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勞動社會學專題研究(一)

Course Name: Sociology of Work (I)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2.0

學分數

Credit(s)

1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資本主義的運行帶給人類的變化是福是禍,在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答案似乎越來越明顯,全球經濟危機浪襲而來,各地勞工運動的風起雲湧,工運/社運團體跨國的串連以抵制跨國企業的行動已司空見慣成為媒體的頭條。各國勞動者(包括資本主義先進大國及後進國家)均面臨就業不穩定程度的提高與貧富不均的擴大,大規模罷工事件在世界許多角落陸續發生。以台灣而言,三年以來我國航空業接連發生三起大規模的罷工,許多人對此事件的理解與評論不一,過去對於台灣勞工集體行動的解讀,大多視為單一事件,也以單一事件性質來處理,然這些事件真的是單一獨立事件嗎?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所帶來的社會衝擊與影響,是所有資本主義先進國家與後進國家面臨的大挑戰,其中無論是先進國家或後進國家的工人群體,面對的是一個嚴峻的生存風險與威脅,居高不下的失業率、長期失業現象、工資低劣、社會安全保障堪虞…,工人群體的出路在哪兒?台灣的工人階級在哪兒?經由經典著作與理論的閱讀與討論,提供我們思考資本主義的經濟邏輯、勞資關係的本質、並思考究竟台灣勞工運動或工人階級的集體行動能夠有哪些可能性?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本課程目的在於引導學生認識資本主義的性質,從而思考台灣的社會經濟性質,有此基本認識,才有可避免人云亦云,而以不同的視角來解讀勞工的集體行動。緣於此動機,因此課程內容三分之一將介紹馬克斯的「資本論」揭櫫的四大理論,分別是「勞動價值理論」、「剩餘價值理論」「危機理論」及「階級理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閱讀有關資本主義經濟社會體制形成與社會性質的經典著作,這些著作提供我們理解當下社會現象的視角。之後,延續資本論的階級觀點來閱讀幾本有關階級形成與階級再生產的經典著作。最後回頭檢視台灣學術界對於階級的論述與觀察。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授課老師:劉梅君

    開課系所:勞工研究所

    聯絡方式:meicliu@nccu.edu.tw

    上課時間:週二16:00~18:00

    Office hours: 週一14:00~16:00

     

    壹、前言

    資本主義的運行帶給人類的變化是福是禍,在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答案似乎越來越明顯,各地勞工運動的風起雲湧,工運/社運團體跨國的串連以抵制跨國企業的行動已司空見慣成為媒體的頭條。各國勞動者(包括資本主義先進大國及後進國家)均面臨就業不穩定程度的提高與貧富不均的擴大,大規模罷工事件在世界許多角落陸續發生。以台灣而言,近期才發生我國有史以來航空業第一起大規模罷工,許多人對此事件的理解與評論不一,對於台灣過去或大或小的勞工集體行動的解讀,大多視為單一事件,也以單一事件性質來處理,然這些事件真的是單一獨立事件嗎?

    因而本課程目的在於引導學生認識資本主義的性質,從而思考台灣的社會經濟性質,有此基本認識,才有可避免人云亦云,而以不同的視角來解讀勞工的集體行動。緣於此動機,因此課程內容三分之一將介紹馬克斯的「資本論」揭櫫的四大理論,分別是「勞動價值理論」、「剩餘價值理論」「危機理論」及「階級理論」。在此基礎上,開始閱讀有關資本主義經濟社會體制形成與社會性質的經典著作,這些著作提供我們理解當下社會現象的視角。之後,延續資本論的階級觀點來閱讀幾本有關階級形成與階級再生產的經典著作。最後回頭檢視台灣學術界對於階級的論述與觀察。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所帶來的社會衝擊與影響,是所有資本主義先進國家與後進國家面臨的大挑戰,其中無論是先進國家或後進國家的工人群體,面對的是一個嚴峻的生存風險與威脅,居高不下的失業率、長期失業現象、工資低劣、社會安全保障堪虞…,工人群體的出路在哪兒?台灣的工人階級在哪兒?經由前述經典著作與理論的閱讀與討論,提供我們思考究竟台灣的勞工運動或工人階級能夠且可以有哪些可能性?

     

    貳、課程大綱

    一、課程介紹(9/12)

    課程要求與研討方式的議定

    課程概要介紹

     

    二、資本主義概論:簡介「資本論」核心概念與重點(9/19~10/31)

    1.  《資本論》介紹: 《資本論》vs 主流經濟學、《資本論》批判意涵 (9/19)

    2.  《資本論》的勞動價值理論 (9/26)

    3.  《資本論》的剩餘價值理論 (10/3)

    4. 《資本論》的危機理論  (10/17)

    5. 《資本論》的階級理論  (10/24)

    6.  資本主義社會危機的討論 (10/31)

    書目

    ※主要閱讀: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北京: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譯,2004年,第2版)

    第一章<商品>第一節、第二節

    第四章<貨幣轉化為資本>

    第五章<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

    第十七章<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轉化為工資>

    ※推薦書目

    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北京: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譯,1995年,第2版)<工資、價格和利潤>

    何青:「現代辯證法──《資本論》新說」(台北:台灣《資本論》研究會,2007年)<現代辯證法>

     

    三、資本主義經濟社會的實情與批判(11/7~11/5)

    每週逐次討論以下書目:

    1. 姜相求(韓),生活中的「資本論」(金泰成及金暢中譯,2011,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11/7)

    2. David Harvey, 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聯經出版社,2016   (11/14)

    3.Erik Olin Wright, 真實烏托邦(中譯本,2015,群學出版) (11/21)

    4. 堂木卓生, 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與國富論的世界(中譯本,2012,致良出版)(11/28)

    5. Karl Polanyi, 鉅變: 當代政治經濟的起源,(中譯本,1989,源流出版社)  (12/5)

     

    四、資本主義社會下的新興的勞動挑戰(12/12~12/26)

    四場新興主題及研讀課題,將於課堂上和學習者共同討論決定

     

    五、期末報告發表(1/2-9)

    結合前述的閱讀,針對台灣的階級分析、階級結構與台灣的國家社會性質,及未來的出路,擇感興趣的主題或面向,撰寫期末報告。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60%

    講述 Lecture

    40%

    討論 Discussion

    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課堂參與 40%

    兩篇議題報告 20%

    期末報告 4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請參考課程大綱 每週指定閱讀書目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請上相關左翼網址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