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社會工作研究所學生於入學後碩一升碩二暑假,至各實務領域實習以印證各領域的理論與實踐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
學習成效
7.促進溝通及合作能力。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1.暑假實習課程,每週一次團體督導
2.實習督導老師在實習期間依實際需要訪視機構,以討論實習計畫與內容的可行性,並適時要求學生修改
每週課堂教學時數: 3 小時
每週預習/複習時數:暑期實習總實習時數至少240小時。
暑期實習
週次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
教學活動與課前、課後作業 |
學生學習投入時間 (含課堂教學時數) |
暑假第1週 |
機構實習:熟悉機構業務 |
團體督導及實習週誌 |
40+3小時 |
暑假第2週 |
機構實習 |
團體督導及實習週誌 |
40+3小時 |
暑假第3週 |
機構實習 |
團體督導及實習週誌 |
40+3小時 |
暑假第4週 |
機構實習 |
機構拜訪、團體督導及實習週誌 |
40+3小時 |
暑假第5週 |
機構實習 |
機構拜訪、團體督導及實習週誌 |
40+3小時 |
暑假第6週 |
機構實習 |
機構拜訪、團體督導及實習週誌 |
40+3小時 |
暑假第7週 |
機構實習 |
撰寫實習總心得 |
40+3小時 |
暑假第8週 |
機構實習 |
撰寫實習總心得 |
40+3小時 |
週次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
教學活動與課前、課後作業 |
學生學習投入時間 (含課堂教學時數) |
1 |
實習結束 |
已於暑期完成 |
已於暑期完成 |
2 |
實習結束 |
已於暑期完成 |
已於暑期完成 |
3 |
實習結束 |
已於暑期完成 |
已於暑期完成 |
4 |
實習結束 |
已於暑期完成 |
已於暑期完成 |
5 |
實習結束 |
已於暑期完成 |
已於暑期完成 |
6 |
實習結束 |
已於暑期完成 |
已於暑期完成 |
7 |
實習結束 |
已於暑期完成 |
已於暑期完成 |
8 |
實習結束 |
已於暑期完成 |
已於暑期完成 |
9 |
實習結束 |
已於暑期完成 |
已於暑期完成 |
10 |
實習結束 |
已於暑期完成 |
已於暑期完成 |
11 |
實習結束 |
已於暑期完成 |
已於暑期完成 |
12 |
實習結束 |
已於暑期完成 |
已於暑期完成 |
13 |
實習結束 |
已於暑期完成 |
已於暑期完成 |
14 |
實習結束 |
已於暑期完成 |
已於暑期完成 |
15 |
實習結束 |
已於暑期完成 |
已於暑期完成 |
16 |
實習結束 |
已於暑期完成 |
已於暑期完成 |
17 |
實習結束 |
已於暑期完成 |
已於暑期完成 |
18 |
實習結束 |
已於暑期完成 |
已於暑期完成 |
一、評量配分_教師
1.每週實習週誌 30%
2.討論參與20%
3.實習總報告50%:學期末應繳交實習總報告,內容包含:實習計畫書定稿、實習專題及實習心得。
二、評量標準_實習機構
(一)實習態度與專業精神
1.敬業態度
2.專業認同
3.專業倫理守則的遵守
4.尊重多元與差異
5.主動尋求督導協助學習
6.對專業自我覺知的能力
(二)專業關係
1.與案主的專業關係
2.與機構人員的關係
3.與其他實習同儕的關係
(三)專業知識
1.對人類行為的瞭解
2.對團體動力的瞭解
3.對機構組織與目標的瞭解
4對機構行政過程的瞭解
5.對現代社會中家庭變遷的瞭解
6.對社區與整體社會結構與變遷的瞭解
(四)專業技術
1.與服務對象建立關係的能力
2.蒐集個人、家庭、社區資料的能力
3.診斷或評估案主需求與問題的能力
4.治療、處理與解決問題能力
5.瞭解和運用社會資源的能力
6.溝通、協調與團隊合作能力
7.方案設計與評估能力
8.填寫工作記錄的能力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