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政策分析與管理

Course Name: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修別:群

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3.0

學分數

Credit(s)

4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之主要宗旨在於增進學生學習、分析、應用、實踐、創造與分享公共政策分析與管理的興趣與能力,並期待經由對公共政策觀察及分析過程,結合同學們在各領域的實務經驗,能開拓同學們對於重要公共政策議題的瞭解,思考與提出更具社會關懷、符合公共利益的政策改革方案。

同時,本課程為了使本班同學培養具創造性思惟與想像力的政策分析、評估與整合能力,將著重提供學生檢視、體察、析評、批判與綜合政策概念及政策知識的思維架構。為了達成上述的目標,我們將介紹對於公共政策分析有卓越貢獻的著作,透過對各種論點、學說與理論的了解與省思,能使同學兼顧思想深度與範疇廣度,在研修、思索、批判與發表的攻讀過程中,提升吾人對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論架構、國際比較與在地脈絡的認識,進而深化對政策環境掃描、綜合分析能力與洞察隱含的公共議題的前瞻涵養。

藉著對政策分析與管理的研修歷程,期待我們不僅將更熟知各種理論層面的分析工具,透過各類政策議題的深度討論與腦力激盪,更能開展吾人從事學術研究與實務工作的奇幻之旅。

且讓我們在此學術殿堂,以理性思維、悲天憫人之情懷、正義感、對知識之熱愛、寬容精神、對生命之尊重、肯定在地價值,一起、共同、共好地共商、相互包容、堅持多元,進以改變自己與改變世界。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課程目標:

    開拓同學們對於重要公共政策議題的瞭解並思考與提出更具社會關懷、符合公共利益的政策改革方案。

    學習成效:

    1.政策概念及政策知識的思維架構。

    2.創造性思惟與想像力的政策分析、評估與整合能力。

    3.政策環境掃描、綜合分析能力與洞察默會的具體公共議題的前瞻涵養。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周次

    日期

    課程主題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與作業

    投入學習時數

    課堂講授

    課程前後

    1

    9/12

    相見歡、師生共同設計課程、填寫個人資料表

    教學大綱、個人資料表

    填寫個人資料表、共同設計課程

    3.0

    4.5

    2

    9/19

    課程架構探討

    教學大綱、專題講座

    共同設計課程

    3.0

    4.5

    3

    9/26

    危局:攸關自己與下一代的4大政經危機,我們選擇戰鬥或逃避?(一)

    -6

    講授、分享心得與個案討論

    3.0

    4.5

    4

    10/3

    危局:攸關自己與下一代的4大政經危機,我們選擇戰鬥或逃避?(二)

    7-後記

    講授、分享心得與個案討論

    3.0

    4.5

    5

    10/10

    國慶日

     

     

     

     

    6

    10/17

    公共行政學(一)

    1-4

    講授、分享心得與個案討論

    3.0

    4.5

    7

    10/24

    公共行政學(二)

    5-8

    講授、分享心得與個案討論

    3.0

    4.5

    8

    10/31

    期中報告(一)

    提出個人期末報告預定之

    主題與綱要

    完成學期報告大綱

    3.0

    4.5

    9

    11/7

    期中報告(二)

    提出個人期末報告預定之

    主題與綱要

    完成學期報告大綱

    3.0

    4.5

    10

    11/14

    主題演講(一)

    暫訂

    講授、分享心得與個案討論

    3.0

    4.5

    11

    11/21

    面對權力的規劃(一)

    1-5

    講授、分享心得與個案討論

    3.0

    4.5

    12

    11/28

    面對權力的規劃(二)

    6-10

    講授、分享心得與個案討論

    3.0

    4.5

    13

    12/5

    主題演講(二)

    暫訂

    講授、分享心得與個案討論

    3.0

    4.5

    14

    12/12

    解讀政策評估(一)

    1-2

    講授、分享心得與個案討論

    3.0

    4.5

    15

    12/19

    解讀政策評估(二)

    3-5

    講授、分享心得與個案討論

    3.0

    4.5

    16

    12/26

    解讀政策評估(三)

    6-7

    講授、分享心得與個案討論

    3.0

    4.5

    17

    1/2

    學期末報告課堂報告(一)

    個人期末完整個案報告

    反思與總結

    3.0

    4.5

    18

    1/9

    學期末報告課堂報告(二)

    個人期末完整個案報告

    反思與總結

    3.0

    4.5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40%

    講述 Lecture

    40%

    討論 Discussion

    2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一、課堂參與

    (1)第二次上課起,請每位同學自行準備桌牌(請自行設計以A4大小,不拘顏色的卡紙,做出個人的三角桌牌。)

    (2)參與討論︰同學應先預習指定教材,上課積極參與討論,下課抽空與老師相互研究與茶敘。有任何問題,歡迎以e-mail寫信或當面與老師溝通。除問題討論外,將不定期通知演講或學術活動,歡迎踴躍出席。

     

    二、心得報告

    每堂課針對當天簡報提出問題,並針對每本書報告提交一份心得報告。

     

    三、主題報告

    (1) 分配原則:依據課程進度,同學(或分組)輪流負責各週主題報告。

    (2) 報告方式:

    負責當週主題報告者,可使用Powerpoint進行簡報,除指定閱讀教材之外,並可蒐集相關資訊,提出議題進行討論,並請著重於公共政策具體議題的詮釋與分析。報告內容宜聚焦於具體政策改革部分。每一主題報告約15分鐘,介紹當周主題中的核心概念、議題、理論、工具與策略,並與其他同學進行討論與對話。

    每一主題報告應在課前一天中午完成撰寫摘要,上傳至教學平台討論區,老師將於主題報告之後進行文獻補充、提供實務議題、分析策略或工具,供實作或討論。

    (3) 同學回饋:當主題報告後,旋即進行隨機請同學針對主題報告進行講評與建議。

     

    四、學期報告

    (1) 針對課堂主題或所熟悉的具體政策議題,擇一親身經歷析探。

    (2) 請於期中繳交題目及大綱。期末於指定時間繳交完整報告及「自我評鑑表」,除紙本外,亦請上傳至MOODLE教學平台。

    課堂規定

    依學程規定,本學期總共缺課四次(含)以上,本課程將不及格。

    評量方法

    學期報告20%、課堂參與20%、導讀20%、作業40%

    108.01.17()行管碩第100次學程委員會會議決議,「學程辦公室點名,四次缺席()以上者,本課程修業成績視為不及格」。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指定書目

    1. 吳書榆譯,布萊爾.謝帕德原著(2021)。危局:攸關自己與下一代的4大政經危機,我們選擇戰鬥或逃避?
    2. 江明修(1997)。公共行政學:理論與社會實踐。台北:五南。
    3. 江明修(1995)。面對權力的規劃。台北:五南。
    4. 江明修、曾冠球(2020)。讀政策評估:領導者的決策心法。台北:五南。

    參考書目

    1. 邁可.桑德爾,2011,《正義 ,《正義 —— 一場思辨之旅 》。台北,雅言文化。

    2. 邁可.桑德爾,2014,《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政治中的道德問題》。台北:麥田。

    3. 丘昌泰,2004,《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出版社。

    4. 丘昌泰等,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元照出版社。

    5. 徐仁輝、郭昱瑩著,2014,《政策分析》。台北:智勝文化。

    6. 陳恆鈞譯,2001,《公共政策:演進研究途徑》。台北:學富文化出版社。(Lester, James P., et al., 2000, Public Policy: An Evolutionary Approach. Belmont: Wadsworth.)

    7. 李允傑、丘昌泰,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元照出版。

    8. 江明修譯,2002,《公共行政精義》。台北:五南出版社。

    9. 江靜玲編譯,1995,John Pick原著,《藝術與公共政策》。台北:桂冠出版社。

    10. 余致力,2002,《民意與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出版社。

    11. 吳定,2003,《政策管理》。台北:聯經出版社。

    12. 林水波,1999,《公共政策論衡》。台北:智勝文化出版社。

    13. 香港城市大學等編,2000,《中國公共政策分析》。香港城市大學。

    14. 孫煒,2002,《公共政策與教育規劃: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台北:翰蘆出版社。

    15. 徐仁輝審訂,2000,Roger LeRoy Miller et al.原著,《公共議題經濟學》。台北:智勝文化出版社。

    16. 浩平、蕭羨一譯,Murray J. Horn原著,《公共行政之政治經濟學:公部門的制度選擇》。台北:商周出版。

    17. 張世賢編著,2005,《公共政策分析》。台北:五南出版社。

    18. 張明貴譯,2005,Larry N. Gerston原著,《公共政策的制定》。台北:五南出版社。

    19. 郭昱瑩,2002,《公共政策:決策輔助模型個案研究》。台北:智勝文化出版社。

    20. 陳國霖,2004,《黑金:台灣政治與經濟實況揭密》。台北:商周出版社。

    21. 陳鵬仁譯,2004,魚住昭原著,《戰後日本三大政治弊案》(原書名:特搜檢察)。台北:

    商務出版社。

    22. 閻紀宇譯,2005,Francis Fukuyama原著,《強國論》。台北:時報文化。

    23. 董更生譯,1997,John Kenneth Galbraith原著,《經濟治國》。台北:智庫文化出版社。

    24. 羅清俊等譯,1999,《公共政策新論》。台北:韋伯文化出版社。(Dye, Thomas, 2002,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25. 詹建富等合著,2002,《煙草戰爭》。台北:董氏基金會。

    26. 鄭興弟,2003,《政策規劃:理論與方法》。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27. 韓文正譯,2002,Rudolph W. Giuliani,《決策時刻》。台北:大塊文化出版社。

    28. 韓釗,2003,《公共政策的動態分析》。台北:韋伯文化出版社。

    29. Bickers, Kenneth N., 2001,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 Political Economy Approach.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30. Cahn, Matthew A., et al., 1995, Public Policy: The Essential Reading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31. Dunn, William N., 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32. Lindblom, Charles E., et al., 1993, The Policy-Making Proces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33. 邁可.桑德爾(2012)。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台北:先覺。

    34. 哈拉瑞(2018)。21世紀的21堂課。台北:天下文化。

    35.楊子申、江明修(2022)。社會企業之社會影響力評估指標建構。行政暨政策學報,74,35-68。(TSSCI)

    36.江明修(編)(2021)。台灣當前不平等起源與對策: 跨領域的對話。台北:五南。

    37.江明修、曾冠球(2020)。解讀政策評估:領導者的決策心法。台北:五南。

    38.江明修、王維德(2020.06)。重新詮釋我國政府之KPI-以社會建構論之觀點。主計月刊, No.774, pp.44-48.

    39.江明修、張浩榕(2020.04)。從「社會企業」到「社會創新」之政策變遷分析:多元流程模型的觀點。文官制度季刊,Vol.12, No.2, pp.1-3

    40.劉江、江明修(2020.03)。臺灣社會企業社會資本樣態及發展路徑研究—基於12家社會企業的分析。第三部門學刊,No.25.

    41.曾冠球、江明修(2019)。臺灣公民社會的形塑:促進社會企業發展的政策議題。臺灣當前經濟與社會問題(368~391頁)。台北:五南。

    42.Yang, T., & M. Chiang (2018). Policy Environments of Social Enterprise in Taiwan: a Cross-Sectoral Governance Perspective,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10(2), 290-318. (Scopus)

    43.江明修(編)(2013)。社會創新與數位公益:公民社會的網路實踐。台北:智勝文化。

    44.江明修(2016)。公民社會發展與心靈環保 。心靈環保講座選輯(197-218頁)。新北市:法鼓文理學院。

    45.江明修、鄧宗聖(2015)。台灣社會企業的創新實踐:公益與社會。轉念創新 活出生命的亮點—2014轉化個人與社會跨領域國際研討會暨香光研究學院成立特輯(67-88頁)

    46.江明修(編)(2009)。公民社會理論與實踐。台北: 智勝文化。

    48. 江明修(編)(2008)。第三部門與政府:跨部門治理。台北:智勝文化。

    49. 蕭新煌、江明修、官有垣(編)(2006)。 基金會在台灣:結構與類型。台北:巨流圖書。

    50. 江明修(審定)(2003)。非營利產業。台北:智勝文化。

    51. Sheppard, Blair H.(2020). Ten Years to Midnight: Four Urgent Global Crises and Their Strategic Solutions. Berrett-Koehler Publishers.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書名 Book Title 作者 Author 出版年 Publish Year 出版者 Publisher ISBN 館藏來源* 備註 Note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