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海德格論尼采

Course Name: Heidegger on Nietzsche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8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是去解說海德格對於尼采哲學的詮釋,特別是著眼對於「權力意志」的理解。但先從海德格的弟子佛克曼許魯克比較忠實地對尼采的詮釋,接著提出海德格較延伸性與批判性的詮釋。延伸性意味著海德格從《存有與時間》的提問結構與詮釋學循環,來對因權力意志所構成人化問題做化解。批判性詮釋是海德格從將權力意志作為一種存有離棄的結果納入於存有歷史中。而這根源於亦屬於存有歷史的存有學差異從本真轉為非本真性的結果。這是從人來看的非意志的意志的存有歷史出發來詮釋尼采的權力意志。在課程最後筆者將特別提出漢娜鄂蘭對海德格詮釋尼采的觀點,並與本文的詮釋做一比較與對照。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建立從海德格哲學的觀點來理解尼采,藉此對於海德格的前後期有個概括的了解,從而對於尼采的詮釋也有個與海德格思想變化相應的進展。也對照其他學者對於尼采的詮釋。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週次

    Week

    課程主題

    Topic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Content and Reading Assignment

    教學活動與作業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Homework

    學習投入時間

    Student workload expectation

    課堂講授

    In-class Hours

    課程前後

    Outside-of-class Hours

    1

    課程介紹與規劃

    課程的目的與內容

    授課老師講解、討論

    3小時

    4小時

    2

    第一部分:佛克曼許魯克論尼采的權力意志

    佛克曼許魯克對尼采思想詮釋的要點(Die Philosophie Nuetzsches, S. 21-49)

    1. 尼采對形上學的根基提問。
    2. 人的生命意志助於生命的保存與發展。

    授課老師講解、討論

    3小時

    4小時

    3

    (Die Philosophie Nuetzsches, S. 66-130)

    1. 人如何達到超人的形態。
    2. 永恆回歸在生命中的意涵。

    授課老師講解、討論

    3小時

    4小時

    4

    (Die Philosophie Nuetzsches, S. 142-238)

    1. 權力意志與永恆回歸的關係。
    2. 藝術作為權力意志的一種方式。

    授課老師講解、討論

    3小時

    4小時

    5

    (Die Philosophie Nuetzsches, S. 239-248)

    1. 上帝的問題

     

    授課老師講解、討論

    3小時

    4小時

    6

    第二部分:海德格論尼采的權力意志

    (一) 權力意志與永恆回歸的關係 (《尼采》,頁21-73)

    1. 與《存有與時間》之此有、存有、時間關係的對照

    授課老師講解、討論

    3小時

    4小時

    7

    《尼采》,頁85-241

    1. 藝術為權力意志與陶醉的綜合

    授課老師講解、討論、討論

    3小時

    6小時

    8

    《尼采》,頁280-457

    1. 類比於存有與生成的關係

    授課老師講解、討論、討論

    3小時

    6小時

    9

    (二) 權力意志「人為化」的意涵 (《尼采》,頁657-825)

    1. 近代主體主義或意志論色彩

    授課老師講解、討論、討論

    3小時

    6小時

    10

    期中考

     

     

    3小時

     

    11

    《尼采》,頁312-371

    1. 與非人為化意志的相容

    授課老師講解、討論、討論

    3小時

    6小時

    12

    《尼采》,頁638-887

    1. 作為存有離棄的存有歷史之無意志的意志

    授課老師講解、討論、討論

    3小時

    6小時

    13

    第三部分:漢娜鄂蘭的詮釋

    The Life of the Mind. pp. 172-192.

    1. 對於無意志之意志的詮釋

    授課老師講解、討論、討論

    3小時

    6小時

    14

    The Life of the Mind. pp. 202-213

    1. 卡夫卡與尼采對於「瞬間」的對照式理解

    授課老師講解、討論、討論

    3小時

    6小時

    15

    綜合討論

    1. 權力意志與永恆回歸

    分組討論

    3小時

    6小時

    16

    1. 超人的概念

    分組討論

    3小時

    6小時

    17

    1. 藝術

    分組討論

    3小時

    6小時

    18

    期末考

     

     

    3小時

    4小時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70%

    講述 Lecture

    30%

    討論 Discussion

    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出席情形30%,期中與期末考試各佔35%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Arendt, Hannah. The Life of the Mind. The Groundbreaking Investigation on How We Think. Two: Willing, San Diego/New York/London: Harcourt, Inc. 1978. 

    Heidegger, Martin. Nietzsche. Hrsg.: Brigitte Schillbach. Gesamtausgabe Band 6.1/6.2,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1996/1997.

    Volkmann-Schluck, Karl-Heinz. Die Philosophie Nuetzsches: Der Ursprung der abendländischen Metaphysik. Hrsg.: Bernd Heimbüchel. Würzburg: Könighausen & Neumann, 1991.

    馬丁·海德格爾著/孫周興譯。《尼采》(上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書名 Book Title 作者 Author 出版年 Publish Year 出版者 Publisher ISBN 館藏來源* 備註 Note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