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聲音藝術與錄音工程

Course Name: Audio Engineering and the Art of Sound

修別:群

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3.0

學分數

Credit(s)

4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介紹並認識聲音藝術,瞭解以聲音為主體,不同於音樂的另一種聲音創作形式。除了當代藝術範疇內的聲音藝術(Sound Art)外,本課程也同時探討聲音及音樂在各種藝術形式裡的角色,以期從不同面向理解聲音的藝術(the Art of Sound),體驗各種藝術的聲音。 

錄音是聲音藝術的另一種表現形式。課程會介紹目前做為錄音工程(Audio Engineering)中心主體的數位聲音工作站(DAW),帶領同學真實體驗聲音如何發生、如何捕捉、如何紀錄,以及如何處理與重現。 

課程會從研讀聲音開始,然後進入錄音操作學習,之後再回到聲音思考。除了聆聽、觀賞與討論外,課程內容也會包括部分藝術史背景說明,以及美學層面的探討。 

課堂上同時會設計一系列與聲音相關的機遇行為與提問發想,全體同學共同參與,以互動方式引導同學進行各種聲音想像,激發同學有關創意的非線性連結,建構聲音創作的基底。 

沒有書面筆試。期中測驗由同學自由分組(1~3人),每組同學挑選一件聲音作品向全班推薦,以聲音或畫面加上現場說明做呈現,並接受提問。 

此外,每組同學以整學期完成一件聲音藝術作品,不拘形式,惟此作品必須包含一部分該組同學自行錄製處理的聲音音檔,在期末公開發表,地點視作品內容需求決定。 

課程除了作品欣賞,理論探究之外,也重視實際錄音技巧學習,更強調實質創作,完成一件聲音作品,體會創作的苦樂與過程。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首先,學習如何聆聽,如何理解與判斷聲音,透過足夠的觀賞與閱讀,建立開闊的視野,瞭解什麼是聲音藝術,以及如何感受與欣賞聲音藝術。

    其次,理解正確的錄音方法以及建立正確的錄音觀念,學習如何妥善操作與運用器材,錄製品質更好的聲音,並使用數位聲音工作站處理聲音,完成聲音。 

    然而,掌握關於聲音的基本知識與錄音技能之外,觀念與想法才是創作的本質與原點。學期後段將著重於一些聲音與錄音的美學思考,期許同學日後不管是身為創作者還是作為觀賞者,都能完善的領略掌握聲音藝術,瞭解各種聲音的藝術。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週次

    課程主題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與作業

    1

    學習聆聽

    建構大勇401教室聽覺空間

    課程概述與要求說明

    2

    聲音藝術_前篇

    聲音藝術定義與導論

    聲音藝術作品選讀

    3

    中秋節

    放假

    錄一個中秋節的聲音

    4

    聲音的巴比倫塔

    從西洋音樂史看聲音結構與認知的轉變

    聲無哀樂論

    5

    從沉靜到喧囂

    聲學基礎與心理聲學簡述

    dB, Hz, rates & depth

    6

    錄音工程 I:捕捉與轉化

    Microphones, PreAmps & Compressors

    麥克風種類

    7

    錄音工程 II:錄製與處理

    Recorders & 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s

    VST & Plug-In

    8

    錄音工程 III:混音與後製輸出

    Mix & Post Production

    Formats & Export

    9

    期中呈現 A

    每組同學選一件聲音作品講解並分析

    聆賞與討論

    10

    期中呈現 B

    每組同學選一件聲音作品講解並分析

    聆賞與討論

    11

    聲音藝術_中篇

    聲音應用與應用聲音

    圖像視覺與印象聽覺

    12

    創作/製作

    作品完成的有聲軌跡與無聲脈絡

    心靈的正反合辯證

    13

    記憶或紀錄/重現或創造

    關於錄音的一些哲學思考

    感知與真實

    14

    物理現象及精神現象的共振

    聲音的美感經驗

    the beautiful and Sublime

    15

    聲音藝術_後篇

    重新檢視聲音藝術

    分歧又重疊的創意賦格

    16

    期末發表 A

    每組同學發表本學期創作之聲音作品

    介紹與賞析

    17

    期末發表 B

    每組同學發表本學期創作之聲音作品

    介紹與賞析

    18

    殘響之後,靜謐之外

    課程總結、反思與展望

    珍重再見的聲音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35%

    講述 Lecture

    15%

    討論 Discussion

    15%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35%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課堂討論15%【觀點與看法陳述 100%

    課程參與15%【專注與投入程度 100%

    期中呈現30%【作品創意理解 60%,表述闡釋說明 40%

    期末發表40%【創作概念想法 50%,整體完成展現 5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Sanne Krogh Groth (Anthology Editor) & Holger Schulze (Anthology Editor). The Bloomsbury Handbook Of Sound Art. USA: Bloomsbury Academic, Bloomsbury Publishing Inc, 2020.

    David Miles Huber & Robert E. Runstein. Modern Recording Techniques (6th ed.). USA: Focal Press/Elsevier, 2005.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https://academic-accelerator.com/encyclopedia/zh/sound-art#section_0
    https://www.soundoflife.com/pages/series
    https://www.digiarts.org.tw/search/Index/Chi?key=聲音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Yes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