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從四個面向探討智慧電子化創新轉型,分別為:(1) 智慧採用(Smart Adoption)、(2) 智慧轉型(Smart Transformation)、(3) 智慧創新(Smart Innovation)、及(4) 智慧營運(Smart Operation)。
同學分為四組(A,B,C,D),每次上課有兩篇論文需要討論,同學需要在課前閱讀論文,並且每篇論文分配由一組同學報告論文內容,確保同學對內容有共同的理解,另一組同學則需要讀完論文之後,由審查人的角度評論論文的優缺點及可能需要進一步研究的課題。每篇論文的進行方式如下:
全體師生共同討論(30-40分鐘): 其他同學課前閱讀論文,同時記錄自己的問題提出討論。討論範圍可以不侷限在這篇文章。在同學口頭簡報的過程中,大家也可以隨時提出問題進行討論,確保同學對該論文有深入的理解。PPT中英文均可,以同學方便理解論文為原則。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從四個面向探討智慧電子化創新轉型,分別為:(1) 智慧採用(Smart Adoption)、(2) 智慧轉型(Smart Transformation)、(3) 智慧創新(Smart Innovation)、及(4) 智慧營運(Smart Operation)。學生將透過文獻閱讀與課堂討論了解學術上相關議題的理論建構、可應用之研究模型與方法、以及企業應用實例。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第1次 |
智慧轉型之路徑與能耐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athways and Capabilities |
|
第2次 |
智慧轉型之創新機會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pportunity Development |
|
第3次 |
智慧轉型之策略與執行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Making and Operations |
|
第4次 |
Capabilities for Service Innovation
|
|
第5次 |
Value Creation through Service Innovation
|
|
第6次 |
Applications of Service Innovation |
|
第7次 |
Forecasting |
(B, D組) |
第8次 |
Capacity Design |
|
第9次 |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
|
第10次 |
數位轉型之新興科技採用 Digital Innovation-Technology Adoption |
https://aisel.aisnet.org/misqe/ vol20/iss1/4/
|
第11次 |
數位轉型之企業影響 Digital Innovation- Organizational Impact |
https://aisel.aisnet.org/misqe/vol16/iss3/4/
|
第12次 |
數位轉型之創新擴散Digital Innovation Diffusion |
https://aisel.aisnet.org/misqe/vol18/iss1/6/
|
第13次 |
期末報告 I |
課堂報告、討論 The page limit for the WIP is 8 pages (including tables, figures, and reference). |
第14次 |
期末報告 II |
課堂報告、討論 The page limit for the WIP is 8 pages (including tables, figures, and reference). |
本課程之評量標準如下:
1.上課出席與表現 (各單元負責老師將在課堂上說明課堂參與的要求):30%
2.個人及群組作業(各單元負責老師將在課堂上說明作業規定):30%
3.期末報告(每位同學從四個主題選擇一個為期末報告專題,在第十三次與第十四次當天報告):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