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隨著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資訊素養已漸漸成為當代世界公民的基本素質之一。在許多專業領域中,均開始出現運用資訊科技來解決專業領域問題的需求,程式語言以及撰寫程式所需的邏輯思維是人與電腦間溝通的橋樑,也逐漸成為各領域專業人員的必備知能。
為培養學生能夠因應此一時代趨勢,本課程旨在幫助尚未具備程式設計基礎的學生也能夠開始透過程式語言來運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課程設計採用多元教學方法,期望在知識方面,協助學生能夠理解程式設計的核心概念;在技能方面,幫助學生能實際運用程式語言來撰寫程式並練習解決與自身生活或專業相關的問題;在心態陶冶方面,採用合作學習法,使學生在進行小組互動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協同合作以及賞析自他作品的素養;此外,本課程亦融入探究式教學法,隨著課程的進行,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練習跨域整合與創意思考。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將透過講述、實作練習與小組活動,期許能幫助學生達成以下目標:
練習跨域整合思考以及如何有效地運用程式解決問題。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每週課程 進度與作 業要求 (講座型課程 請列出每週 授課教師) |
|
週次 |
課程主題 |
課程內容 與 指定閱讀 |
教學活動 與 作業 |
學習投入 時間 |
|
|
課堂 講授 |
課程 前後 |
|||||||
1 |
課程介紹、 程式設計簡介 |
教師自編教材 |
*分組 *安裝python開發環境 |
3 |
4.5 |
|||
2 |
電腦的數字系統、 開發環境使用者介面 |
教師自編教材 |
*熟悉python開發環境使用者介面 |
3 |
6 |
|||
3 |
資料型別與基本運算
|
教師自編教材 |
|
3 |
6 |
|||
4 |
【小組作業】 *小組討論與報告
|
教師自編教材 |
【小組作業】 *小組討論與報告 |
3 |
6 |
|||
5 |
程式流程控制與表達 |
教師自編教材 |
|
3 |
6 |
|||
6 |
條件判斷 |
教師自編教材 |
|
3 |
6 |
|||
7 |
民族掃墓節放假 |
民族掃墓節放假 |
民族掃墓節放假 |
0 |
0 |
|||
8 |
期中專題報告 |
|
*組內同儕互評與自評 *課後學習歷程記錄 |
3 |
6 |
|||
9 |
期中專題報告 |
|
*組間互評 *專題小組成品 *組內同儕互評與自評 |
3 |
6 |
|||
10 |
迴圈 其他資料型別(一):串列 其他資料型別(二): tuple、字典
|
教師自編教材 |
【小組作業二】 *課後個別發想 |
3 |
6 |
|||
11 |
基本檔案處理
|
教師自編教材 |
【小組作業二】 *出題任務小組成品 *課後個別解題+線上回饋 |
3 |
6 |
|||
12 |
【小組作業二】 *小組討論與報告 |
教師自編教材 |
【小組作業二】 *組內同儕互評與自評 *課後學習歷程記錄 |
3 |
6 |
|||
13 |
函數 |
教師自編教材 |
|
3 |
6 |
|||
14 |
例外處理/物件與類別 |
教師自編教材 |
|
3 |
6 |
|||
15 |
套件與圖形化使用者介面 |
教師自編教材 |
|
3 |
6 |
|||
16 |
期末專題準備 |
期末專題準備 |
期末專題準備 |
0 |
6 |
|||
17 |
期末專題呈現與回饋 |
|
*組間互評 *專題小組成品 *組內同儕互評與自評 |
3 |
6 |
|||
※依據課務組函文,學生學習投入時間為:課堂講授(授課時數)+課程前後(學分數*1.5~2 小時)。 |
*課堂參與以及實作練習:35%
*小組作業:20%
(小組作業之評量項目包括:小組團隊成品、組員針對團隊合作的過程互評/自評,以及個別學習歷程記錄)
*期中、期末專題:45%
(期中末專題之評量項目包括:小組團隊成品、組間互評,以及組員針對團隊合作的過程互評/自評)
參考書目:
1.葉難(2015),Python程式設計入門,博碩。
2. Python官方文件 (https://www.python.org/doc/)
3.洪錦魁(2018),Python入門邁向高手之路王者歸來,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