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專事新聞專題報導教學,這學期申請到新聞系「機構合作」經費,將與財團法人願景工程基金會(原「聯合報願景工作室」)合作,與前一學年本課教學方式不同之處在於這學期將由任課教師方念萱與願景工程基金會總監梁玉芳、顧問鐘聖雄合作授課,合力規律指導修課學生寫作完成新聞專題報導。
這學期教師將從問題意識開始,具體仔細地規範指引,採取限定範疇的作法,引導學生分辨能與不能,在綜合興趣與當前議題需要的條件下,輔助各組選擇性別階級族群交織(但是不限於此)的議題,從事專題報導。從問題發想、專題題目成形、心智圖發展修整、初訪以及專家對話、耙梳資料與數據蒐集檢視、行動者與結構之關係示意圖修整、法規與引言整理、結構與面向調整、到初稿寫作與對話,每一階段的任務釐清與資源配置得以從從業角度與脈絡中學習,為學生創造沈浸式的採寫實作經驗,俾使專業現場中的學習歷程得以啟迪經驗有限的學生。機構合作不再以「到課演講」與「媒體參訪」為與媒體機構合作的唯二互動方式,本課設計根據Jaakkola(2018)的
S(t)imulating Journalism in the classroom: A structured comparison of the design of pedagogical classroom in Nordic academic journalism training論 文所探討的教學設計,與合作機構就學習情境中的任務、資源、支援設定,到教學目標、作品發表平台、執行教學任務的組織編組、以及評估教學成效的系統等密切合作。109學期本課曾經如此履行,該時除了數件學生作品在當時聯合新聞網(願景工作室專題)發表之外,還促成班上學生與願景工作室後續合作。其中修課學生江婉琦(非新聞系)當時持續與「願景工程」合作,繼續發表包括〈我們一起坐在這裡的理由:台北車站移工群像〉的報導作品,其後更以當時專題為基礎,持續訪談計畫,完成《移工怎麼都在直播》一書,由木馬文化出版,獲得包括2022Openbook好書獎(年度生活類)等各種肯定。109學年度本課與願景工作室合作結果,課程作品在聯合報新聞網「願景工程」下的「觀點新世代」刊載,計有::
--橋斷了,然後呢──剖析橋檢制度困境
--不願讓你吸二手煙,但我無處可去
--外勞怎麼都在直播?在直播的世界裡,還有聲音(後出書)
--不被看見的乖小孩:那些被忽略的障礙者手足(獲2020中正大學
舉辦薪傳獎「最佳平面專題新聞獎」)
111學年雖然本課沒有申請「機構合作」,經由任課教師與業師重點合作,課上有包括〈難以「跨」越的界線:跨性別運動員參賽 爭議在起〉以及〈心情「感冒」也可以請假──心理假在大學漸成風潮〉等兩篇刊出。
能力項目說明
動用大學前此各項學習所得知識與能力;
培養深度閱讀的能力;
養成自主與終身學習的態度與策略,日後不單應用於採訪寫作報導,也得以應用在所有需要彙整資訊、分析判斷、以文字口語敘事呈現的情境;
具備團隊合作與專題製作能力。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課程主題: 開學週說明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授課/討論。預計學習投入時數:課堂 3,課後 5 小時。
讀物:
1 朱淑娟(2022)第 1 章通往記者的路徑,出自《做為獨立記者:寫好新聞的十 個心法》,頁 12-34. 高雄市:巨流圖書公司。
2 康文炳(2020)我的一堂編輯課&一篇失職的稿子,出自《回憶的敘事:一個 編輯人的微筆記》,頁 38-46.台北市:允晨文化。
3 康文炳(2020)董成瑜、房慧真,兩種風格。出自《回憶的敘事:一個編輯人 的微筆記》,頁 87-92.台北市:允晨文化。
教學活動與作業:
課後作業:閱讀與延伸思考、提題目 請你於 9 月 17 日週日晚10點之前,上傳作業,說明思考中新聞專題題目(至多3個),清楚寫出題目、題旨、擇題理由、受到哪(幾)篇相關新聞(專題)報導影響觸發。
2. 9月20日
課程主題:專題題目思考,業師主講,授課教師帶領討論。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指定閱讀: 1 報導技藝:《華》,前言、第一章原始素材、與第二章構思點子。頁 7-62。
2 敘事弧,第十章 報導:要獲得故事,你也必須說故事 頁 215-237.
新聞報導作品,請閱讀 (後指定,再補充) 可以比對另一新聞專題(補充)。 閱讀觀察比對這兩篇報導在界定社會問題的手法上,有什麼異同? 作業:寫作自己找題的經驗、感想、挑戰。
教學活動與作業:講授、討論、辯論。學習投入時數:課後 5 小時
3 9月27日
課程主題:定義新聞議題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1 陳玉梅,人間異語與人間社會學,出自人間社會學: 24 則關於溫拿、魯蛇、大 小確幸的生命故事,頁 29-40. 新北市:群學。
2 曾瑋琳〔中國台幹〕外面想進去,裡面想出來,出自人間社會學:24 則關於溫 拿、魯蛇、大小確幸的生命故事,頁 175-188. 新北市:群學。
3 黃大祐〔資源回收者〕為利做環保,出自人間社會學:24 則關於溫拿、魯蛇、 大小確幸的生命故事,頁 189-200. 新北市:群學。
4 葉虹靈〔有機農民〕良心與生意,出自人間社會學:24 則關於溫拿、魯蛇、大 小確幸的生命故事,頁 201-211. 新北市:群學。
5 非虛構,第一部 原則(第一章 交流、第二章 精簡、第三章 贅字、第四章 風 格、第五章 讀者、第六章 文字、第七章 用法),頁 12-64.
6 朱淑娟(2022)第 2 章永續的報導策略、第 3 章養成求真的習慣,出自《做為 獨立記者:寫好新聞的十個心法》,頁 35-86. 高雄市:巨流圖書公司。
7 康文炳(2020)不准用成語的女主管,出自《回憶的敘事:一個編輯人的微筆 記》,頁 74-77.台北市:允晨文化。 作業:人物專訪
教學活動與作業:講授、互動、回答提問 學習投入時數:課後 5 小時
4. 10月4日
課程主題:性別主題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任課教師與業師辯論開啟數個議題,包括全球各地#MeToo新聞報導
1 願景工程專題:協助或騷擾?障礙女性:NO means NO (包括 Podcast 等多篇報導) https://visionproject.org.tw/category/GenderEquality
2 王珮玲、方念萱、陳怡青(2022)台灣數位性別暴力盛行率調查報告
3 Connell, R.原著,劉泗翰翻譯 (2011). 第一章性別問題、第二章性別研究:五個 案例,出自性別的世界觀,頁 17-51.台北市:書林 另一議題:兩面俱陳是不是等於各打五十大板?
教學活動與作業:講授、討論辯論、提問。 學習投入時數:課後 5 小時
5. 10月11日
課程主題:性別與交織,新聞採訪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1 茱蒂坎特(Jodi Kantor)、梅根圖伊(Megan Twohey)原著,游淑峰翻譯(2021) 性、謊言、吹哨者:紐約時報記者揭發好萊塢史上最大規模性騷擾案,引爆#MeToo 運動的新聞內幕直擊。麥田出版。頁 7-67。
2 美國普立茲新聞獎得獎報導:#Me too
3《報導者》在布魯塞爾,做一名穆斯林。(性別族群交織的報導專題)
4 業師指定
教學活動與作業:寫作練習。提出第一版小組新聞專題報導提案。
6. 10月18日
課程主題: 小組報導提案、老師點評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全班閱讀各組第一版提案
1 報導技藝:《華》,第三章故事的構面。頁 63-95。
2 敘事弧,第一章 故事:關於永恆普遍的形式 頁 16-34.
3 各組提案
教學活動與作業:報告、討論、點評。課後修正繳出。
7. 10月25日
課程主題:與性別議題相關的新聞專題報導分析討論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1 報導技藝:《華》,第四章 計畫與執行。頁 97-125。
2 朱淑娟(2022)第 4 章保持寫作的規律,第 5 章選擇報導的領域,出自《做為 獨立記者:寫好新聞的十個心法》,頁 87-128. 高雄市:巨流圖書公司。
3 國內外相關新聞專題報導作品。
教學活動與作業:課上即席分析交流。
8. 11月1日 自主學習週
課程主題:分組與教師業師面對面討論。學期進入「階級」專題。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1 陳熙文(2017/10/30)阮國非案系列報導,包括「獨家專訪目擊者:沒料到會 開槍 現場太驚悚」「用槍時機靠經驗 警察三不足:訓練、裝備、人力」「九 槍打死一名移工之後」「九槍之後,『逃跑外勞』終於改稱『失聯移工』」。 出自聯合報。可比對鏡週刊同樣主題報導。
2 方德琳、葉瑜娟余志偉、黃禹禛(2018)「被外包掉的工地人命安全」系列報 7 導《報導者》包括 20 大營造廠 5 年公安違規 500 件職災累犯卻得工安獎、工地 生死錄──看見那些被轉包掉的人命、倖存者的憤怒──機捷電擊受災,4 年求 償無門、以及用命換房?做工的人這樣走在死亡鋼索上(資訊圖表)
教學活動與作業:討論、深研、紀錄與修正。
9. 11月8日
課程主題:階級: 定義與生成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1 洪伯勳(2015)製造低收入戶。頁 4-57. 新北市:群學。
2 陳宗延、陳秉暉(2014)〔青年基層醫師〕醫療,一場遊戲一場夢,出自人間社 會學:24 則關於溫拿、魯蛇、大小確幸的生命故事,頁 29-40. 新北市:群學。
3 楊雅清(2014)〔小模〕隱形的雇主、不被承認的勞工,出自人間社會學,頁 41-52. 新北市:群學。
4 朱淑娟(2022)第 6 對讀者以誠相待,第 7 章 設定一個好議題,出自《做為 獨立記者:寫好新聞的十個心法》,頁 129-170. 高雄市:巨流圖書公司。
參考讀物: 黃怡翎,高有智(2015)過勞之島:台灣職場過勞實錄與對策。財團法人台灣職 業安全健康連線。
教學活動與作業:講授、互動、回答提問 學習投入時數:課後 5 小時
10. 11月15日
課程主題:新聞中的階級、階級與交織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1 洪伯勳(2015)製造低收入戶。頁 204-220. 新北市:群學。
2 林宗弘(2015)導讀:血汗經濟崩世代──直面台灣青年過勞死的真相。出自 黃怡翎,高有智合著,《過勞之島:台灣職場過勞實錄與對策》。頁 28-40.台北市: 財團法人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
3 房慧真(2017)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房慧真的人物採訪與記者私語,其中選篇
教學活動與作業:業師根據從業經驗帶領有關階級的思考與各種報導角度。課後作業,學生觀察發想報告。
11. 11月22日
課程主題:各組採訪所得分析晤談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朱淑娟(2022)第 8 章具有效率的訪談,第 9 章 對受訪者的公正,出自《做為 獨立記者:寫好新聞的十個心法》,頁 171-216. 高雄市:巨流圖書公司。
待補。
教學活動與作業:各組於課前整理目前訪談對象、訪談原因與專題相關性說明、以及訪談謄稿,交出供教師審讀。課上討論分析。課後修正概念圖。
12. 11月29日
課程主題:進入「族群」與交織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1 李廣均(2008). 籍貫制度、四大族群與多元文化,,出自王宏仁、李廣均、龔 宜君主編,跨戒: 流動與堅持的台灣社會,頁 93-110 台北市:群學出版社。
2 王宏仁(2008)台灣的移民接受政策與國家認同,出自王宏仁、李廣均、龔宜 君主編,跨戒: 流動與堅持的台灣社會,頁 111-126.台北市:群學出版社。
3 報導技藝:《華》,第五章 組織。頁 127-166,第六章 處理關鍵的故事元素。。 167-206.
教學活動與作業
13. 12月6日
課程主題:族群與交織 專題報導結構隨訪談與資料調整變化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再補上更新版。近年相關討論包括阿翰模仿「阮月嬌」拍廣告引發新住民與社會大眾批評事件相關報導與討論、 政大學生出言歧視原住民學生(政大搭蘆灣社後空翻事件)一事相關報導與討論、以及臺大經濟系系學會選舉政見事件新聞報導討論等。
教學活動與作業:建立學生對於台灣社會討論「族群」議題偏見的認識、討論思考相關議題、如何切入如何報導。課後反思作業。
14. 12月13日
課程主題:當前專題報導挑戰研析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歷屆卓越新聞獎得獎作品與評審會議紀錄、相關演講紀錄
教學活動與作業:研讀之後3主題討論
15. 12月20日
課程主題:各組完稿(初稿)與業師教師晤談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待指定
教學活動與作業:晤談
16. 12月27日
課程主題: 綜合討論 性別階級族群交織的公共議題報導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針對台灣2023年重要相關新聞議題,挑選相關讀物作品指定閱讀(審酌挑選中,待補)
教學活動與作業:綜整本學期討論議題與研讀讀物作品所整理出的重點,由業師與授課教師據以挑戰各組作品、提問討論。
17. 1月3日 期末各組上台報告
18. 1月10日 自主學習週
與任課教師、業師晤談討論各組接下來進度、完稿,刊登願景工程網站時間。
學期作業分為個人作業與小組作業兩類,
個人部分 60%(包括個人參與 10%)、小 組部分 40%。
請特別注意!所有作業,一經發現抄襲,完全依照校規處理,除本 課以零分計算之外,依照校規議處。切勿自誤。
又,所有作業都必須上傳教學平台WM5作業區。不得逕自傳至方老師(或助教)信箱, 寄到個人信箱者,不予計分。
個人作業(60%)說明如下。請上網繳交作業。 請注意: 期末結算時,任一項「個人作業」未交,就直接扣除該項作業所佔學期 總分
目前至少包含以下幾項: 1 個人新聞寫作(一學期兩回)20%: 新聞以 600 字為度,至少要有兩個受訪者;
2 與小組專題採寫相關的作業(一學期一至兩回):共 30% 實際作業要求(頁數、內容、要件)課上說明。
3 個人參與(10%) 遇課不到,務必課前來信(telnhf@gmail.com)向授課教師說明。 學期中兩次(含)不告而不到,學期總分扣 20 分。
小組作業(40%): 期末新聞採寫(包括文字專題報導(must)以及反思說明)40%: 本作業包括期中小 組提案報告、學期中與方老師晤談、期末新聞作品。 期末繳交專題報導時,必須同時繳交小組成員分工工作表現互評分數。
又,本課採小組專題報導方式,因此,團隊合作十分重要。各組即使組員為原本熟識、有合作經驗,也可能因為期中各自課業或外務負擔,而有合作上的挑戰。請記住,有問題有挑戰,就要溝通;實在困難,請即刻與方老師約時間晤談,這不是背後打小報告,而是需要請教他人如何因應處理。但是我當然會審度各種資訊,思考如何處理因應,並不是只聽一方之言。又,因為業師與教師晤談指點的時間分配需求,本課無法接受單獨一人一組,自己作業完成專題。過往只有特例。請務必謹慎認真思考團隊合作所需要的能力與因應挑戰的誠意。不要隨意修課、隨意棄課。
指定書目
朱淑娟(2022)第 1 章通往記者的路徑,出自《做為獨立記者:寫好新聞的十個 心法》。 高雄市:巨流圖書公司。
3威廉布隆代爾著(William E. Blundell)著,洪慧芳翻譯(2017)報導的技藝:《華 爾街日報》首席主筆教你寫出兼具縱深與情感,引發高關注度的優質報導。台北 市:臉譜,城邦文化出版。(簡稱「報導技藝:《華》」)
威廉金瑟(William Zinsser)著,劉泗翰翻譯 (2018)非虛構寫作指南。台北市: 臉譜,城邦文化出版。(簡稱「非虛構」)
傑克哈特(Jack Hart)原著,謝汝萱譯 (2018)敘事弧:普立茲獎評審教你寫出 又好又叫座的採訪報導。新北市:新樂園 遠足文化。(簡稱「敘事弧」)
康文炳(2018)深度報導寫作。台北市:允晨文化。(簡稱「深度報導」)
除了逐週指定讀物之外,請主動瀏覽參看閱讀以下媒體報導 新聞專題報導類:可從各新聞獎網站點選得獎新聞專題作品,
參考閱讀財團法人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http://www.feja.org.tw/ (臺灣其他新聞相關獎項介紹,可見此網頁: http://www.feja.org.tw/modules/news004/article.php?storyid=14)
財團法人吳舜文新聞獎助基金會: http://www.vivianwu.org.tw/
大學線上(一定要的啦):http://www.uonline.nccu.edu.tw/
報導者 https://www.twreporter.org/
願景工程 https://visionproject.org.tw/
端傳媒 https://theinitium.com/
鏡週刊/「人物」(「鏡相人間」、「一鏡到底」)
鏡傳媒 READr
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
PNN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http://pnn.pts.org.tw/main/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http://www.peopo.org/civilmedia
上下游新聞市集: https://www.newsmarket.com.tw/
焦點事件:http://www.eventsinfocus.org/news/315
全球之聲中文版:https://zht.globalvoices.org/
NPOst 公益交流站: http://npost.tw/what-is-npost
BBC 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topics/picture_gallery
以及各大學的校園媒體、電子報: 政大大學報 http://www.uonline.nccu.edu.tw/ 生命力新聞 http://www.vita.tw/ 喀報 http://castnet.nctu.edu.tw/castnet/about(交大傳播與科技學系「整合數位媒 體實作」修課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