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啟蒙時代的歐洲思想與文化

Course Nam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European Enlightenment

修別:群

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2.0

學分數

Credit(s)

5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啟蒙運動時期是歐洲史上重要的歷史時期。學界對啟蒙運動的研究也不僅限於歷史學界。至少就英語學界而言,包含政治科學、社會科學、經濟學、英美與法國文學等學門,皆有專注探討啟蒙運動的學者,且各自有蓬勃的發展。其中,學界晚近十年來對啟蒙運動的共識,在於反思過往「啟蒙運動為現代科學與理性之開端」的論述,反而指出啟蒙運動時期的歐洲,相較於「現代性」的起點,或許更近似於「近代早期」的終結。這可見於啟蒙運動時期歐洲最引發時人關切的辯論,依舊是基督信仰內部的分歧。

 

本課程將透過一手材料與二手研究,探討學界當前所關注的、啟蒙運動時期重要的思想與文化主題。誠然,學界研究的成果繁多,本課程所能涵蓋的主題有限,但本課程所著重之主題,已然成為獨立的學術課題。這些主題分別如下:宗教、科學、商業社會、史學、帝國、沙龍、感性。以上主題皆會安排兩週的時間探討,課程進行方式蘊含講課與討論。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本課程的目標可分為兩個層面。其一是啟蒙運動的知識認識,其二是藉由分析啟蒙運動時期之思想與文化論述,培養學生對自身所關懷議題之反思。

    本課程具體進行方式如下,課程每兩週將會預先公布當週授課主題欲討論之問題,授課教師會先就主題進行講課,以爲修課同學提供主題之重要背景脈絡與論述,其後將與同學一同針對討論問題進行分析,以期於討論中為同學塑造批判反思之能力。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週次

    課程主題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與作業

    1

    課程介紹

     

     

    2

    引言

    啟蒙運動與現代性

    講演課與討論課

    3

    宗教

    啟蒙運動與宗教改革

    講演課與討論課

    4

    宗教

    宗教異議與異端

    講演課與討論課

    5

    科學

    大學改革與學術史

    講演課與討論課

    6

    科學

    自然哲學與政治科學

    講演課與討論課

    7

    商業社會

    奢侈消費的社會危機

    講演課與討論課

    8

    商業社會

    文雅文化的確立

    講演課與討論課

    9

    期中考週

     

    期中考試

    10

    史學

    推論性歷史與普世史學

    講演課與討論課

    11

    史學

    史學作為思辨方法

    講演課與討論課

    12

    沙龍

    文人共和國

    講演課與討論課

    13

    沙龍

    古今之辯與百科全書

    講演課與討論課

    14

    感性

    機械理性與激情

    講演課與討論課

    15

    感性

    道德情感與政治情緒

    講演課與討論課

    16

    何謂啟蒙運動?

     

    17

    彈性授課

     

    撰寫期末報告

    18

    期末考週

     

    撰寫期末報告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60%

    講述 Lecture

    20%

    討論 Discussion

    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2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本課程要求學生繳交期中與期末報告,評比方式如下。

    A~A+:詳實回答問題、具原創性論述、文筆清晰論述結構嚴謹、且如實引述並詮釋史料

    B+~A-:詳實回答問題、文筆清晰論述結構嚴謹、且如實引述並詮釋史料

    B-~B:詳實回答問題、且文筆清晰論述結構嚴謹

    C~C+:詳實回答問題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G. J. Barker-Benfield, The Culture of Sensibility: Sex and Society in Eighteenth-Century Britain (Chicago, 1992)

    Dan Edelstein, The Enlightenment: A Genealogy (Chicago, 2010)

    Karen O’Brien, Narratives of Enlightenment: Cosmopolitan History from Voltaire to Gibbon (OUP, 1997)

    Istvàn Hont, Jealousy of Trad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the Nation-State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Belknap, 2005)

    Susan James, Passion and Action: The Emotions in Seventeenth-Century Philosophy (OUP, 1997)

    J. G. A. Pocock, Barbarism and Religion, Vol. 1: The Enlightenments of Edward Gibbon (CUP, 1999)

    John Robertson, The Enlightenment: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UP, 2015)

    Ritchie Robertson, The Enlightenment: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1680–1790 (Penguin, 2020)

    Ann Thomson, Bodies of Thought: Science, Religion, and the Soul in the Early Enlightenment (OUP, 2008)

    Richard Whatmore, The End of Enlightenment: Empire, Commerce, and Crisis (Penguin, 2023)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Yes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