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次
Week
|
課程主題
Topic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Content and Reading Assignment
|
教學活動與作業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Homework
|
備註
|
|
1
(09/16)
|
課程介紹
|
老師是誰?
課程教甚麼?
介面與互動的條件和可能
人跟人的互動:溝通
溝通作為互動方式的性質
人-機互動和人-人互動的異同
|
彼此的期待
甚麼是介面?甚麼是互動?
|
老師授課
Q&A
|
2
(09/24)
|
人與人的互動:溝通
|
基本溝通理論
溝通的心理學
溝通作為互動方式的性質
溝通的合作原則
|
共同認知
人機互動與人際溝通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
老師授課
|
3
(9/30)
|
人機互動的心理學基礎
|
視覺的注意力
眼動:我們怎麼看
視覺化的特徵與強度
記憶是甚麼
甚麼是"直覺"
|
操作的人因工程定律
心理負荷量
分布式認知
作業一:視覺及注意力分析,W4上課前繳交
|
|
4
(10/7)
|
介面原則,心理模式、互動歷程
|
印象引申出來的期待
三個反應層次
互動的可能性及線索
防止不該有的互動
甚麼是心理模式(mental model)
|
七個階段的心理歷程
互動的心理歷程與人為過失
人如何犯錯
失誤與錯誤
繳交作業二:
玩遊戲學互動
|
DOET Ch1-5.ED Ch3
|
5
(10/14)
|
人機互動的情感因素
|
情感反應的意義
心理學的情緒理論
愉悅的階層和相容性
|
行為的流暢感
感性工學
|
ED.Ch1,2,4
|
6
(10/21)
|
互動設計前的基礎了解
|
如何開進行人機互動設計
人機互動的研究髮
誰是TA?
質化方法
量化方法
|
對互動行為的分析
用例CASE STUDY
用例的階層關係
互動的介面元素
|
UI is Common. Ch2
|
7
(10/28)
|
資訊架構IA)
|
甚麼是資訊架構學
I A基本原則
組織結構
標籤系統
/導航/
|
搜尋
語彙控制及詮釋資訊
資訊架構策略
作業三: 找出用例與資訊架構
|
IA Ch1,2,3,4,5,6,8
|
8
(11/04)
|
互動設計的性格與態度
|
介面的性格
良好的行為
不同程度的使用者
品牌的聲音
|
作業四:互動性格設計
|
AB4 Ch 7,10,11,12
|
9
(11/11)
|
數位與敘事
|
故事原型、話語結構、圖文視聽元素與數位介面傳播
|
|
老師授課
|
10
(11/18)
|
故事成功關鍵
|
《先讓英雄就貓咪1 :你這輩子唯一需要的電影編劇指南》
Blake Snyder
|
第1組:第1-2章
第2組:第3-4章
第3組:第5-7章
|
分組報告25min
Q&A10min
|
11
(11/25)
|
影像製作
|
視覺元素與手機製作實務
|
老師上課與實作練習
|
每個人攜帶三腳架
|
12
(12/02)
|
影音數位敘事案例分析
|
運用敘事與網路傳播案例分析
|
範圍-電影、影集、廣告、網劇、短影音…
|
分組報告25min
Q&A20min
|
13
(12/09)
|
分組討論
|
期末數位敘事提案與討論
(結合互動設計思考的網站、報導故事與不同媒材)
|
分組提出期末作業書面構想。
|
本作業為綜合運用,以社會倡議為方向,以網站結合故事、圖、文、影、音,應結合數位工具的超文本、多媒材、高互動、易混搭特性,量身設計文體。
|
14
(12/16)
|
沉浸式
資訊的基礎概念
|
Mel Slator(2009)
《Place illusion and plausibility can lead to realistic behavior in immersive virtual environments》
|
分組讀書報告,討論
第1組:1-2節
第2組:3-5節
第3組:7節
|
分組報告25min
Q&A 10min
|
15
(12/23)
|
體驗
專題演講
|
林日璇教授
《元宇宙趨勢與虛擬實境體驗》
|
分體驗VR與聽講
|
XR實驗室體驗
|
16
(12/30)
|
期末展演
|
各組數位社會倡議的敘事作業企劃呈現與理念說明
|
講評
|
繳交本單元學習單
|
17
(01/06)
|
彈性授課
|
可與兩位老師另約分組指導
|
|
|
18
(01/13)
|
停課
|
總統大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