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漢語文資料中的咒罵與髒話

Course Name: Curses and Profanities in Chinese Texts and Language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1.0

學分數

Credit(s)

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以咒罵與髒話為焦點,綜合不同時代的相關漢語文材料,對此特殊語言現象的古今面貌進行歷時性的介紹。課程內容具體包括出土文獻中涉及詈罵的資料、敦煌文獻當中記錄講唱表演伎藝的文本所載的唐人罵詈聲跡,以及明清通俗文學作品裏面的惡意表現。課程再具體講解臺灣閩南語中「諫詨」這一詈罵實例的詞源和本字,並從閩南語實際的語言表述出發,探討咒罵語的類型及其所構成的語言環境。最後,本課以現代漢語作為參考,總結性論述不同學科脈絡下關於詈罵與粗話的理論,以及關於詈罵語的比較研究。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一)認識漢語文不同時代材料中的咒罵與髒話的具體表現。

    (二)了解漢語中咒罵與髒話的類型、功能和演變概況。

    (三)掌握詈罵與髒話的相關理論學說。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姓名

    現職

    日期

    講題

    備註

    林宏明

    政治大學中文系、華文學程

    3/14

    (四)

    78E

    出土文獻中所涉及的詈罵相關材料

    實體

    楊明璋

    政治大學中文系、華文學程

    3/19

    (二)

    78E

    門前相罵牽宗祖:敦煌寫本中的唐人罵詈聲跡

    實體

    林桂如

    政治大學中文系、華文學程

    3/21

    (四)

    78E

    明清通俗文學中的惡意表現

    實體

    吳瑞文

    中央研究院語言所

    3/26

    78E

    (二)

    談臺灣閩南語「諫詨」kan3 kiau7及其語言表述

    實體

    Olgierd Uziembło

    吳賢波

    波蘭華沙大學漢學系

    3/28

    78E

    (四)

    咒罵、詈罵與粗話理論

    教師遠距學生實體

    Olgierd Uziembło

    吳賢波

    波蘭華沙大學漢學系

    3/29

    (五)

    78E

    詈罵語的比較研究

    教師遠距學生實體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70%

    講述 Lecture

    20%

    討論 Discussion

    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1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一)評量工具與策略

    課程心得報告:100%

    (二)給分標準

    90%以上:學生心得報告內容對於詈罵與髒話的理論及其在不同時代漢語材料中的實例,均能呈現充分的認識。

    80-89%:學生心得報告內容對於詈罵與髒話的理論及其在漢語材料中的實例,能夠呈現出一定程度的理解。

    70-79%:學生心得報告內容能呈現對漢語中詈罵語課題的基本掌握。

    70%以下:學生心得報告內容不足以呈現對詈罵語課題的基本掌握。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宋韻珊:〈一種特殊的語言文化現象─論《史記》的詈罵語〉,《第十屆漢代文學與思想暨創系六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7年8月,頁375-408。

    宋韻珊:〈《漢書》中的詈罵語研究〉,《第十一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9年7月,147-180頁。

    項楚:《敦煌變文選注(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19年。

    羅宗濤:〈敦煌變文中詈罵及咒誓的探討〉,項楚、鄭阿財主編:《新世紀敦煌學論集》(成都:巴蜀書社,2003),頁551-572。

    冉永平:《語用學:現象與分析》,2006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周振鶴、游汝杰:《方言與中國文化》,1990年,臺北:南天書局。

    吳瑞文:〈論閩南語效攝二等韻的三個本字〉,《閩台文化研究》第二期(總70期),2022年,頁50-59。

    古典研究會編輯:《唐話辭書類集》,東京:汲古書院,1973年。
    馮夢龍:《笑府》、《廣笑府》,版本不拘。
    三國志學會編:《三國志論集》,東京:汲古書院,2008年。

    Ljung, Magnus. Swearing: a cross-cultural linguistic study. Houndmills, Basingstoke, Hampshire ; New York : Palgrave Macmillan; 2011.

    Jay, Timothy: ‘The Utility and Ubiquity of Taboo Words’,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Volume 4, Number 2, 2009.

    露絲·韋津利(Ruth Wajnryb)著、嚴韻譯:《髒話文化史》,台北市 : 麥田,2012年。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