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旨在介紹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中的兩種主要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quantitative method)跟質性研究方法(qualitative method)。量化研究方法部分旨在使修課者了解量化研究設計、量化資料蒐集(尤其是常見的調查法與次級資料分析法)、量化資料分析等基本概念與方法,以及量化論文的撰寫。除了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概念之外,量化研究方法部分的課程內容也強調統計軟體的操作。藉由實作,修課者一方面能夠更加熟悉統計概念的意義,另一方面也能夠運用軟體實際進行經驗資料的分析。這部分課程將以開源統計軟體 JASP(建議自行下載並熟悉 https://jasp-stats.org/download/ )為主,網路上(例如 YouTube)也有許多自主學習資源,請修課同學積極主動非同步學習。由於無法完整演練量化研究所有環節,這部分課程也將選定(由老師指定或同學自主選取)若干中文學術期刊論文,透過同儕互評討論,以獲致量化研究所需的品味與氣質。
質性研究方法課程部分除了先簡單介紹個體主義vs. 整體主義方法論基本概念之外,將聚焦於介紹質性研究方法的主要取徑,包括:民族誌、紮根理論、敘事分析、歷史研究與個案研究法等,以提供修課者對社會科學質性研究方法有基本的認識。同時,這部分課程之規劃也著重操練實地進行論文研究之能力,特別是以深入訪談進行研究之能力,透過分組進行訪談研究設計之討論以及同學互訪,進行實際訪談之練習。綜言之,此部分課程內容主要分為兩大部分:「質性研究資料蒐集」與「質性研究資料分析」說明論文研究設計,並於課程中說明論文寫作要點。 |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在量化研究方法部分之學習欲達成的目標如下: 1、量化研究設計的基本概念與流程,包括研究問題形成、文獻檢閱、與量化研究設計(包括資 料蒐集方法、來源、與內容等)。 2、量化研究(尤其常見的「調查法」與「次級資料分析法」)相關設計,包括抽樣與問卷設計等。 3、量化研究所使用之基礎統計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與方法。 4、運用統計軟體從事描述統計分析,如計算平均數、標準差、建立表格或圖等,來整理量化研究資料,並解釋各類描述統計的意義。 5、理解機率與抽樣分配的基本概念,以及推論統計的意義。 6、適當運用假說測定的方法,分析並比較不同群體間的差異。 7、學習研究設計的重要概念,培養獨立執行研究之能力。 8、培育量化研究論文的品味與氣質,以利於後續的學位論文撰寫。
在質性研究方法部分,修課者於課程結束後必須對於社會科學質性研究方法有深入的理解,同時具有實際進行以訪談為主之研究的基本能力,包括:訪談大綱設計、訪談問題擬定、訪談進行、訪談資料彙整、以及訪談資料分析的能力,並熟悉採質性研究方法進行之論文的研究設計與論文寫作相關規範包括:碩士論文撰寫格式、章節架構、參考文獻引用方式、學術倫理等。 |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
一、指定教材講義/參考資料閱讀/預習作業:10%
二、複習作業:20%
三、學期報告(包含期中與期末進度):各佔 25%,共 50%
四、課堂出席 & 學習參與:20%
經108.01.17(四)行管碩第100次學程委員會會議決議,「學程辦公室點名,四次缺席(含)以上者,本課程修業成績視為不及格」。
量化研究方法:
1. 羅清俊,2016,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打開天窗說量化,第三版,揚智。 (羅,必備,請自行於 8/5 課堂前取得)
2. 林秀雲譯,2016,社會科學研究方法(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Babbie 原著第 14 版), 雙葉書廊。(林)
3. 邱皓政,2019,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 與 R 資料分析範例解析,第六版,五南。(邱)
4. JASP 自主學習資源,特別建議在 YouTube 上以「JASP」搜尋瀏覽,特別推薦本校企管系胡 昌亞老師的 JASP 軟體介紹簡報與影片。
5. 篇章論文、網路資源(講義,透過數位平台提供,請自行下載列印並攜帶至課堂)
質性研究方法:
鈕文英(2020)《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雙葉。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瞿海源主編(2015)《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二):質性研究法》。台北:東華。
本課程相當仰賴政大數位學習平台(透過 iNCCU 帳號登入),請務必與政大 email 信箱連動以利於即時接收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