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為111學年以後入學的法律系博士班同學必修的博士論文研討課,對於碩士論文寫作也同樣很有幫助,因此碩博合開。由於1學分的課程時間相當有限,每學期僅限8人選修,隔週上課,每次上課兩小時,上下學期都會開設。雖然正式修課人數有限,不過非常歡迎碩、博士班同學旁聽,一同參與研討,精進研究技能,瞭解新法律領域與新議題。
修課同學須有足以報告一小時的獨立研究成果,未必需要與學位論文主題相關。如係針對學位論文主題進行報告,由於課程時間有限,建議著重於論文整體架構而非特定章節內容,由教師及同學對論文架構進行討論思辨與經驗交流,依以往經驗對報告同學最有幫助。
上課時間:週五下午 4:10 ~ 6:00。日期:9/15、9/22、10/6、10/20、11/3、11/17、12/1、12/15、12/29、1/12,共10次。限8人修課,不遞補,在未滿8人限度內可加簽。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乃針對法學研究方法(含方法論取向與研究法)以及學位論文如何寫作所設計的論文研討課程。課程範圍除了個別領域之法律研究外,同時包含法律領域間或是法律與其他學科間的跨領域整合研究。為避免抽象講授或文獻研讀難以心領神會,且研究過程中遭遇問題與克服技巧往往不易歸納為一般性抽象建議或規則,本課程以實存之法學研究作為研討素材,由師生在課堂中分享仍在進行中之研究作品(work in progress),以做中學的方式,從實體與形式層面,共同探討可能隱含的問題與解決之道。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第一次:
課程主題:(1)課程簡介,說明上課方式及評分標準,瞭解修課同學背景。(2)法學研究方法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介紹常見的法學研究方法,包括法釋義學、法政策研究與比較法,可參考最下方參考書目所列各種文獻。
教學活動與作業:教師講授,修課同學共同研討
學習投入時數:課堂時數2小時;課前/後學習時數3小時
第二次:
課程主題:論文寫作工作坊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1)授課教師提出進行中的博士論文初步架構,供同學發掘其中問題,共同討論可能改進之道。(2)確定第三次到第十次課堂報告與提問人選。
教學活動與作業:事先請學生蒐集在論文寫作上所遭遇問題,包括方法論、研究設計、文獻閱讀、架構方式、章節安排,在課堂上提出,與修課同學共同研討,尋找解決之道。
學習投入時數:課堂時數2小時;課前/後學習時數3小時
第三次至第十次:
課程主題:論文寫作研討。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每次由一位修課同學就獨立研究成果或碩博士學位論文大綱,進行課堂報告,長度50分鐘。接著由提問人提出1~2個問題,報告人答覆後再開放由在場師生提問,共同進行研討。
教學活動與作業:修課同學應製作投影簡報,在上課前兩天(周三)中午以前提供予課程助理及教師,以便上傳WM5平台供提問同學事先準備。
學習投入時數:課堂時數2小時;課前/後學習時數3小時
課堂報告80%
分配提問10%
課程參與10%
李惠宗,法學方法論,2022年1月4版,台北:新學林。
鄧衍森、陳清秀、張嘉尹、李春福主編,法理學,2020年3月,台北:元照。
陳清秀,法理學,2020年11月3版,台北:元照。
翁岳生、蘇永欽、陳春生編,法學研究方法論──民商刑法編,2023年7月,台北:元照。
翁岳生、蘇永欽、陳春生編,法學研究方法論──行政法、財稅法編,2023年7月,台北:元照。
Karl Larenz著、陳愛娥譯,法學方法論,2021年3月1版12刷,台北:五南
林明鏘,德國新行政法,2019年9月,台北:五南。
陳銘祥,法政策學,2011年9月,台北: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