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近現代文學專題

Course Name: Topics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2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以主題探討與作品選讀方式,參酌跨文化、跨域視角,研究、探討晚清到民國時期的文學議題,並進行脈絡化的考察。綜觀晚清以降的文學發展,無論是小說、詩文、戲曲,伴隨國家有難的時代困局,中外思潮流動勃興、文學生產方式及印刷文化突起等變局,中國近現代文學既斷裂衝撞,亦有延續傳統、發展新貌的一面,具有豐富的學術意義。本課程帶領學生閱讀近現代經典作家作品,探討其中蘊含的「沒有晚清,何來五四?」/「沒有五四,何來晚清?」、近代文言和白話文學之聯繫、域外文學文化與現代文學的形塑、報刊印刷媒體與都市現代性、民族國家的誕生與文學文化想像等議題,以期讓學生對晚近現代文學研究有一深入之認識。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一、論析近現代代表性作家作品、文學思潮與流派,增進學習者對近現代文學發展的認識,建構完整的文學史論概念——中國文學從古典到現代的轉型。

    二、探究近現代文學主題與體裁,及跨文化/文類之文學流動,增強學習者對近現代文學的分析、研究能力,並拓寬研究視野。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週次

    課程主題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與作業

    1

    概論

    課程簡介

    單篇學術論文寫作規範說明

    資料庫介紹與實作

    講授、討論、資料庫檢索

    2

    「新小說」與梁啟超

    梁啟超:〈譯印政治小說序〉、〈小說與群治的關係〉、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

    講授、討論

    3

    傳教士的「時新小說」

    「時新小說」徵文選篇

    講授、討論

    4

    醜怪譴責小說

    王德威《被壓抑的現代性》第四章:醜怪譴責小說

    劉鶚:《老殘遊記》

    講授、報告、討論

    5

    俠義公案小說

    王德威《被壓抑的現代性》第三章:俠義公案小說

    俞樾改編:《七俠五義》

    講授、報告、討論

    6

    科幻奇譚小說

    王德威《被壓抑的現代性》第五章:科幻奇譚

    徐念慈:《新法螺先生譚》

    講授、報告、討論

    7

    狹邪小說

    王德威《被壓抑的現代性》第二章:狹邪小說

    韓邦慶:《海上花列傳》

    講授、報告、討論

    8

    言情翻譯小說

    陳瑜:《情之嬗變:清末民初《茶花女》在中國的翻譯與改寫》導論

    林紓:《巴黎茶花女遺事》

    講授、報告、討論

    9

    偵探翻譯小說

     

    李歐梵:〈福爾摩斯在中國〉,《當代作家評論》第2期(2004年),頁8-15

    張坤德譯:〈記傴者復讎事〉;程小青:〈駝背眩人〉

    講授、報告、討論

    10

    唯美頹廢

    文學在中國

    李歐梵:〈漫談中國現代文學中的「頹廢」〉,《從晚清到五四:現代性的想像》,頁頁297-332

    田漢譯:《莎樂美》

    講授、報告、討論

    期末論文題目回報

    11

    心理分析

    小說

    李歐梵:〈「怪誕」與「著魅」──重探施蟄存的小說世界〉,《從晚清到五四:現代性的想像》,頁357-376

    施蟄存:〈魔道〉、〈夜叉〉

    講授、報告、討論

    期末論文題目回報

    12

    學者演講:

    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

    鍾欣志教授

    講題待訂

    講授、討論

    期中回顧

    13

    世界人

    劉吶鷗

    李歐梵:《上海摩登》第六章

    劉吶鷗:遊戲〉;

    穆杭:六日之夜〉

    講授、報告、討論

    14

    論文計畫書發表會

    個人論文大綱發表

    報告、討論

    15

    論文計畫書發表會

    個人論文大綱發表

    報告、討論

    16

    論文計畫書發表會

    個人論文大綱發表

    報告、討論

    17

    彈性週:

    校外參訪

     

    中研院文哲所圖書館

    參訪

    導覽、參訪、實作

    18

    彈性週:

    張愛玲與視覺文化

    跨域自主線上學習

    張愛玲:《第一爐香》。許鞍華:「第一爐香」

    黃心村:改編張愛玲:銀幕上的香港傳奇 〉,緣起香港:張愛玲的異鄉和世界第八章

    線上自主學習、心得撰寫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30%

    講述 Lecture

    30%

    討論 Discussion

    3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1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 課堂表現(小組活動參與、討論回饋、學期論文題目報告)10%
    • 出席:10%
    • 課堂報告 50%

    (一)、導讀  25%

    (二)、期末論文研究計畫書發表  25%

    • 期末論文  30%

    【說明】

    • 修課同學請於課前事先預習文本、論文。
    • 本課程重視課堂參與,請同學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及活動。積極上台發言者,加分。若需請假,請事先聯繫(事假、公差假)或事後(病假)以假單請假,以方便調動報告次序。惟請假以不超過三次為原則。
    • 本課程使用moodle教學平台上傳閱讀文本,繳交報告、論文,及公佈事項,請務必定期查看。
    • 課堂報告:每組(一組兩人)負責導讀一個單元的閱讀文本、研究論文。不上台發表者恕不給分。報告請以投影片方式呈現,並請於修訂後,交給老師上傳教學平台。報告主題於第三次上課時抽籤決定。
    • 除課堂報告該組外,其他組別同學需於課堂報告結束後提出回饋與問題(各一),列入學期課堂表現成績。
    • 期末論文研究計畫書發表:每位同學須於期中(第十一、十二次課堂)回報論文題目,於學期末依時程輪流上台發表論文計畫大綱,以投影片方式呈現(一人20分鐘左右),並繳交書面計畫書(約2500字)。計畫書撰寫需合乎學術規範,違反學術倫理者以零分計算。
    • 論文:請以近現代文學為主題,擇一撰寫一篇8000~10000字的研究論文(需按正式學術論文規範寫作,若有涉及學術倫理情事者,以零分計算)。請於繳交期限內上傳moodle教學平台,逾期不收。
    • 彈性週之自主學習心得作業繳交者,報告有條理,精實且切題者,加學期成績總分。請於繳交期限內上傳moodle教學平台,逾期不收。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指定閱讀為本次課程建議同學精讀的書。

    參考書目中的「文本」為上課時集中討論的作品,課程中會細讀部分篇章。

    參考書目中的「文學史及相關研究」推薦同學課餘自行閱讀。

     

    壹、指定閱讀:

     

    一、王德威著、宋偉杰譯:《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臺北:麥田出版,2003年)。

    二、李歐梵、毛尖譯:《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0年)。

    三、李歐梵:《從晚清到五四:現代性的想像》(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9年)。

     

    貳、重要參考書目

     

    (一)、文本

     

    小仲馬(Alexandre Dumas fils)著,林紓譯:《巴黎茶花女遺事》,福州:畏廬刻本,1899年。

    王爾德(Oscar Wilde)著,田漢譯:《莎樂美》,上海:中華書局,1923年。

    石玉崑原著,俞樾改編:《七俠五義》,臺北:三民書局,2008年。

    李景山等著,黎子鵬編注:《道德除害傳:清末基督徒時新小說選》,臺北:橄欖出版社,2015年。

    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著,胡適、羅家倫譯:《娜拉》,《新青年》第四卷第六號(1918.06.)。

    柯南道爾(Sir Arthur Conan Doyle)著,程小青等譯:《福爾摩斯偵探案全集》,上海:中華書局,1916年。

    施蟄存:《梅雨之夕》,上海:新中國書局,1933年。

    徐念慈:《新法螺先生譚》,上海:小說林社,1905年。

    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新小說》第一、二、三、七號(1902.10-1903.07)。

    張愛玲:《海上花開》、《海上花落》,臺北:皇冠出版公司,1992年。

    張愛玲:《傳奇》,上海:上海雜誌社,1944年。

    劉鶚:《老殘遊記》,臺北:三民書局,2007年。

    劉吶鷗:《都市風景線》,上海:水沫書店,1930年。

    韓邦慶:《海上花列傳》,臺北:三民書局,1998年。

     

    (二)、文學史及相關研究

     

    (日)武田雅哉著;任鈞華譯:《飛翔吧!大清帝國:近代中國的幻想科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8

    (美)韓南著;徐俠譯:《中國近代小說的興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王宏志編:《翻譯與創作——中國近代翻譯小說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王德威:《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臺北:麥田出版,1993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臺北:麥田出版,1998

    呂文翠:《海上傾城:上海文學與文化的轉異 一八四九~一九零八》,臺北:麥田出版社,2009年。

    林明德編:《晚清小說研究》,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9

    袁進:《中國近代文學史》,臺北:人間出版社,2012

    康來新:《晚清小說理論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

    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廣州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陳平原:《中國現代小說的起點清末民初小說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陳平原主講;梅家玲編訂:《晚清文學教室從北大到臺大》,臺北:麥田出版,2005

    陳德鴻、張南峰編:《西方翻譯理論精選》,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00年。

    郭延禮:《中國近代翻譯文學槪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梁慕靈:《視覺、性別與權力:從劉吶鷗、穆時英到張愛玲的小說想像》,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8年。

    黃錦珠:《晚清時期小說觀念之轉變》,臺北:文史哲出版,1995

    張中良:《五四時期的翻譯文學》,北:秀威資訊科技,2005年。

    張春田:《晚清小說研究讀本》,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收錄於《魯迅小說史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1992

    彭小妍:《浪蕩子美學與跨文化現代性:一九三年代上海、東京及巴黎浪蕩子、漫遊者與譯者》,北:聯經出版公司再版,2020年。

    顏健富:《從「身體」到「世界」:晚清小說的新概念地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4年。

    關詩珮:《晚清中國小說觀念轉譯:翻譯語「小說」的生成及實踐》,臺北:商務出版社,2019年。

    趙稀方:《翻譯現代性:晚清到五四的翻譯研究》,北:秀威資訊科技,2012年。

    鄺可怡:《黑暗的明燈:中國現代派與歐洲左翼文藝》,香港:商務出版社,2017年。

    劉禾著,宋偉杰等譯:《跨語際實踐:文學、民族文化與被譯介的現代性(1900-1937)》(修訂譯本),北京:三聯書店,2008年。

    謝天振、查明建主編:《中國現代翻譯文學史》,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年。

    魏艷:《福爾摩斯來中國:偵探小說在中國的跨文化傳播》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

    鄒振環:《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的一百種譯作》,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6年。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