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旨在引導學生探索數位科技如何影響並豐富人文領域研究,透過不同的主題和方法,學生將深入瞭解數位人文的基本理念、工具和應用。課程將涵蓋從文字探勘、社會網絡分析到資料視覺化等多面向議題,並展示各種數位人文技術的工具與應用範例,包括實體人文資源的數位化流程、圖書館資料庫的使用、以及新興數位人文技術趨勢的研討,期盼藉由實際操作和討論,學生將有效地利用數位人文概念開展跨領域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在數位時代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人文研究的能力。
能力項目說明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週別 |
單元主題 |
授課方式與作業要求 |
第1週 |
課程介紹
|
授課方式
作業要求
|
第2週 |
228和平紀念日 |
|
第3週 |
數位人文導論:從數位視角來賞析文本
|
授課方式
作業要求
|
第4週 |
數位資源與工具導覽:介紹適合人文學科學生的數位資源與工具
|
授課方式
作業要求
|
第5週 |
數位人文的發展:由數位典藏到數位人文
|
授課方式
作業要求
|
第6週 |
數位資源檢索與實際操作:以政大圖書館為範例,介紹如何運用圖書館數位資源來撰寫報告
|
授課方式
作業要求
|
第7週 |
校慶活動日 |
|
第8週 |
人文資源的數位加值與策展:將人文資源以動態與數位方式呈現
|
授課方式
作業要求
|
第9週 |
文字探勘於人文研究的應用
|
授課方式
作業要求
|
第10週 |
專題演講
|
授課方式
作業要求
|
第11週 |
機構參訪
|
授課方式
作業要求
|
第12週 |
社會網絡分析於人文研究的應用
|
授課方式
作業要求
|
第13週 |
資料視覺化於人文研究的應用
|
授課方式
作業要求
|
第14週 |
新興數位人文技術趨勢研討
|
授課方式
作業要求
|
第15週 |
期末團體報告
|
授課方式
作業要求
|
第16週 |
期末團體報告與課程總結
|
授課方式
作業要求
|
第17週 |
自主學習週 |
|
第18週 |
自主學習週 |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平時 |
20% |
上課時應積極進行課程討論,衡酌課堂參與投入程度給分 |
課堂 |
30% |
依據所列舉的參考書目,從中選取專書進行課堂導讀 |
期末 |
50% |
依據本課程所介紹的數位人文工具,撰寫團體期末報告並進行簡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