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包含兩部分,第一部分透過了解社會科學家如何詮釋生活的各種面向,並透過嚴謹方式,從其中的意義做出結論。內容上將強調科學研究所依據的原則,與學生如何運用這些原則表達自己的研究。
第二部分則側重在社會科學的量化分析介紹。課程將指導同學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所需要了解的重要統計知識與計量分析工具。透過本課程的學習,希望同學能夠瞭解應用統計的基本觀念,知道如何進行統計分析,同時也能實際運用簡單的軟體(excel)進行分析,並有能力解讀相關的統計數字。
能力項目說明
教導學生界定問題、檢閱相關文獻、形成分析問題之結構、尋找蒐集資料的方法,並瞭解研究的貢獻與限制。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第二部分上課因需要進行量化分析,建議同學需備妥筆記型電腦。
上課進度
第一部分(第一週到第九週)
第一週: 什麼是研究? 為什麼要研究?
第二週: 為什麼需要理論
第三~四週: 研究設計與註釋撰寫
第五週: 調查研究
第六週: 非介入性研究
第七週: 田野調查
第八週: 文獻回顧口頭報告
第九週: 隨堂考與報告繳交
第二部分(第十週到第十八週)
第十週(11/13):基本統計概念
第十一週(11/20):幾個重要的機率分配
第十二週(11/27):隨機變數與抽樣分配
第十三週(12/4):區間估計與假設檢定
第十四週(12/11):變異數分析與卡方檢定之應用
第十五週(12/18):迴歸分析I
第十六週(12/25):迴歸分析II
第十七週(1/1):元旦連假
第十八週(1/8):量化研究的分享
考評標準:
第一部分:占總學期成績50%
隨堂考 20%
課程參與 20%
口頭報告 20%
期中報告 40%
本課程將十分側重研究報告與上課討論,學生也需依正式論文格式在第九週小考的同時,繳交一份文獻回顧,題目須在第五週前獲得老師同意,也必須在第八週時對全班發表口頭報告,說明如何選擇文獻。
第二部分:占總學期成績50%
暫定(上課時會與同學討論)
作業 75%
出席與課堂參與 25%
經108.01.17(四)行管碩第100次學程委員會會議決議,「學程辦公室點名,四次缺席(含)以上者,本課程修業成績視為不及格」。
教科書:
第一部分:
李美華等譯,Earl Babbie 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 時英
第二部分:
無指定教科書。教材內容會於上課前透過email傳送給同學。
第二部分上課因需要進行量化分析,建議同學需備妥筆記型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