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的內容是在存在現象學的基礎上理解榮格的心理學見解。借用本課程讀本,臨床心理學家Roger Brooke的Jung and Phenomenology一書裡所說的:「如此的現象學解讀動機來自於榮格自己的作品本身,因為榮格行使的是如現象學家般的觀察,即使他的理論性思考中充斥著一大部分的自然科學語言。能夠如此閱讀榮格的根據是,他的作品基本上貫穿著一種自然科學和詩學觀點之間的存有論和認識論張力,而且詩意的視角解構並包容了自然科學的視角。如果榮格的作品要實現其做為一種原初的、本源的心理學的承諾,就必須在一個連貫的存有論和認識論框架內闡述這種詩意的觀點。現象學就提供了這樣一個框架和適當的方法。如此一來,榮格的心理學就顯現為恢復『世界』作為心理的、想像生活的真實家園。」
對於哲學系學生來說,本課程展示了現象學哲學與心理治療學之間的互為資源關係,從而有機會讓哲學的學習者在真實世界中進行哲學思考。
對於所有學生來說,本課程提供了榮格心理學與存在現象學對人的理解,可以作為反思自己生活與行動的通道,領受自己身上顯現的存在之道。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的目標有二。一是透過詳細的文本閱讀與實務現象講解,讓同學理解現象學做為一種分析實踐以及榮格分析心理學的現象學性格。另一是讓年輕世代明白當代對人類心理的單薄認識,從而開始在自己身上活出豐厚的心理生活。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第1週 2/22 課程介紹
第2週 2/29 Forward by Robert D. Romanyshyn
ch.1 Towards a phenomenological analytical psychology
第3週 3/7 ch.1 Towards a phenomenological analytical psychology
第4週 3/14 ch.2 Overview of Jung’s psychology
第5週 3/21 ch.3 Jung’s method in the light of phenomenology
第6週 3/28 ch.3 Jung’s method in the light of phenomenology
第7週 4/4 校際活動日
第8週 4/11 ch.4 The place of psychological life
第9週 4/18 期中考:課堂考試
第10週 4/25 ch.5 Psyche and the structure of experience
第11週 5/2 ch.5 Psyche and the structure of experience
第12週 5/9 ch.5 Psyche and the structure of experience
第13週 5/16 ch.6 The self and individuation
第14週 5/23 ch.6 The self and individuation
第15週 5/30 ch.8 Archetypes
第16週 6/6 ch.8 Archetypes
第17週 6/13 期末反思;期末報告準備
第18週6/20 繳交期末報告截止日
課堂參與 20%
期中考試 40% :
期中考試為申論題,內容為讀本前4章中的存在現象學與榮格心理學內涵。考試題目將於3/28的課堂上公佈。學生需要於4/18日進入課堂考試。
學期報告 40%,底下形式二擇一:
Brooke, R. (2015). Jung and Phenomenology. Routledge.
川北稔(2021):《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台北:遠流。
李維倫(2022):〈圖像意識的鏡映運作:與榮格心理治療的對話〉。收錄於李維倫(著)《存在催眠治療》。台北:心靈工坊。
河合隼雄(2016):《故事裡的不可思議:體驗兒童文學的神奇魔力》。台北:心靈工坊。
河合隼雄(2016):《轉大人的辛苦:陪伴孩子走過成長的試煉》。台北:心靈工坊。
河合隼雄(2018):《神話心理學:來自眾神的處方箋》。台北:心靈工坊。
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2020):《千面英雄》。台北:漫遊者文化。
Brooke, R. (2000). Pathways into the Jungian world: Phenomenology and analytical psychology. London: Routl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