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112-1「資料分析基礎與策略」授課大綱
教師:曾國峰、鄭宇君、許志堅、林淑芳
時間:週五09:10-12:00
教室:傳播學院劇場
課程類別:傳院大一(必修)
課程簡介
本課程是傳播學院大學部一年級必修課程,主要目的在提供當代社會媒體公民和傳播專業人員關於資料分析的基礎知識與分析策略。傳播工作核心知識為資料分析的基礎概念與策略,包括社會科學方法基本概念、提問與資訊蒐集、資料分析、資料查核和呈現。
本課為傳院大一必修課,共有四個班級,上課採合授方式,由四位老師根據專長分別主講不同單元,課程內容包括講授、來賓講座、期末考。
課程結構主要分為以下四個單元,由四位老師分別授課:
●單元1:探究與思考問題基礎(曾國峰老師)
●單元2:量化資料分析基礎(林淑芳老師)
●單元3:結構化資料的處理(許志堅老師)
●單元4:厚數據的處理(鄭宇君老師)
本課程為傳院必修課, 合班授課,統一在劇場上課,只接受本院含雙主修輔系同學修課。第一、二階選課期間,請同學自行登記選課。本課程加簽處理一律由不分系系辦負責,且僅限本院含雙主修輔系學生。欲加簽本課之同學,請在加退選時間內,至大一大二不分系系辦找周亞青助教登記加簽,系辦會依四班修課人數平約分派加簽同學到各班 ,並通知你是否加簽成功。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的教學策略,包括:(1)用心想:系統化地認識當代社會各種資訊蒐集與資料分析之基礎知識;(2)動手做:應用當代資訊科技和社會網絡,實際體驗當代社會人們如何進行資料分析;(3)往前看:透過實務研究,期能掌握資料分析與應用的能力和策略。
本院大學部新聞、廣告、和廣電三系,雖然分別指向事實訊息(factual information)、勸服訊息(persuasive information),以及娛樂訊息(entertainment information)處理的專業,但是在不分系階段,同學必須瞭解和具備資訊蒐集和資料分析的基本能力。因此,本課程安排四次的產業界講座,以使同學瞭解資料分析與應用在傳播產業的各種前端應用。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大一 「資料分析基礎與策略」 周五234 |
上課地點 |
第1週 9/15 課程介紹 |
傳院劇場 |
第2週 9/22【探究與思考問題基礎-曾國峰】 |
傳院劇場 |
第3週 9/29 中秋節放假 |
|
第4週 10/6【探究與思考問題基礎-曾國峰】 |
傳院劇場 |
第5週 10/13 共同演講一 使用者洞察: |
傳院劇場 |
第6週 10/20 共同演講二GOOGLE 數據應用: 蔡璞玥 |
傳院劇場 |
第7週 10/27【量化資料分析基礎-林淑芳】 |
傳院劇場 |
第8週 11/3 【量化資料分析基礎-林淑芳】 |
傳院劇場 |
第9週 11/10 共同演講三Excel樞鈕分析: 報導者柯皓翔 EXCEL個人作業 |
傳院劇場/ 自備筆電 |
第10週 11/17 共同演講四 資料新聞: 天下數位敘事團隊 (李郁欣資料分析+楊時鈞前端工程師) |
傳院劇場 |
第11週 11/24 【結構化資料處理-許志堅】 |
傳院劇場 |
第12週 12/1 【結構化資料處理-許志堅】 |
傳院劇場 |
第13週 12/8 EXCEL作業檢討 + LLM boosted Excel (李怡志) |
傳院劇場 / 自備筆電 |
第14週 12/15 【厚數據的處理-鄭宇君】 |
傳院劇場 |
第15週 12/22 【厚數據的處理-鄭宇君】 |
傳院劇場 |
第16週 12/29 期末考 |
分班教室 |
第17週 1/5 自主總整學習 (不上課) |
|
第18週 1/12 自主總整學習 (不上課) |
|
自主總整學習有二個項目
上述二項自主學習的內容細節及預定日期, 開學第一周會公告在MOODLE教學平台 |
※每週學習投入時數:課堂3小時,課程前後各3小時
本課程共分為四個單元,每單元課程會進行隨堂小考,不接受事假補考,無故缺席課堂小考者成績以0分計算。若有校級公假或無法抗力之理由需請假(請參考下節期末考規定,包括校級公假、病假、喪假、或COVID 確診或居隔證明),請於當天上課前用電郵向各班老師請假獲准,則該次小考得以豁免,由其他單元小考之平均分數替代之。
期末考不舉行補考,無故缺席者期末考成績以0分計算。
若因以下特殊因素得進行額外補考,並需於期末考試前告知老師請假事由並得到老師許可得以補考,臨時病假需在考試當天上午九點前email告知老師。
課程結構
單元 |
課程內容 |
探究與思考問題基礎 |
修習過高中「探究與實作」的大一新生,在過去動手觀察紀錄時,有什麼學習收獲,或是有什麼迷網,想要進一步探索的。特別是這些研究與思考能力,對於唸大學、未來職涯,或是做為現代社會公民,又有什麼意義? 本單元將討論:
|
量化資料分析基礎
|
人類知識與事實尋求、演繹與歸納理論的建構
[也可參考翻譯版]林秀雲(譯)(201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第一章)。台北市:雙葉書廊。 |
結構化資料的處理 |
不同領域的原始資料態樣各自不同,取得方法也不盡相同,原始資料無法直接取用和加值, 因此需要進行清理,變成結構化的資料。 在本單元中涵蓋結構化資料的清理和運算工作。倘若資料未經整理,資料分析與挖掘將會缺乏正確的基礎, 而且分析出的結果也是沒有價值的。
|
厚數據的處理 |
厚數據意指以人為本的質性研究調查,以結合大數據分析,以洞察引導創新,有效完成資料的轉譯與呈現,本單元將聚焦於以下重點
|
參考資料
書名 Book Title | 作者 Author | 出版年 Publish Year | 出版者 Publisher | ISBN | 館藏來源* | 備註 No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