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主要透過文化資產的理論介紹與實作方式,以期讓學生瞭解史蹟與文化資產議題在國際及台灣發展的脈絡。其次,藉由歷史文獻資料的蒐集與解讀,培訓學生具備盤查文化資源及進行跨域連結、環境協作的能力。最後透過讓學生實際策劃史蹟考察行程,並進行文化資產解說的校外教學,培訓學生如何以史蹟與文化資產為主題,保存及活化文化資產,拓展文化場域在地方的永續發展及多元運用。
能力項目說明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週次 |
課程主題 |
課程內容與 指定閱讀 |
教學活動與 作業 |
學習投入 時間 |
課堂講授 課程前後 |
||||
1 |
課程導論 |
介紹本學期課程的進行方式、課程要求、評量方式,以及預期的學習目標。 *本課程須進行校外教學 |
課程講授 與討論 分組及學習單討論 2/23 |
4.5時/週 |
2-5 |
文化資產的理論與實務 |
|
3/1-3/22 課程講授與 討論 |
4.5時/週 |
6-8 |
各類型案例導讀 |
|
3/29-4/12 (4/5國定假日) |
4.5時/週 |
9 |
期中考週 |
專題演講 |
4/19 |
4.5時/週 |
10-11 |
考察及解說實作(一) |
考察及解說實作(一):台北市 |
4/26-5/3 |
4.5時/週 |
12-13 |
考察及解說實作(二) |
考察及解說實作(二):淡水 |
5/10-5/17 |
4.5時/週 |
14-15 |
考察及解說實作(三) |
考察及解說實作(三):基隆 |
5/24-5/1 |
4.5時/週 |
16-18 |
彈性補充教學週暨期末考週 |
6/7 期末個人報告 6/14 彈性補充教學週 |
6/7-6/14 |
4.5時/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