作業:撰寫座談心得一篇 |
2 |
3 |
15 |
教師甄選應試提醒 |
課堂試教與檢討(十)及教師甄選筆試事項提示 |
活動1:試教、討論與修改建議 活動2:討論國、高中國文教師甄選筆試試題及作答技巧 作業:製作教師甄選筆試試題一份 |
2 |
3 |
16 |
教師甄選應試提醒 |
課堂試教與檢討(十一)及教師甄選教學演示事項提示 |
活動1:試教、討論與修改建議 活動2:分享國、高中國文教師甄選教學演示經驗 作業:修改第二份課堂試教課文教案 |
2 |
3 |
17 |
教師甄選模擬演示 |
模擬教師甄試 |
活動1:以角色扮演方式模擬教師甄選試教現場,進行教學演示 活動2:討論及回饋 作業:撰寫課堂學習心得一篇 |
2 |
3 |
18 |
期末評量 |
期末筆試與繳交學習檔案 |
期末筆試以模擬教師甄選筆試形式命題 |
2 |
3 |
上課參與10%、教學演練(含口頭及書面)30%、學習檔案(含教案)30%、紙筆測驗(期末考)30%
一、評量配分
評量項目 |
評量比例 |
上課參與 |
10% (出席、課堂互動、小組討論) |
教學演練 |
30% (模擬試教、上臺報告、自評他評) |
學習檔案(含教案) |
30% (教育理念、學習札記、教案) |
紙筆測驗 |
30% (期末考) |
二、期末考試的測驗藍圖(30%)
測驗題目 試題形式 |
記憶 |
理解 |
應用 |
獨立思考 (分析、綜合、評鑑) |
佔分 |
|
選擇題 |
2題 |
5% |
5% |
|
|
10% |
問答題 |
2題 |
|
10% |
10% |
10% |
30% |
情境申論題 |
2題 |
|
10% |
20% |
30% |
60% |
合計 |
6題 |
5% |
25% |
30% |
40% |
100% |
1、自編講義
2、黃錦鋐:《國文教學法》,臺北:三民,2006
3、王明通:《中學國文教學法研究》,臺北:五南,2003
4、BEAU FLY JONES,劉佩雲譯:《問題解決的教與學》,臺北:高等教育,2003
5、Grant Wiggins等,賴麗珍譯:《重理解的課程設計》,新北:心理,2008
6、幸曼玲等:《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臺北:教育部,2010
7、張德銳等:《教師專業發展檔案:實務與研究》,臺北:高等教育,2013
8、Jay McTighe等,侯秋玲等譯:《核心問題:開啟學生理解之門》,新北:心理,2016
9、H. Lynn Erickson等,劉恆昌譯:《創造思考的教室: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新北:心理,2018
10、楊俊鴻:《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理論與實踐》,臺北:高等教育,2018
11、現行各出版社印行之中學國文教科書、教師手冊及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