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選課前建議 |
開學第一次上課介紹課程大綱與分組,如果沒有到課,可能會強迫退課(含候補加簽)。 本課程每周上課前需先搜集資料,並閱讀相關資訊,課程中互動討論與小考,課後分組報告與申論考試,尤其報告需多次修改書面與口頭報告,需要有好的「分組團隊合作」,因此無法承諾願意花足夠時間與精力投入的同學,建議「不要選修」。 |
課程簡介 |
數位匯流時代,電訊與網路科技成為新的傳播媒介,學生需要跨出傳統媒體侷限,對新科技有更多未來想像。在了解新媒介如何衝擊政策、管理、行銷、產製、社會與個人之前,要對這些新技術與運作原理有基本認識,才能有更深入與多元角度思考。 因此,本課程希望提供同學了解傳播新科技的發展歷史、技術標準、運作原理與未來趨勢,比較不同科技之間差異、優劣與限制等,以做為進一步選修其他課程的入門知識與基礎,並培養同學未來進一步自我學習新科技的能力。 |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 |
了解傳播、電訊與網路等科技發展脈絡 認識新傳播科技的基本原理與應用 培養未來進一步自我學習新科技的方法與能力 |
學習成效 |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畢業後真正要面對的科技情境,必然是目前所沒有教過的,與其了解新科技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學習「科學思維與方法」。 了解當下傳播相關科技運作與應用,具備資料搜集、獨立閱讀、理解未來新科技的能力,對各種可能的新媒介趨勢充滿想像與好奇心。 |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週次 |
日期 |
課程主題 |
作業/考試 |
1 |
09/12 |
課程簡介與分組+新傳播科技導論 |
分組 |
2 |
09/19 |
頻譜與訊號:數位轉換、傳遞與壓縮 |
|
3 |
09/26 |
網際網路與TCP/IP通訊協定 |
|
4 |
10/03 |
有線寬頻網路與加值服務 |
期末報告主題 |
5 |
10/10 |
國定假日 |
|
6 |
10/17 |
無線寬頻網路、智慧家庭/商店 |
|
7 |
10/24 |
期末報告初稿+口頭 |
口頭+初稿 |
8 |
10/31 |
行動通訊網路與5G應用 |
|
9 |
11/07 |
穿戴裝置、物聯網IOT |
|
10 |
11/14 |
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AI |
|
11 |
11/21 |
期中考試 |
期中考試 |
12 |
11/28 |
期末報告二稿+分組與教師討論 |
二稿+討論 |
13 |
12/05 |
區塊鏈與鏈媒體 |
|
14 |
12/12 |
元宇宙:XR虛擬與擴增實境 |
|
15 |
12/19 |
期末報告三稿+分組與教師討論 |
三稿+討論 |
16 |
12/26 |
期末口頭+書面報告 |
口頭+書面 |
17 |
01/02 |
期末報告最後版本繳交 |
期末報告 |
18 |
01/09 |
期末檢討 |
|
課堂出席與討論(含Moodle與Zuvio互動與資料搜集)(20%)
期中考試(30%):
分組課堂個案口頭報告(13%)
分組期初、期末口頭與書面報告(37%)=
(期初口頭4%+期初書面4%)+(期末口頭5%+期末書面24%(含二、三稿))
所有同學會對各組報告,以及組內互評,均將透過Zuvio系統給予建議與評分。
建議但非唯一的資料來源,同學可以自行至圖書館與網路搜集相關資料:
基本知識:曲威光(2014)。《雲端科技與多媒體產業》。台北:新陸。陳惠貞(2014)。《新趨勢網路概論》。台北:碁峰。顏春煌(2013)。《行動與無線通訊》。台北:金禾。胡志男、周傳凱等編(2013)。《4G生活大未來》。台北:電信技術中心。徐瑞珠(2017)。《認識資料科學的第一本書》。台北: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