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現代小說與民初上海

Course Name: Modern Novels and Republican-Era Shanghai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0.4

學分數

Credit(s)

3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拜開埠極早等特殊歷史機緣、條件之賜,清末以來,上海逐漸發展為國際都會,中西交融、人文薈萃,更成為近現代中國文學發達之地;1927年後,伴隨著相對寬鬆的言論環境,各地文人雲集滬上,報刊出版業繁榮興盛,書籍雜誌熱門暢銷,文壇更是盛極一時。本課程通過課堂講述(三小時)及文人故居參訪(三小時),導讀民初上海現代小說,帶領學生領略作品的文學特質與文化意涵,及其中反映的上海都會文化景觀及社會風貌;並通過實地參訪梁實秋故居,引導學生思索作家生命史與創作,及文學作品與歷史、社會、文化脈絡之關連,以使學生能對現代文學與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一、促進學生對現代小說文學特質、文化意涵之理解與認識。

    二、培養學生產生對文學、文化與社會深入探索的興趣和能力。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授課日期

    課程主題

    課程內容綱要

    授課時數

    3  15

    13:10-16:00

    現代小說與民初上海概說

    教師導讀、講授小說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與報告,探討上海現代小說的文學特色、意涵。

    3

    第二

    3  22

    13:10-16:00

    實地參訪

    走訪梁實秋故居,聆聽導覽,參觀文物,闡述心得。

    若因不可抗力因素無法參觀梁實秋故居,則以林語堂故居或文訊雜誌社參訪代替)。

    3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40%

    講述 Lecture

    20%

    討論 Discussion

    2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1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10%

    其他: Others: 出席。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1. 百分制評量 2. 「通過」或「不通過」(若選此項,需經教務會議通過)

     

    【明列評量項目與給分標準】(例如:期中考、報告等比例)-必填

     

    • 課程參與(20%):出缺席:課堂授課及參訪無法參與者,不予給分。本課程重視課堂參與,請同學積極參加小組討論及活動。
    • 課程心得報告(80%):請在老師上課導讀或推薦的小說作品中,任選一篇(本)撰寫。心得以 2500字左右為原則,請於教師提示截止日期前繳交上傳,逾期者恕不接受補交。抄襲者,以零分計算。

     

    【寫作尺規】

    參見國立政治大學中國語文通識寫作參考尺規,評分(以百分計)原則為:

     

    內容充實程度:25%

    條理清晰、見解精實程度:25%

    架構完整程度:25%

    書寫流暢程度:25%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指定閱讀:教師自編講義

    參考書目: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臺北:麥田出版社,2009年。

    王曉漁:《知識份子的「內戰」:現代上海的文化場域(1927-1930)》,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王文英主編:《上海現代文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李歐梵著,毛尖譯:《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0年。

    李洪華:《上海文化與現代派文學》,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8年。

    李今:《海派小說論》,臺北:秀威資訊,2005年。

    汪暉、余國良等編:《上海:城市、社會與文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8年。

    陳曉蘭:《文學中的巴黎與上海——以左拉和茅盾為例》,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張勇:《摩登主義:1927-1937上海文化與文學研究》,臺北:人間出版社,2010 年。

    許道明:《海派文學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

    彭小妍:《浪蕩子美學與跨文化現代性:一九三O年代上海、東京及巴黎的浪蕩子、漫遊者與譯者》,臺北:聯經出版社,2012年。

    葉中強:《上海社會與文人生活(1843—1945)》,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

    蔣興立:《左翼上海——三O年代左翼都市小說論(1927-1937)》,臺灣:新銳文創出版,2012年。

    Alexander Des Forges, Mediasphere Shanghai: The Aesthetics of Cultural Production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7).

    Christopher A. Reed, Gutenberg in Shanghai: Chinese Print Capitalism1876-1937 (Vancouver, Toronto: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2004). 

    Shih Shumei, The Lure of the Modern: Writing Modernism in Semicolonial China, 1917-1937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1).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