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在不斷全球化與數位化的影響下,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高行健、莫言以「極具」亞洲風格的作品走向了諾貝爾,走到了全世界文學愛好者的心中。成為了諾貝爾得獎當年度「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理想傾向之最佳作品者」,評審評價他們以非凡的敏銳、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睿智性,呈現出了作品的張力,更認定後兩者為中文小說拉開了新的道路,認為民間故事、歷史和現代通過其文本敘述融為了一體。然而評審的所見,是否也是所有人的感受?他們是否就能代表亞洲、華人群體或者中文世界呢?還是在當今體系中,我們都只是看/被看之間的關係,在小說文本裡載浮載沉,體驗著似曾相似的故事與魔幻寫實人生?
本微學分課程共計6小時,第一次課程(3小時)主要聚焦在莫言長篇小說《生死疲勞》上與中國鄉土社會,藉由莫言的作品了解中國鄉村自土改到改革開放的半個世紀歷史,革命與變遷、歷史與暴力、理想與衰敗。通過跟隨主角西門鬧,以其視角出發在一世世輪迴(驢、牛、豬、狗、猴、人)中探尋形態不斷改變下的背後故事——歷史變形記、一個階級的變形記、人在歷史中的變形記。從鄉土到城市,從現代到當代。歷史在小說裡展現了驚人的相似,不論人如何變遷,華人社會裡的特質與特性仍舊一代代傳承,直至今日。第二次課程(3小時)安排前往文訊雜誌社參觀(學生需先自行坐車至指定地點,集合後由教師進行後續安排),藉由專業的導覽與文學館藏面對面,學習運用文藝資料中心文學資料庫找尋到中文作家的相關資料,進一步加深加廣第一次課程習得的知識包括但不限於現當代小說、鄉土社會、魔幻寫實等內容。
此課程適合想了解莫言、已初步閱讀過《生死疲勞》及所有對現代小說有興趣的同學,包括本國籍與外國籍學生。
本課程上課時間、地點:3月8日14:00-17:00研究大樓250202
課程心得繳交、相關通知,請詳看moodle或個人郵箱(已於3/19寄送)
能力項目說明
1.能了解中國鄉村與城市之間存在的文化差異,以及差異所帶來的影響
2.能嘗試運用習得知識拓展學習廣度,理解魔幻寫實、寫實、魔幻三者之間的區別
3.理解什麼是現當代小說,能初步區分現當代小說內文學史相鄰時間段敘述風格的差異
4.掌握文訊雜誌社文藝資料中心資料庫使用方法,能夠獨立操作資料庫準確找尋指定資料
5.能夠對小說產生學習的興趣,有著更為細緻的理解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微學分課程內容與授課進度 |
|||
授課日期 |
課程主題 |
課程內容綱要 |
授課時數 |
第 一 次 3月 8 日(五) 14:00-17:00 |
莫言《生死疲勞》與中國鄉土社會、當今華人社會 |
以莫言《生死疲勞》魔幻寫實筆法為授課主要脈絡,擴展至鄉土、城市及當今華人社會的生存現況。同時將提及他國作品如馬奎斯《百年孤寂》和BBC、NHK的社會觀察面,做全方位的思考連接,使學生能夠從小說經典文句及文字段落出發,經由教師授課。互動,將紙面知識進一步延伸到紙面外的世界,初步判斷出寫作手法背後潛藏的敘述。 |
3.0 |
第 二 次 3月 22日(五) 14:00-17:00 |
文訊雜誌社參觀、文藝資料中心資料庫解說、紀州庵文學森林/榕錦時光生活園區(原台北刑務官舍)(二擇一) |
文訊雜誌社收藏豐富現代文學史料,在眾多文學雜誌中獨樹一格。通過參觀及解說,能使學生了解當前文化與社會現象與文學之間的連接,掌握獨立操作使用資料庫的能力。將第一堂課習得知識加深加廣,使文學更加生活化,修課學生能夠更為親近和認識現代小說,激發學習興趣。參訪容包含:文藝資料中心的活化與應用、文學資料庫介紹、影片放映、文學館藏面對面、紀州庵文學森林/榕錦時光生活園區(原台北刑務官舍)(二擇一)等實施環節。 |
3.0 |
本課程為百分制評量
1.課程參與出席及參與40%
說明:本微學分僅一次課堂授課(20%)及一次參訪(20%),要求兩次均需出席,若無法準時到課及出席參訪者,或只想參與但不想繳交心得作業的同學請勿選修。原則上參訪時間是確定的,但因參訪仍需多方進行協調,請選課學生預留3/29下午14:00-17:00作為可能的動態調整時間以利課程安排。本課程重視「準時到課」和「互動式討論」。若準時到課,惟未能積極參與討論者,基準分為80分。「80分」之設定,係搭配本課程出席學生討論;全勤出席者,如欲取得本項之滿分,必須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課堂中需就討論議題公開發言1次,足以積極帶動他人討論者,加10分。此點由教師判斷,惟為尊重發言,將從寬認定。
2.作業與學術論文習作60%
本課程需繳交一篇課程心得3000字(含)以上,課程心得報告範圍:呼應課程目標之課程內容,參訪內容或課程相關影片學習的心得。圖片、照片、文字不少於四頁,在規定時間內上傳電子檔(google雲端/moodle)(*逾約定時間繳交者,無正當理由一律拒收,課程心得以0分計)。
說明:依據「中國文學系國文作業批改要點」,每學期應繳交二至三篇作文或論文。作業若無特別規定,每篇自述以500字(新細明體12級大小)以上至一頁A4以內,論文字數3000-4000字(參考書目與註腳不計算在內)以上,策劃類(含腳本)團體作業字數需完整、細緻,字數不限,作業評分原則將依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內容的陳述與陳述邏輯予以計分,初步評分原則、細項標準如下:
缺交、抄襲或文不對題者:0 分
內容貧乏,條理紊亂者:1-59 分
內容單薄,條理鬆散者:60-80 分(課程心得報告普通至良好者,70-82分;課程心得報告普通者,60-70分;)
內容充實,條理清晰者:81-100 分(可明顯呈現出事前預習、理解課程、課後深度挖掘,能夠結合專家學者、理論有理有據,具一定程度獨立觀點,課程心得報告優異者,95分以上;可明顯呈現出事前預習、理解課程、課後深度挖掘,具一定程度獨立觀點,課程心得報告優異者,90分以上;可明顯呈現事前預習,理解課程、課後深度挖掘(三項其中兩項),具有一定觀點、見解者,81-89分;)
課程必讀書目
莫言:《生死疲勞》,台北:麥田出版社,2006
進階閱讀書目(先莫言,其餘以出版年份排列)
莫言:《晚熟的人》,台北:麥田出版社,2020
莫言:《紅高粱家族》,台北:洪範出版社,2007
莫言:《豐乳肥臀》(上),台北:洪範出版社,1996
莫言:《豐乳肥臀》(下),台北:洪範出版社,1996
楊小濱:《導讀莫言》,台北:釀出版社,2021
田豐:《三和青年調查:豈不懷歸》,2020
[哥]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百年孤寂》,台北:皇冠出版社,2018
費孝通:《鄉土中國》,香港:中和出版社,2017
[日]藤田孝典(Fujita Takanori):《續.下流老人: 政府養不起你、家人養不起你、你也養不起你自己, 除非, 我們能夠轉變》,台北:如果出版社,2017
[日]藤田孝典(Fujita Takanori):《下流老人:即使月薪五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台北:如果出版社,2016
[捷]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卡夫卡變形記》,台北:晨星出版社,2016
張大春:《最初》台北:時報出版社,2002
數位資源影片連結 NHK日本放送協會/紀錄片(中文字幕)三和人才市場.中國日結百元的青年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cidornQ7rU BBC“7up”Documentary with Chinese subtitl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A__OhfY1ng&list=PLKyq5Utv1ILTMBvdysaG9oKMvzRU2QkAq&index=1 BBC億萬富翁的饕餮盛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PjRj2SGw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