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一、「照顧」或「照護」(care)是當代社會重要的倫理議題和挑戰,然則,照護問題的癥結或不在於創傷或照護的技術本身,而在於如何理解人,此一層面涉及人性論的形上學面向、宇宙論面向、神性的終極面向,亟需哲學理論的涉入,使實踐場域的現象為哲學所反思。
二、對自我的照顧(self-care),即如何了解人與物、人與人、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超越者之間的關係。「照顧主體」雖言主體,卻是在交互主體性的互動中所形塑的主體,若用當代現象學哲學家海德格的術語來說,照顧(Sorge, Care)是人的存在性徵,涵括了人與人、人與物,和人與自我的關係,後期海德格更處理了自然與神聖的向度。因此,雖說創傷與照顧所指為存有者層次的助人與受助者的關係,但其存有學意涵卻是此有作為在世存有的問題。當代歐陸哲學中海德格以care展開在世存有論述自由、傅科以self-care概念談「自我關注的倫理學是一種自由實踐」,可視為對時代問題的回應,是以,本課程主要部分將聚焦在此二者對care與自由的論述上。
三、近代以來對「主體性」的理解不同於古代哲學,在闡釋「照顧主體」的意涵時,或可從不同於現代對主體性的理解著手,Hadot對古代哲學的闡述亦可對「照顧」有所啟發:Hadot認為,古代哲學的共同洞見在於強調「精神修煉」,揭櫫哲學不僅止於論述或對文本的詮釋,而應是一種生活的方式。哲學如何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這樣一種「做哲學」(do philosophy, philosophizing) 的理解是否可能提供現代人另一種生活的可能面向?人該如何活著?什麼是好的生活?此一問題涉及了如何從善自身到屬人之善?實踐與理論的關係為何?而對自由的追求與對善的生活的追求同樣歷久不衰,兩者的關聯如何?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是否「財富自由」就能帶來自由?我們如何透過「精神修煉」、「做哲學」、「照顧」、「自我關注」、「實踐自由」等路徑,引入生命轉化和人文療癒的面向,使哲學成為一種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是本課程的要旨。
四、當我們從存有學的向度來思考「照顧」議題時,便難以不關注現代人「無家可歸」(homeless)的處境,然則,「家園」該是什麼樣貌?我們將嘗試在海德格的〈筑‧居‧思〉中擷取思想資源。
能力項目說明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1. 2/21 課程導論:Self-care與海德格的Sorge ─ care概念重返當代
指定閱讀:Self-care and total care: the twofold return of care in twentieth-century thought
2. 2/28 國定假日,放假。
3. 3/06 課程導論:Self-care與海德格的Sorge ─ care概念重返當代
指定閱讀:Self-care and total care: the twofold return of care in twentieth-century thought
4. 3/13 哲學作為一種生活的方式(一)
指定閱讀:Introduction: Pierre Hadot and the Spiritual Phenomenon of Ancient Philosophy
In: Hadot, Pierre. Philosophy as a Way of Life, 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Arnold I. Davidson, translated by
Michael Chase, (Oxford UK & Cambridge USA: Blackwell), 1995.
5. 3/20 哲學作為一種生活的方式(二)
指定閱讀:Introduction: Pierre Hadot and the Spiritual Phenomenon of Ancient Philosophy
In: Hadot, Pierre. Philosophy as a Way of Life, 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Arnold I. Davidson, translated by
Michael Chase, (Oxford UK & Cambridge USA: Blackwell), 1995.
6. 3/27 哲學作為一種生活的方式(三)
指定閱讀:Spiritual Exercises
In: Hadot, Pierre. Philosophy as a Way of Life, 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Arnold I. Davidson, translated by
Michael Chase, (Oxford UK & Cambridge USA: Blackwell), 1995.
7. 4/03 哲學作為一種生活的方式(四)
指定閱讀:Philosophy as a Way of Life
In: Hadot, Pierre. Philosophy as a Way of Life, 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Arnold I. Davidson, translated by
Michael Chase, (Oxford UK & Cambridge USA: Blackwell), 1995.
8. 4/10 〈對活人的治理〉、〈主體性和真理〉、〈自我技術〉
指定閱讀:《自我技術》(傅科文選 III )
In: 米歇爾‧傅科,《自我技術》(傅科文選 III ),汪民安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9. 4/17 〈主體和權力〉、〈論倫理學的譜系學:研究進展一覽〉(期中考週,照常上課)
指定閱讀:《自我技術》(傅科文選 III )
In: 米歇爾‧傅科,《自我技術》(傅科文選 III ),汪民安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10. 4/24 〈安全的危險〉、〈自我書寫〉、〈自我關注的倫理學是一種自由實踐〉
指定閱讀:《自我技術》(傅科文選 III )
In:米歇爾‧傅科,《自我技術》(傅科文選 III ),汪民安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11. 5/01 海德格:詮釋現象學─《存在與時間》選讀 (一)
In: Heidegger, Martin. Being and Time, translated by John Macquarrie & Edward Robinson, (New York: Harper), 1962.
馬丁‧海德格,《存在與時間》,王慶節、陳嘉映譯,(台北:桂冠),2002年。
12. 5/08 海德格:詮釋現象學─《存在與時間》選讀 (二)
In: Heidegger, Martin. Being and Time, translated by John Macquarrie & Edward Robinson, (New York: Harper), 1962.
馬丁‧海德格,《存在與時間》,王慶節、陳嘉映譯,(台北:桂冠),2002年。
13. 5/15 海德格:詮釋現象學─《存在與時間》選讀 (三)
In: Heidegger, Martin. Being and Time, translated by John Macquarrie & Edward Robinson, (New York: Harper), 1962.
馬丁‧海德格,《存在與時間》,王慶節、陳嘉映譯,(台北:桂冠),2002年。
14. 5/22 海德格:〈筑‧居‧思〉(一)
In: Heidegger, Martin. Basic Writings (revised and expanded edition), edited, with a general introduction and
introductions to each selection by David Farrell Krell, (London: Routledge), 2000.
馬丁‧海德格爾,《演講與論文集》孫周興譯,(北京:三聯),2005年。
15. 5/29 海德格:〈筑‧居‧思〉(二)
In: Heidegger, Martin. Basic Writings (revised and expanded edition), edited, with a general introduction and
introductions to each selection by David Farrell Krell, (London: Routledge), 2000.
馬丁‧海德格爾,《演講與論文集》孫周興譯,(北京:三聯),2005年。
16. 6/05 課程總統整
17. 第17週 為教師彈性補充教學,彈性補充教學詳細執行方式將於學期初說明。
18. 第18週為教師彈性補充教學,彈性補充教學詳細執行方式將於學期初說明。
評分標準:
1. 課堂固定QRcode點名,出席比例(扣除第一次上課和228國定假日,共有14次課程。100%/100、80%以上/90、60% 以上/80、40%
以上70、20%以上/60、10%以上/50、10%以下/30、0%/0ˉ)與課堂討論佔20%。
2. 課堂口頭報告 (文本詮釋與問題思考)+書面文字整理(請自提一個問題,自己回答)1500字以上,佔30%,
3. 期末書面報告 (自我統整,融合課堂的問題意識、概念,構想一篇主題報告,可以多元形式呈現,例如: 傳統的學術寫作、跨領域專題寫作、podcast、微電影等) 佔50%,文字呈現至少2500字並搭配圖片,podcast至少10分鐘,微電影(紀錄片或劇情片)至少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