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擬以:「你如何過一天,就如何過一生」這個概念開始,探討當今每日生活中,所加入的一項新元素─媒介。
媒介,特別是數位媒介(手機),已成為生活經驗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建構我們的生活步調,產生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連結。然而它也導致生活結構的變動與破壞,造成不可預期的結果,甚至改變原有的生活規律。更不用說,數位媒介不斷影響著我們的世界觀、人際關係,以及我們參與各項社會活動的方式與內容。
本課程將重新檢視我們一天24小時的各項活動,從早晨起床、外出上班(上課)、購物、遊樂,到回家、就寢等規律化的行為當中,數位媒介在這些行為當中所扮演的角色。
修課同學須要做數位媒體日誌,紀錄每天使用數位媒介的各項言行,例如:上網看新聞、購物、與他人聯絡、接發電子郵件、觀看社群媒體等,以及這些言行產生的後續影響與效應。
另一方面,「新」數位媒介與「舊」媒介的關係絕對是藕斷絲連。因此,本課堂的另一個作業,就是紀錄各個媒介的生命週期,以麥克魯漢的媒介四定律:強化、過時、重現、逆轉,加以檢視。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預計閱讀兩本書:《聲的資本主義》與《數位麥克魯漢》(將根據這兩本書的份量,再來評估調整),賞析兩部影片:《原本以為只是手機掉了》(韓版,2023)與《人肉搜索/網路迷蹤》(2018)。透過指定閱讀、期中報告(媒介生命史)、影片賞析、期末報告,探討透過數位媒介建構的「數位世界」,與人們存在的「真實世界」,兩者之間的距離,進而反思個人的主體性、感知經驗、生活態度、人際關係等,有何重大改變。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說明:以下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為暫列,預計利用暑假期間瀏覽相關書籍、資料、影片,再做調整。正確版本要到第一週上課時才能確定。
週次 |
日期 |
課程主題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
教學活動與作業 |
1 |
9/16 |
課程說明 |
簡介「日常生活的意義」;「溝通媒介史」 課前閱讀:「溝通媒介史」、「基德勒與麥克魯漢論媒介技術」(檔案在下面。上課導讀、討論) |
老師介紹課程,並導讀指定閱讀 |
2 |
9/24 週日上課 |
|
聲的資本主義:序、1 |
同學導讀與討論;數位媒介日誌報告 |
3 |
9/30 |
|
聲的資本主義:2、3 |
同學導讀與討論;數位媒介日誌報告 |
4 |
10/7 |
|
聲的資本主義:4、5 |
同學導讀與討論;數位媒介日誌報告 |
5 |
10/14 |
|
聲的資本主義:6、7、終章 |
同學導讀與討論;數位媒介日誌報告 |
6 |
10/21 |
|
數位麥克魯漢:1、2 |
同學導讀與討論;數位媒介日誌報告 |
7 |
10/28 |
|
數位麥克魯漢:3、4 |
同學導讀與討論;數位媒介日誌報告 |
8 |
11/4 |
|
數位麥克魯漢:5、6 |
同學導讀與討論;數位媒介日誌報告 |
9 |
11/11 |
期中報告 |
媒介生命史 |
同學就選定媒介做報告 |
10 |
11/18 |
|
數位麥克魯漢:7、8 |
同學導讀與討論;數位媒介日誌報告 |
11 |
11/25 |
|
數位麥克魯漢:9、10 |
同學導讀與討論;數位媒介日誌報告 |
12 |
12/2 |
|
數位麥克魯漢:11、12 |
同學導讀與討論;數位媒介日誌報告 |
13 |
12/9 |
|
數位麥克魯漢:13、14、15 |
同學導讀與討論;數位媒介日誌報告 |
14 |
12/16 |
影片賞析 |
《原本以為只是手機掉了》2023 |
同學導讀與討論;數位媒介日誌報告 |
15 |
12/23 |
|
《人肉搜索/網路迷蹤》2018 |
同學導讀與討論;數位媒介日誌報告 |
16 |
12/30 |
期末報告1 |
|
每人15分鐘報告 |
17 |
113/1/6 |
期末報告2 |
|
每人15分鐘報告 |
18 |
1/13 |
(停課) |
|
|
導讀指定閱讀或影片 30%
期中報告 30%
期末報告 40%
指定書目:
吉見俊哉著。李尚霖譯(2013)。聲的資本主義:電話、RADIO、留聲機的社會史。台北:群學。
保羅・李文森著。宋偉航譯(2023)。數位麥克魯漢:當麥克魯漢從電視走進網路世界,回顧傳播媒體的經典理論。台北:貓頭鷹。
指定賞析影片:
《人肉搜索/網路迷蹤》2018
《原本以為只是手機掉了》2023
參考書目:
Arne, Brita Ytre (2023). Media Use in Digital Everyday Life (全書下載:Media Use in Digital Everyday Life | Emerald Insight)
羅伯.洛蘭德.史密斯著。陳品秀譯(2010)。和蘇格拉底吃早餐…。台北:臉譜。(本書已絕版)
麥克魯漢著。鄭明萱譯(2015)。認識媒體:人的延伸。台北:城邦。〔原書名: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s of Man, 1964.〕
尼古拉斯・卡尔著。刘纯毅译(2012)。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北京:中信。〔原书名:The Shallows: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 2010.〕
台灣繁體字版:王年愷譯(2019)。網路讓我們變笨?數位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思考與閱讀行為。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保罗・莱文森著。何道宽编译(2007)。莱文森精粹。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原书名:The Essential Levi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