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新媒體平台責任比較研究

Course Name: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Liabilities of New Media Platforms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2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新媒體平臺(臉書、Line、Google)在現今新聞傳播上扮演越來越吃重的角色,不但瓜分傳統媒體廣告收益,加劇傳統新聞業者困境,其欠缺事前編輯把關的運作模式,也使假訊息等有害訊息得以輕易在平臺上傳播。此外,此等平臺透過其強大的市場力量、掌握龐大的個人資料,再透過演算法決定使用者得以接收到的內容,甚而以此作為吸引廣告主的利器,進一步鞏固其市場地位。以上現象引發國際間對於新媒體平臺各種責任的討論,包括平臺是否應與傳統新聞媒體協議就新聞內容的使用付費、平臺應如何抑制假訊息的傳播(包括平臺對於使用者提供的內容是否以及應該如何負責)、大型平臺是否有濫用其市場地位,不當蒐集個人資料,或有其他妨礙公平競爭的行為...等。本課程將針對上述主題,分析、探討不同國家的政策立場、最新立法趨勢與管制實務走向,希望使修課同學能對相關議題有深入瞭解並形成自己的看法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本課程希望整合法學院不同法律領域及留學背景的師資,並結合外籍講座演講課程,將全球主要國家新媒體平臺相關法律責任與管制的議題,整合成一門完整課程。具體而言,此一課程將結合憲法(新聞自由/言論自由/資訊隱私)、通訊傳播法、經濟行政法(公平交易法)與管制理論(公私協力法制)等領域,透過對世界主要國家/地區最新管制政策、法制與管制實務的分析討論,例如:澳洲新近通過的「媒體議價法」、歐盟「數位服務法草案」及「數位市場法草案」、德國「網路執行法」、法國「對抗資訊操縱法」、美國「通訊端正法第230節」相關修正倡議,以及歐盟及美國對於谷歌、臉書等大型平臺業者所提起(或可能提起)的反壟斷調查...等,建立修課同學對於新媒體平臺可能面臨責任的全球化視野,並能從中比較分析不同國家採取不同管制政策、法律或執行措施的理由與利益考量,最終並能結合學生自身國家、地區的政經、媒體、文化背景,形成自己對於新媒體平臺責任的見解。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各週上課進度與參考資料,將於開學前一週公布,請注意!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60%

    講述 Lecture

    30%

    討論 Discussion

    1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本課程評分將分為兩個部分:

    1.課堂準備與參與:40%

    2.期末書面及口頭報告:6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將由授課教師逐週提供參考資料與討論題綱。

    開學第一週的資料將於開學前透過電子郵件寄發給修課名單上同學。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無。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